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化的财务稽核浅析
2015-12-30
基于电子化的财务稽核浅析
王珂
(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财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电子化的财务稽核系统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应用,不过有理由相信电子化的财务稽核必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如何建设财务稽核系统提出一些建设思路。
关键词:财务稽核;电子化财务稽核
一、概述
财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狭义的财务稽核主要指对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做到账实、账证、账表、表表相符,即主要是审核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收支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广义上的财务稽核不仅包括狭义稽核的内容,还包括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审核和对有关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稽核。可见财务稽核可以检验内部财务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差错和人员的舞弊行为,有利于切实完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内部控制。
电子化的财务稽核系统是指将信息技术和财务稽核理论充分结合,从支持财务管理要求的角度出发,建立财务稽核模型,对财务相关业务及时进行稽核,并通过流程审批将需要稽核调查、稽核整改、白名单、上报审批的业务发送至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以督促相关业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遵循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管理要求。
电子化的财务稽核系统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应用,不过有理由相信电子化的财务稽核必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如何建设财务稽核系统提出一些建设思路。
二、系统建设初探
财务稽核系统在功能上应该覆盖基础设置、疑点汇总查询、监控分析、稽核调查业务、稽核整改业务等功能,实现根据疑点内容直接追溯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业务明细,及时发现业务数据是否合规,对于不合规业务分析原因提交业务人员处理,起到事前事中控制作用,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差错率,为管理层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下图是财务稽核模型示例。
财务稽核系统的设计基于财务稽核业务模型,主要设计思路是通过数据抽取工具将业务系统的和财务相关的业务数据抽取到数据仓库中,财务稽核系统根据财务管理要求配置的稽核规则周期性地检查相关业务数据,出具相关工作疑点清单,财务稽核人员根据疑点清单进行调查、督促被稽核人开展整改工作。
财务稽核系统通过各财务相关业务系统提供的界面链接向财务稽核人员提供疑点的业务追溯功能。
三、系统主要功能
财务稽核系统主要的功能有:基础设置类功能、稽核业务功能、查询统计等功能,以下进行展开说明。
1.基础资料。
包括稽核主题、稽核项目、稽核业务类型、规则参数、业务系统地址、业务追溯地址等进行设置,使稽核业务能够进行,以下举例如下:
稽核主题设置主要对财务稽核项目进行分类,使疑点汇总查询能够根据该分类进行汇总显示。
稽核项目是具体的需要稽核的财务指标,通过设置稽核项目设置,可以获取需要稽核的数据。
稽核业务类型设置主要对财务稽核业务流程进行控制,使稽核调查流程、稽核整改流程等稽核业务能够根据该设置要求运行。
规则参数设置主要对财务稽核业务规则参数进行控制,使稽核调查流程、稽核整改流程等稽核业务能够根据该设置要求运行。
2.稽核业务。
包括疑点监察、稽核调查、稽核整改等三类业务功能,以下加以说明:
疑点监察是指系统根据稽核规则自动生成需要检查的问题列表,对那些虽不符合财务稽核规则要求,但属于正常现象、可以不进行处理的疑点记录纳入白名单,领导对白名单进行审批,若不同意则仍纳入稽查处理,然后统一下达稽核任务。
稽核调查是指稽核员收到稽核任务后,根据被检查单位及稽核事项,将稽核疑点生成若干稽核工单,并在稽核工单的“稽核结论及其依据”处填写稽核处理的意见,然后将稽核工单指派到相关人员处理。被稽核单位相关人员收到发来的稽核工单,针对“稽核结论及其依据”填写“被稽核单位情况说明”,并反馈。稽核员收到说明情况的稽核工单后,对需要整改的稽核工单填写整改意见,然后提交审批。
稽核整改是指被稽核单位相关人员接收需整改的稽核工单后进行整改,整改完成提交审批。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常,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创新企业内部人才,促使更好地发挥企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来进一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的合理变革,就必须大力创造人力资源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创新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人员来对心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同时也能充分的发挥企业人才的优势条件,能够帮助企业来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先进性特征的产品与技术,进一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深化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促使实现更加全面的社会化生产。然而,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就必须不断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创新,确保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与高水平的人才,促使建立起更加负荷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促使企业全面获得大规模发展。
(三)促进创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通常,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质量与水平对整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核心是企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的质量水平。企业只有不断地对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改革,并建立起一个更加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真正的确保内部人员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发展。
二、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办法
(一)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工作。
企业的知识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信息的控制与管理,其最重要的还是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管理工作,企业中的知识管理不仅是一个具有充分技术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问题。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因此,充分的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的知识管理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各大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员工共享机制,通过知识的传播来进行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并进一步加强培训,针对员工之间的差异来对其进行不同的培训工作,从而促使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从根木上来对企业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与利用,并将企业员工的个体优势与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的结合起来,促使员工的集体智慧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93-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