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一鸣:经济稳中趋缓蕴育新动能

2015-12-29闵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新动力新闻周刊动力

闵杰

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了诸多挑战。

不过,在此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也不乏“亮点”: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软中有新气象,在旧动力减弱中蕴育着新动能。

新旧并存、喜忧参半的经济现状,让2016年的经济形势充满未知和挑战,亦考验着201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如何应对经济逐步探底?在稳增长的同时,如何更有效的淘汰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应该如何发力,如何提高有效供给?在改革的同时,如何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新旧动力转换,从根本上说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新动力快速成长的关键在于将旧动力积累的市场、资金、供应链等优势转化为新动力成长的条件”。

明年宏观调控将结合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

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你的总体判断是什么?

王一鸣:我认为,综合考虑需求面和供给面因素,2016年经济将会在稳中趋缓逐步探底,很可能形成中高速增长的阶段性底部,并进入相对稳定的增长平台。

从需求面看,2016年出口将在波动中保持低速增长,消费增速呈相对稳定态势,投资仍将是主导需求变动的关键变量。从投资的三大板块看,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在放缓中逐步探底,基础设施投资呈小幅放缓态势,总体判断,投资将在2016年逐步探底,为经济企稳创造条件。

从供给面看,2016年将启动供给侧改革,加大清除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的力度,沉淀的要素和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企业生产效率将有所改善,这将有效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与此同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加快成长,市场预期将发生积极变化,新的增长动力有效抵补传统动力减弱,也有利于经济逐步企稳。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评价目前“稳增长”的效果?

王一鸣:近年来,“稳增长”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实行精准调控、相机调控,对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年宏观调控将把需求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需求管理主要是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避免经济大幅回落,为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而供给侧改革核心是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清除过剩产能的体制机制,加大资产重组力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为中长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新闻周刊:重大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是这一轮“稳增长”的发力点,这能真正解决经济下行的压力吗?

王一鸣:过去一个时期,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基础设施面貌,而且对稳投资、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随着基础设施供需形势的变化,传统领域投资空间缩小、投资的边际效应下降,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今后一个时期,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保持合理投资规模仍有必要,关键是要提高投资效率,特别是增加与消费和民生关联的投资,比如宽带网络、农网、地铁、地下管网、旅游、停车场、电动车充电桩等领域投资,增强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带动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目前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困境在哪里?

王一鸣:化解过剩产能将直接面对债务处置、职工安置、资产清算等问题,会面临多重压力。

比如,地方政府出于就业、社会稳定、GDP考核等方面考虑,对化解过剩产能既难以痛下决心又缺少有效手段,往往会采取临时性救助措施帮助企业艰难维系。国有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迫于责任追究和控制不良率的压力,不希望企业破产导致隐性坏账显性化。地方法院系统在处置大量企业重组和破产案件时,也会面临专业人才和能力不足的制约。产能过剩行业的一些国有企业,也会面临任期责任、国有资产流失的压力。

但面对矛盾和压力,如果一再迟疑,就会延误时机,使潜在风险不断积累,越拖越被动。

王一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技进步与政策、产业发展与政策、区域经济与政策等领域。图/CFP

需构建风险应对和处置机制

中国新闻周刊:“供给侧”改革,和过去对“需求侧”刺激,在改革思路上有哪些转变?

王一鸣:如果说需求侧刺激比较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话,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沉淀的资源再流动起来,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

在改革思路上,就是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松绑;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等等。

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意味着需求政策的退出,两者应相互配合,互为促进,需求政策要为供给侧改革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需求潜力,积极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新闻周刊:原有的供给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侧改革到底应该侧重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等行业?

王一鸣:近年来,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持续相当一个时期的“住”和“行”主导的需求,逐步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需求转换,原有的供给结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截止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持续44个月负增长。采取简单扩大需求化解供求矛盾的办法,可能只会使问题后延、潜在风险进一步积累。由此可见,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需要在保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同时,转向以供给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为主。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市场竞争中适应需求多样化、高端化和服务化趋势,把资源更多配置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领域。至于应该侧重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等行业,这应取决于市场的选择,而不是人为去规划。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十三五”是调结构、转动力的重要窗口期。这一轮的新旧动能转换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王一鸣:新旧动力长期并存将是经济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虽然中国旧动力高速扩张期已经过去,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用好旧动力,可以为培育新动力创造条件、赢得时间。新动力快速成长,但体量小,带动力不强,还需要不断培育,关键在于将旧动力积累的市场、资金、供应链等优势转化为新动力成长的条件。

新旧动力转换,从根本上说是结构调整的过程。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约束持续强化,再按传统发展方式,依靠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越来越难以走下去了。

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旧动力还是新动力,都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新旧动力转换,会涉及资产重组、产能退出和企业破产,潜在风险会显性化,还需要构建风险应对和处置机制。

猜你喜欢

新动力新闻周刊动力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新动力公司
阳光动力
动力船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