APP下载

我国地域性障碍对商贸流通发展的影响

2015-12-30王晓娟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太原030027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性障碍保护主义利益

■ 王晓娟(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 太原 030027)

我国地域性障碍现状

(一)利益性障碍

利益性障碍及地方保护主义。自市场经济开始,我国区域地方保护主义就非常显著,地区抢夺资源和市场的行为非常显著。表1列出了极小部分被媒体报道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从表1 可以看出,保护主义存在于多个区域和各个产业。在实际中,有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较为暴露,而有的较为隐蔽。具体分析,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包括以下形式:一是利用地方的职权发布一些文件、法规,鼓励消费者或企业购买本地产品和服务,甚至一些政府机构在进行政府购买时也只考虑本地商家和产品。二是通过政府行为干涉如审批、监督等手段,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销售。三是利用区域政策,在技术、质量要求上,在收费及审批手续上,进行区别对待,以限制外地企业进入;四是直接通过政策性补贴,以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达到保护本地企业和阻碍外地企业产品进入的目的。虽然各级政府都在倡导区域间应该实现贸易自由,但在实践中都选择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2014年11月,工信部网站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在39 个城市的推广结果。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这39个城市应该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3.6万辆。但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9月,这些城市的累计销量只有3.86 万辆。并且,在这39个城市中,竟然有6个城市销量几乎是零,即哈尔滨、兰州、海口、晋城、长春和聊城。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认为,这些城市对新能源的推广没有推出任何地方政策补贴,是限制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重要原因,尽管地方政府都了解新能源对区域环境保护的优势,这是显著的地方保护主义。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外区域的新能源汽车进入,不仅要占领当地的能源市场,而且要付出一定的财政补贴,这是得不偿失的。

表1 利益障碍下的地方保护主义新闻事件

表2 文化性障碍下的地方保护主义新闻事件

(二)文化性障碍

产品进出与区域文化的排他性有关。如果一个区域本地保护主义很强,那么即使政府不制定障碍性政策,其当地居民也会自发的不消费外区域产品,那么其他区域的产品也很难进入。我国虽然经常变更区域地理范围,但都是局部的。整体来说,我国的区域界限是明确的。这也是形成我国各个区域语言、文化都非常不一致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各个区域形成不同的文化沉积,而不同的文化下会引发不同的行为。实际上因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当本地市场存在威胁时,可能引发暴利行为。表2为文化性障碍下地方保护主义的新闻事件,其中就有因过去的地方保护而导致的暴力现象,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地域性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博弈

在地域性障碍中包含两种博弈:一是地区政府之间的博弈;二是本地与外地利益的博弈。两个博弈存在相似性,都以利益为核心。在此以地区之间的利益问题为例进行深入探讨。假设存在两个区域:甲区域和乙区域。如果两个合作,实现两个区域的商品互通,那么必然大力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假设合作状态二者获得的收益都是18。但是假设乙区域选择合作,而甲区域选择不合作,即二人签订合作契约后,甲区域选择背叛了契约,这时候甲区域获得了更高的收益20,而乙区域倍受损失,收益为3。反之亦然。如果甲区域和乙区域选择都不合作,那么二者的收益都为9。在这样的博弈下,根据合作性博弈理论,二者在无法肯定对方选择的情况下必然选择不合作,以保障自己的基本利益,如表3 所示。

实际上,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的只是一种短期利益,从长期来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实现区域之间的贸易自由流通,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各个区域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可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从而督促各个区域的企业不断创新,追求在激烈的优胜劣汰竞争中取胜;第二,各个区域存在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加强贸易自由,有利于扬长避短,满足本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技术和物质需求,同时也提高本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第三,虽然各个区域的经济水平存在差距,但是在国家范围内,上级政府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实现区别政策,例如目前中央对各省的经济政策存在不同,对于经济处于弱势的省份给予较多的政策优势,以保障其经济发展,因此贸易自由化在整体政策的影响下从长期发展来说,不会导致区域过于两极分化。

(二)“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主义”观念在有些时候会形成凝聚力,但对于商品贸易的流通却存在阻碍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集体主义观念形成的区域性社会关系。一般的关系网络也存在区域性,这导致人们的行为会更加偏好于区域内的关系网,在同一个区域内,某人在进行某一行为时,更加偏好于实施对关系网内更有利的行为。

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区域性的文化差别,而文化的包容性有限。文化的包容性非常有限,文化的包容性涉及狭窄,首先体现在在不同文化下其产品或者行为有差别,这些差别会引起其他区域购买者的不适。一个显著的例子,吃食。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广东人喜欢吃鲜味。两个地方的居民对食物的偏好存在区别。因此麻辣食品在广东的销售量不如辛辣食品。当然也不会完全排斥,部分广东人在文化交融下受到影响,也会喜欢上四川的麻辣。因此文化的包容性可以通过文化的交流而改善,但目前来说,对于整体商贸的包容性依然不够。这也说明我国企业在文化适应上的不够,这也使我国很多地方特色的商品无法在全国流通。

