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015-12-30宋结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郑州45000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差距劳动力农村

■ 宋结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郑州 45000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规律,它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制定政策措施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目前,中国仍有半数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生活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必然还会产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首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有文献进行了一个简单回顾,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对农村内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经济影响,继而实证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计量结果提供了相关经济解释,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回顾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实行了严格的城乡Lewis 所说的实际收入差距,因为在城市中也存在严重的失业问题。不过,Todaro的观点也受到质疑,至少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蔡(2005)指出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很强的人缘和地缘关系,都是通过亲朋好友等熟人关系牵线搭桥以后才外出寻找工作机会,因此城市失业率的高低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除了部门间的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个人特征因素,以及迁移成本和制度因素等非经济因素以及总体经济增长、地区发展差异等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其转移与否(程名望、史清华,2007 ;王国刚等,2013)。

相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劳动力转移,一些学者更加关心的是农村劳动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和实证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能够基本达成共识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社会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姜聪聪(2011)、李迅雷等(2014)通过相关文献实证研究都一致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确实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而且一些学者还探讨了劳动力转移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例如,张保法(1997)、刘秀梅与田维明(2005)、齐明珠(2014)等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劳动力利用效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李扬、殷剑峰(2005),李勋来、李国平(2005)等学者则进一步指出,这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低效率向高效率部门转移而使得总效率提高,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对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问题,文献中还存在一些分歧。Ranis和Fei(1961)等学者指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而提高农民收入,并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消失。国内学者也根据中国的经验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然而,蔡(2005)等发现,受到某些制度因分离户籍管理等一系列限制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制定“以堵为主”的各种限制措施,这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严重(蔡,200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产品供需问题的不断改善和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一些制度约束减少,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向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城市转移(陈晓华等,2005)。当然,这种劳动力转移现象并非中国特有,这是世界各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中都曾出现过的一种普遍现象。所不同的是,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不一样。例如,韩国和日本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就非常的快,日本从1950-1975年这26年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就下降了33个百分点,而韩国从1965-1980年这16年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就下降了24个百分点(陈朔、冯素杰,2005)。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一类是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Lewis(1954)指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以及工业部门的持续扩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前提条件。但Todaro(1969)则认为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期望收入差距,而 不 是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一定就能改善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甚至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更加恶化。贾伟和辛贤(2010)运用CGE的方法模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结果也发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拉大了各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差距。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虽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但是这些文献主要是探讨劳动力转移对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内部经济影响的文献还相对较少。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经济影响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只有从更加相对微观的视角去探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才能得出更加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结论。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还需要不断地验证。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对非农经济的影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也是其重要方面。总体来说,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少可以通过四个途径对农村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替代,进而加快同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也表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转移能够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经济水平。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也能证明这一点,随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确实在逐步提高。

为农村注入资金和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相对闭塞,农业生产都是依赖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经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各项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互补流动也越来越自由,资金和技术通过他们流向了资金和技术缺乏的落后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市场繁荣。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稀缺的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分散的土地在规模报酬递增的范围内重新得到整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也促进了农业生产者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和改良土壤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与农业产品相关的生产加工行业中来,建立起“以农业产品为核心,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注重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和流通”的产业结构,带动关联产业群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消极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而且这些不利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是: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涉及的是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壮年这么一个群体,而留守在农村地区的主要是知识和能力水平较低的“老、弱、病、残、妇、幼”。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而是农村地区人才的流失。这一现象在青年劳动力的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稍有文化的年轻人都不愿留守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

对农村地区投入不足。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转移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由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将外出务工作为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而降低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最终导致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一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

虽然从总体上可以认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会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的差异很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容与经济后果在各个地区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的基础条件都相对较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社会保障较弱、生产条件较为恶劣,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出谋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会给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一)计量模型

本部分将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来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绝对层面来检验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此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被解释变量Incomeit是第i 个地区第t 期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对数,本文所关注的解释变量labor_migrationit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指标,采用各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控制变量kit是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对数值。

其次,本文还将从相对层面来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此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D_incomeit是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由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比计算得到。

(二)数据描述

本文计量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中经统计网数据库,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2000-2013年26 个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由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名义收入,所以本文首先根据各地区历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其折算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实际收入。本文所涉及的主要解释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三)参数估计

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转移也会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收入水平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了克服内生性引起的参数估计偏误,本文采用其滞后2期和滞后3期值作为自身的工具变量。从相关的统计检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在模型(1)中,还是在模型(2)中,对于工具变量进行弱工具变量检验的F值均远远大于10,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同时对于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检验的P值均大于0.1,表明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条件,因此本文所选的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对于模型(1)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全国平均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区域差异上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一些。

对于模型(2)的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从全国平均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反而是显著地增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从地区层面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更加地恶化。这一计量结果和蔡 (2005)所认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是基本一致的。

(四)经济解释

首先,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这一结论,本文认为是符合理论预期的。之所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更显著,可能的解释如下: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容易实现快速增长,劳动力转移更能从边际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而中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就相对较小。需要明确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中部或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较小并不意味着劳动力转移就不重要,相反,劳动力转移对于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较小正好应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转移的体现,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较大则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不够充分,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可能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转移的结构上。

表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绝对收入的影响

表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相对收入的影响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小于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符合逻辑的。在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精英”劳动力都会优先从农村转移出来,从而导致劳动力资源不能在城乡之间实现数量和结构上的优化。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之所以会随着劳动力转移而显著扩大,也正是因为西部地区的城乡发展最为不平衡而导致的,东部地区的城乡发展程度都相对较高,因此能够相对容易地在城乡之间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对于模型中其他参数的估计也具有合理地经济含义。从表2可知,农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全国来看,农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每增长1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就能增长0.273个百分点。从表3可知,农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增加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全国来看,农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就会降低0.43 个单位。因此,可以发现,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生产性投资,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结论

从计量结果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分别从东中西部地区来看都是如此,而且对于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绝对层面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但是从相对层面上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的分化作用也是最明显的,农村和城市并未实现同步协调发展。因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继续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统筹城市和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实现合理、优化、均衡的配置,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以及城乡经济增长的趋同。

1.蔡 .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

2.蔡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解释流动与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J].经济学动态,2005(1)

3.陈朔,冯素杰.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南开经济研究,2005(5)

4.陈晓华,黄延信,姜文胜等(课题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5.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7(5)

6.王国刚,刘彦随,刘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机理与调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3(1)

7.姜聪聪.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1(5)

8.李迅雷,周洪荣,朱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潜力测算[J].财经研究,2014(6)

9.张保法.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10.刘秀梅,田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5(1)

11.齐明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

12.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2)

13.李勋来,李国平.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3)

14.贾伟,辛贤.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J].中国农村经济,2010(3)

15.Lewis,W.A.,1954,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22(2)

16.Ranis,Gustav and Fei,John C.H.,1961,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4)

17.Todaro,M.P.,1969,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

猜你喜欢

差距劳动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