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解释传言
2015-12-29
“清肺食物”能清肺?
近年来,雾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而随之,“清肺食物”这一概念也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那么,所谓的“清肺食物”真的可以清肺吗?
首先,我们看一看空气中的粉尘是如何影响我们健康的。一般来说,除了浓度外,颗粒大小是粉尘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通常颗粒越小,危害越大。一般认为,直径大于10微米(人的头发直径大约50微米至70微米)的颗粒可以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因而对人来说相对比较安全,可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被称为“可吸入颗粒”)就不同了,它们可以被鼻子吸入,沉积在上呼吸道,甚至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人们常说的PM2.5,是指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粉尘的浓度。这样的粉尘颗粒能够直达肺的细支气管,并沉积在那里。它们会影响肺里的气体交换,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甚至引发肺癌。此外,那些小于0.1微米的粉尘,还可以进一步穿过肺泡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转移到其他器官。它们会沉积在血管中导致血管硬化,危害心血管健康。
从上述粉尘进入人体的途径和所沉积的位置不难看出,粉尘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物理作用。要清除它们,最好是拿着微型刷子和抹布,到细支气管和肺泡里去进行“大扫除”,可“清肺食物”并不能做到这些。
我们所吃的食物都是从消化道进入体内,在经过胃肠时被消化分解,之后有用的物质被吸收,通过小肠绒毛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人体各处的细胞中,无用之物则被排到体外。
粉尘和食物,殊途也不同归,两者根本就没有对抗的机会。所以说,任何一种食物都无法清除或减轻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对肺部的影响,因而“清肺食物”也只不过是一种欺骗人的“噱头”而己。
“千沸水”有毒?
所谓“千沸水”,就是多次煮沸的水,这样的水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不健康的水。有一种说法是,反复烧开的水中,硝酸盐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有毒的,会使人出现暂时腹泻、腹胀,严重的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听到这样的说法,相信大多数人都甚为惊恐,因为平时用电热水壶煮开水,难免有时候偷懒,不断加热水壶里面的水。可这样的说法究竟靠不靠得住呢?
我们所饮用的自来水中确实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这是因为自来水往往来自天然水体,难免被一些土壤和垃圾污染。不过,在经过过滤和沉淀之后,大部分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过滤掉了,因此人们所饮用的自来水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微乎其微。
那么,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会不会因反复烧煮转变成亚硝酸盐呢?实验发现,水样在加热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加热两次的水样比加热一次的水样其亚硝酸盐含量更低一些。
实验人员表示,硝酸根离子是氧化态,而亚硝酸根离子是还原态。水煮沸时,水中亚硝酸根离子只可能会转化成硝酸根离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水中亚硝酸盐的浓度随着水加热次数的增多,不但不会升高,反而还会降低的原因。可见,“千沸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说法并不科学。
事实上,我国的生活饮用水都是有卫生标准的,以NO-N(以氮计的硝酸根浓度)的标准是10mg/L。照此计算的话,如果通过摄入“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达到中毒剂量,人们至少要一次性饮用20吨“干沸水”,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实验发现,“千沸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竟然比矿泉水还要低,所以如果你担心喝水会中亚硝酸盐的毒的话,那最好连矿泉水都不要喝了。
当然,虽然喝“千沸水”不会中毒,但常喝这样的水对人体并没有好处。我们平时喝的水里面含有钙、铁、锌、镁、钠等多种矿物元素和微量的有机磷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用于消毒的滤制剂。一般情况下,滤制剂是无毒的,但滤制剂与有机物碰撞后会形成一些新的物质,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硝酸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着凉引发感冒?
人们在感冒之初,经常会说是因为着凉了而感冒的。按此说法,着凉就成了感冒的直接原因。可是,如果感冒真的是因为着凉,那为什么还能传染呢?显然,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仅仅是着凉根本不会引发感冒。
着凉就是身体感受到了凉,冻着了。这种“凉”是由外界较大的温差变化引起的。如夏天白天很热,而到了后半夜就变得有些冷,这时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着凉;而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出门时穿得太少,也会因气温过低而冻着。
着凉时的一些症状很像感冒,比如打喷嚏。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以为着凉会引发感冒。但事实上,着凉也会出现一些与感冒不一样的症状,比如冷得发抖、冻得嘴唇发紫等。
有人可能会说,着凉引起的感冒叫作“伤风感冒”。可事实上,“伤风感冒”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平时人们简单地把感冒分为“伤风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道理,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说法。
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之所以能够传染,就是因为它实际上是由病毒入侵引起的。据说,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有上百种之多,如鼻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不过,普通感冒通常有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虽然比较温顺,但其传播能力却很强,除了可通过打喷嚏、飞沫传播外,它们还可以潜伏在患者的手上,通过握手等行为进行传播。
当然,虽然这些病毒可以四处肆虐,但当人的身体强健、抵抗力强时,它也很难成功入侵。可是,当人身体过度疲劳、抵抗力降低时,这些病毒便会展开攻击。
综上所述,着凉并不会直接引发感冒,两者更不是对等的。可是,着凉会不会增加感冒的几率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1968年,美国一位叫道格拉斯的医生做过一个试验。他先让众多受试者接触可引起感冒的病毒,然后让他们身处寒冷之中,穿着不同数量的衣物保暖。而且,为了进一步验证着凉受冻是否会引发感冒,他还将一些受试者的头发弄湿。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感冒的几率是一样的。
换言之,感冒与否跟着凉一点儿关系没有,而只是看你是否接触了感冒病毒。
(摘自中国画报出版社《是真的吗?当传言遇上科学》编著:姜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