表3 利益的博弈关系

图1 地域性贸易障碍对商贸流通的影响模型图

地域性障碍对商贸流通的影响

(一)理论分析

无论是利益性障碍还是文化性障碍,其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形成了影响,进而对区域之间的贸易流通形成影响。当各个区域过于依赖、信任或者保护本地产品时,外地产品就很难进入。对于本地市场来说,由于市场稳定,竞争力不足,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那么也不利于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这对于区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具体来说,地域性障碍对商贸流通的影响如下:

第一,影响市场的秩序。从利益性障碍看,无论是地方政府是否因为个人利益还是区域利益,当其刻意采取措施来保护本地产品时,其行为必然会影响市场秩序的公平性和有序性。我国在努力发展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而发挥市场的高效机制。当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时,地方政府必然会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干扰市场秩序的运行,那么必然会影响市场秩序的稳定性、公正性和运行效率。从文化性障碍看,无论是社会关系的影响还是文化包容性的影响,也将影响社会的秩序。从社会关系来说,当人们局限在社会关系圈中进行购买或生产时,市场就被固定化和静止,这时的市场缺乏市场应有的活力,也没有公平与不公平可言,而这也是市场秩序的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对商品流通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这是因为其不仅影响商品的进入,也会阻碍外地人才的进入。商品的进入是本地区居民对本地商品的依赖,而对外地商品产生排斥。阻碍外地人才的进入在于,当某区域文化包容性弱时,外地人进入会存在流浪的感觉,缺乏归属感,而对于本地人来说,其内心来排斥外地人。实际上,在贸易发达的今天,人口是自由流通的,应该不存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概念,也不存在外地商品和本地商品的概念。

第二,影响产品与技术的创新。从利益性障碍进行分析,当地方过多的保护本地企业时,企业会因为稳固的市场地位和政府持续的支持而缺乏斗志。市场的竞争性是引起企业创新的重要原因。当市场不存在竞争对手时,企业创新的动力便会丧失。当市场完全开放,各个区域的产品自由竞争,市场处于激烈的竞争中,那么各个企业必然会加大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对外开放,不断引入国外产品的重要原因。对于有竞争力的产品,本地产品应该走出去,以获得广阔的市场。引入外地产品,也提升本地企业的危机感,促使本地企业不断改进,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促进产品更新。其实有生产才有消费。当区域局限为原来的几种产品时,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没有被激发,那么消费不会改变。当生产出的产品能满足消费者更多需要时,过去的消费习惯就会被打破。文化性阻碍也是如此。当本地人使用外地产品之后,很多人会逐渐意识到产品存在效益的不同,而当其价值观改变时,其行为也不再局限于社会关系圈。

第三,影响商品的流通成本和效率。当政府在可以保护本地的产品、本地商家或本地企业时,其必然会通过各种行为来阻碍商品的流通,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区域的产品也会想办法进入,从而形成区域性摩擦。这种摩擦必然会引起市场效率低下。例如某区域为了限制其他产品的进入,而对外区域企业以及产品的进入设置增项条件,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利用各种执法漏洞来对外区域产品进行违规收费。外地企业为了应付政府的各种行为,必然引起产品流通的成本上升而效率下降。文化的包容性也会引起流通成本问题。对于本地商家来说,其场地和售价相对不会受到排挤,但外地企业进入,其价格、场地就容易受到排挤。

第四,影响要素流通和资源配置。任何区域都存在优势和劣势,例如某一部分资源充足而另一部分资源缺乏,劳动力充足而技术资源缺乏。当实现自由化之后,要素和资源可以在区域之间实现无阻碍的互通,必然提高了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效率。但如果存在地域性障碍,无论是利益性障碍还是文化性障碍,任何阻碍外区域要素和资源流入的因素都将影响要素和资源的流通与配置效率。实际上,区域保护主义存在普遍性和传染性。当一个区域存在保护主义时,其他区域也会效仿,以防止本区域的利益被侵害。劳动力要素是基本的要素,我国中西部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而沿海地区正缺乏,如果要素不能自由流通,那么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剩余,导致人均收入低,而沿海地区因为劳动力不足而经济发展受限。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因为劳动力可以自由转移,因此沿海许多劳动力回流,从而满足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劳动力需求。这说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促进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其他物质资源也非常类似,只有实现互通贸易,区域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二)模型构建

