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尽快制定“一带一路”路线图
2015-12-29贺斌
贺斌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也是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首个具体方案。
“国家要加快制定分类指导目录,2016年,要尽快达成带有标志性的双方谈判商定的早期收获项目的实施,这是启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分析说。
政府应尽快出台项目指导目录
中国新闻周刊:对企业来讲,这次“走出去”将会面临哪些困难?
魏建国:对企业来说,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如何与本国整体规划和项目对接,二是如何与对方市场对接,三是如何寻找合作伙伴,与双方颁布的政策对接(含优惠政策和法规)。
具体来说,比如中国企业准备去一个国家发展,这个国家需要什么,中国对此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有了这些规划和需求,企业到了这个国家,还要研究市场,比如准备建立一个摩托车加工厂,就要研究当地需要什么样的摩托车,是电动的还是用油的?是大型的,中型的,还是小型的?年消费量多少?年产20万辆,还是15万辆就够了?如果当地市场消耗不了,能不能再出口?这些都是市场对接,而中国企业目前没有做。
此外,还要研究合作对象,有了合作对象,还要看政府能不能建个工业园,有没有优惠利率,这些优惠政策是中国政府提供还是对方提供等等。
中国新闻周刊:面对这些困难,从政府层面应该怎么做?
魏建国:我认为不仅是中国政府,还包括中介组织、驻外使馆,要三方面共同起作用。此外,还有对方的政府和中介组织,这些都是相对应的,对下一步企业“走出去”很重要。
应该看到,对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有很强的欲望和信心,但是对下一步怎么走,他们也很茫然。
因此,中国政府要赶快出台新的项目指导目录、整体时间表和路线图。项目指导目录是指导性的,需要中国政府和对方商量制定;完成路线图,确定时间和路线怎么走以及包括一些优惠政策。
中国新闻周刊:这其中,中介组织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魏建国:我想中介组织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主导,一个协调”。这次“一带一路”战略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切都是市场行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更大的作用。而中介组织能不能跟得上,是关系到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
首先是领导作用,也就是介绍作用要加强。其次是协调作用,不能打乱仗,避免企业无序低价竞争。
中国新闻周刊:什么样的中介组织能够承担这样的职责?
魏建国:我认为应该是行业中介组织,而不是政府规定的中介组织,要参照西方发达国家所实行的行业服务协调为主的行业宗旨。一方面他们熟悉业务,了解行业本身各个公司的情况。另一方面,能承上启下,发挥向政府提出建议和诉求,反映行业存在问题的作用,而不是现在的“二老爷”“二房东”,承接当前政府下放权力以后的职责,他们需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水平和协调水平,只有这样的中介组织才会发挥作用。
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能否“走出去”,各行各业能否“走出去”,最后能否成功,也反映了这个行业和产业有关中介组织能否履行使命,贯彻中央意图,同时又服务好企业能力。
可能对于中介组织来说,“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服务质量较低,不受企业欢迎的一部分中介组织会被淘汰。“一带一路”项目的好坏,企业“走出去”的好坏,将直接检验并决定下一步这些中介组织是否还能继续生存,是否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所说的中介组织,是不是类似行业协会这样的?
魏建国:包括一些行业协会,但现在中国的行业协会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比较浓。而国外的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发选出来的组织,完全由行业掏钱养活,反过来反哺企业,完全在企业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这样的行业组织,对政府而言是个诉求的机构,对本行业企业来讲是个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资料和信息。
所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需要对行业协会重新评估,加大现有行业协会和商会的转型,使其真正做到以协调服务为主。
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商务部原副部长,主要研究海外投资。近年来,一直呼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图/CFP
建立“驿站”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国际局势动荡,恐怖主义肆虐横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不少地区深受恐怖主义威胁,你认为,这是否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阻碍,如何避免这样的风险?
魏建国:“一带一路”沿线上既有稳定的国家,也有市场很好,但社会不稳定,潜力很大的国家。
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些国家,首先要进入市场,不能因为不稳定就不进入了,但我们也不要无谓的牺牲,无视困难和风险硬要去。如何既能抓住市场机遇,又能避免风险,这是检验一个公司能力的标准。
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没有现成的饭吃,等形势稳定了,市场好了,其他国家早就去了,所以现在这个时候要抢占先机。
现在是中国“走出去”最好时期,国内有“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而国际上,由于欧债危机、恐怖主义的影响,欧美国家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难民潮、罢工潮和恐怖主义上,对企业在外面的布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是最好机遇。
中国新闻周刊: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供给面将会增加,已有的剩余产能将如何化解,跨境产业转移是否能解决这一问题?
魏建国:剩余产能应从两方面看,有一部分产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但一些本该关闭的企业却钻政策空子,仍在不断得到政策的好处,消耗了国家资源和政策红利,使经济进一步倒退,越来越迟钝。这样的僵尸企业必须关闭,不能继续生产下去,更不能将这些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绿色污染转到国外去。
但有些行业,我把它们称作“高端剩余产能”,尽管是高端高技术含量的产能,但已经剩余了,不属于低水平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淘汰产能、落后产能。比如钢铁,曾经也是个污染的高耗能的产业,但现在我们已经解决很多问题,而且中国的钢铁技术比很多国家都好,但不能都在中国解决,这就需要进行跨境产业转移和跨境资源调配。
有人说,全球的需求总体是供大于求。我不同意这个观念,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有些国家的很多目标还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图和规划都在制定,确实需要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远景战略规划要有所了解,根据他们需求决定我们“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几个步骤,项目合作的内容,以及完成时限。
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对于企业“走出去”来说,“一带一路”战略在哪些方面应有所突破?
魏建国:在我看来,明年最重要、最迫切的有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来讲,国家要制定分类指导目录,按照国别、行业等分类,越细越好,要尽快公布这个目录,让企业有更多的了解。
二是要加大国际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的认可力度。争取在“一带一路”上,不光是实施的中方企业和所在国的企业,也希望欧美企业和沿线沿带的其他跨国公司企业一块合作,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
三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65个国家不可能同时起步,可以先选择“一带”上的10个国家先做,或者“一路”上10个国家先做,其他国家总体推进,分类指导。
我把这种叫做驿站,就是选择几个条件好的,各方面合作意愿强的,尽快达成带有标志性的双方谈判商定的早期收获项目的实施,这是启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比如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这些带有双方标志性的早期收获项目,就能对其他项目起到带动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