当没有地域性障碍时,各个区域的产品进行自由流通。这时文化阻碍性小,区域不存在阻碍其他区域产品的进入障碍。图1中箭头的多少代表区域A和区域B之间产品的丰富程度。一般来说,区域之间产品的进入和流出存在差别。经济发达的区域产品流出较多,这是因为其生产力水平较强,产品的竞争力较强,而经济实力较弱的区域产品流出较少,其生产力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较弱。从,1可以看出,A区域的经济水平较高,B区域的经济水平较低。在经济差距悬殊的区域,如果没有政策保护,那么由于A 区域产品的进入,会对B区域的产品形成致命的打击。但假设两个区域各自在不同的产品形成比较优势,那么两个区域的产品在进行优胜劣汰后,将更加专业化。因此,可以看出,在没有地域性障碍时,可能形成两种结果:一是当两个区域具有比较优势时,那么两个区域将各自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产业将更为专业化;二是当两个区域的产品各自不具备比较优势时,经济实力较弱的区域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无论是利益性障碍还是文化性障碍,都有效的保护了本地的经营者。因此,当具有地域性障碍时,每个区域会保护本地产品,具体如图1 所示。当存在保护主义时,彼此流出的产品总量会降低,A区域流出减少了三分之二,而B区域流出减少了一半。假设A区域各自需要消耗的产品量为15,其流出为4,进入为2,那么A区域的产品生产量为17。假设B区域的产品消耗量10,其流入为4,流出为2,其生产量为8。在没有地域性障碍时,B区域生产的8 份产品需要和A 区域进入的6 份产品竞争,而在有地域性障碍时,只需要和A 区域的4 份产品竞争,竞争激励程度明显下降。同理A区域也一样。

化解地域性障碍的路径

(一)利益矛盾的处理路径

要破解这些障碍,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彻底解决利益纠葛问题;二是解决价值观问题。利益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博弈。按照一般情况下,两个区域的利益不容易打破。但实际上只要有第三方参与,就可以促进二者合作的实现。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以上级区域为核心,平衡同级区域的利益格局。以两个省的利益博弈为例,那么可以通过中央的行为进行改变。一是应该确定综合的考核机制,摆脱当前以GDP 衡量政绩的考核体系。二是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省级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的监管,督促省级以及省级以下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情况。这应该成为地方官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严厉打击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中央要打击以省为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而省应该严厉打击以市为单位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以此类推,一直保障各个大小区域市场的秩序和公正性,保障市场的自由流通。

第二,以政府行为为核心,打破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利益格局。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利益问题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对此政府应该严厉打击。为了保障利益的公平性,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对区域各种团伙势力的打击,防止其对外地人征收各种保护费。然后政府在制定各种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公平性问题,保障二者的公平待遇,严禁对外地人实行区别性审批和监督机制。同时,外地人的利益被损害时,当地政府应该严肃处理,加强对外地人利益的保护,防止其利益被本地利益关系网所阻碍。

(二)价值观的纠正路径

利益性障碍可以通过严格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和监督体系实现,而价值观的纠正则需要依靠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价值观的纠正。虽然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升,但是素质教育不足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缺陷。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者其他形式的教育,应该注重教育中价值观的引导,纠正个别狭隘的利益关系。

第二,对错误的价值观进行特殊教育。对于已经发现的具有严重错误价值观的部分人,应该实行特殊教育。这是因为严厉惩处这些错误观念下的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纠正其错误观念。对于部分人,一般的教育无法彻底纠正,只有针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教育方式。

第三,加强文化性障碍的宣传,扩大影响力。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性障碍的宣传,纠正过重的社会关系观念。宣传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遵循本区域的文化传统,以其可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宣传是为了教育,而不是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这是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应该遵从。

1.杜林.我国地区间贸易壁垒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3)

2.王雷.中国区际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3(5)

3.曾亚敏,张俊生.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上市企业可持续增长[J].证券市场导报,2009(2)

4.万伦来,杨燕红,王立平.中国省际贸易壁垒的地区差异与时序变化—来自中国28 个省(市)1985-2006 年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1)

5.余东华,刘运.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测度与辨识—基于方法论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9(1)

6.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7.李善同,侯永志,刘云中,陈波.中国国内地方保护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2004(11)

8.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9.刘凤委,于旭辉,李琳.地方保护能提升公司绩效吗—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7(4)

10.行伟波,李善同.地方保护主义与中国省际贸易[J].南方经济,2012(1)

11.尹呐.地方保护主义的利益成因与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性障碍保护主义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转换性障碍:关注青少年转换性症状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方案要旨
The prospec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ploratory eye move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psychotic disorders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精神病态特质分析
加拿大批准Oleptro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