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盛之败

2015-12-29赵春燕

现代阅读 2015年9期

山西煤老板的身份以及“7000万嫁女”一事的轰动,让刑利斌着实“风光”了一把。而有着“煤矿大王”之称的刑利斌,在当地人的口中,却用“儒雅”、“文质彬彬”这样的词来形容他。显然,“双面”已经成为其标签之一。

2014年底,联盛集团因资金链断裂,提出重组申请,引发震动。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3月,身为一把手的刑利斌又被警方带走,重整案再度被打上一个问号。那么,一连串事件的背后到底有何关联?曾作出了“煤炭市场至少还有20年光景”预判的刑利斌,为何又转身背上了数百亿元的债务?带着这些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奔赴山西,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联盛以及一个真实的刑利斌。

在距离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城40余公里的黄土山沟中,20多栋高楼拔地而起,10到20层不等,楼己封顶,但没有施工痕迹。比起不远处几个窑洞,光秃秃的毛坯楼房在这个有点荒凉的山沟中,显得有些突兀。这些高楼是联盛集团(以下简称联盛)投资的,联盛计划在十年时间内投资百亿,在山沟里打造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园,高楼就是为村民建立的新居。原本计划今年内就让村民入住,但随着联盛帝国的崩塌,村民何时能搬进去目前成了未知。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联盛农业投资的项目多半都处于停工状态,而作为另一个联盛转型的典型项目——投资十亿打造的教育产业园已于2013年停工。

在2009、2010年间,联盛董事局主席邢利斌惯性的“大手笔”扩张持续进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其以百亿巨资投入进入农业领域。

但在错误地判断了煤炭行业发展形势后,邢利斌大跨步的多元化扩张,遭遇了煤炭市场的逆转。在联盛煤炭主业已经独木难撑之时,农业和教育项目也相继变脸,成了联盛的拖累。

农业园已投资37亿元

如果没有真正去联盛旗下农业生态园区亲眼看一下,就不会体会到邢利斌的野心有多大。

联盛农业生态园到底有多大?其官方资料介绍中这样写道:该农业园区位于柳林县城东南40公里处的留誉镇,辖1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总人口19626人,耕地面积41477亩,总面积154平方公里——这个面积已经与北京城区三环内总体面积相当。

即便是在农业项目的建设上,邢利斌“大手笔”的作风也表露无遗。在记者驱车深入该园区走访时,十余米宽的柏油路已经铺完,且路两旁每隔20米左右就会有一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而这样的路已经铺到了在常人认为不需要照明的多个山坡上。

与记者同行的司机师傅非常兴奋地回忆起前两年该农业园区动工时的壮观场面:当时联盛农业公司从江苏那边引来了竹柳树种,“工人们都统一着装,场面非常壮观,但目前农业园区内已经少有外人进入。”他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内类似于亭子、长廊等景观亦完全仿照苏州园林风格进行建设。

记者在该农业生态园区看到,包括上述居民楼在内的农机合作社、肉鸡屠宰基地、酿酒厂等项目都已经人迹难觅。有村民告诉记者,园区有的项目还未开工,有的已经停工。

“一些项目停工是因为去年进入冬天之后已经不适合再进行开工了,而目前类似于核桃林项目、瓜果项目等都会陆续开工。”在位于刘家圪垯村的联盛农业项目部,联盛农业林业科科长卫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联盛针对该农业项目的投资已经有37亿元。

在采访中,最让记者惊叹的还是那壮观的高楼群,楼群位于杜家庄,即便是在柳林县城,也难以寻觅如此集中的高建筑群。

据了解,按照联盛的规划,上述居民楼群会建成一个涵盖医院、学校、商超等主体在内的小型城市,建成后会让52个自然村上万名村民全部搬进来。联盛一方为了这个项目的实施,给予杜家庄被占土地的村民每人2000元的补贴当做承包费,另外在这些村民外出租房的这段时间给予每户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

原计划今年就让村民住进来的,但是现在看来有点遥遥无期。卫平坦承,这个可能要看后续资金的情况。

教育产业化投资停滞

煤企兼办教育和农业似乎是柳林县民营煤老板的一个共性,虽没有在农业领域一样计划百亿投资的规模,但是邢利斌近几年在教育产业方面的投资依旧是“大手笔”。

据悉,在此前几年,邢利斌已经投资过诸如柳林四中、留誉镇初级中学等教育项目,其中柳林四中因为联盛的强力支持,教学质量已在当地名列前茅。

柳林当地人告诉记者,柳林四中为联盛和政府合办中学,邢利斌对于柳林四中的支持措施之一,便是重金吸引来优质的教师资源,“不过这几年,联盛经营出现了问题,资金跟不上,教师工资的发放已经跟不上了,已经有一部分优秀教师跳槽了。”

联盛另外一个教育项目——斥资10亿元的山西联盛教育园区项目,占地面积1164亩(7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12万平方米,园区包括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部,可容纳150个教学班,7500名学生。

据该项目所在地宣传资料显示,联盛教育园区项目整个工程于2010年底主体完成,预计2011年秋季投入使用。该项目简介资料称,“这是目前全国第一所功能设施齐全、蕴含现代教育理念、适合全面教育的学校。”

不过,同样是因为资金问题,该校舍建设目前也已经停滞。

站在现场望去,这个庞大建筑群像一座沉睡的古城,刚刚似主体完工的灰色建筑群安静地矗立在山头。在接近该教育园区的路边,写有“办好一所学校,带动一方发展”的红色宣传栏很是醒目。不过,所到之处难觅一个人影,半成品的建筑和还未来得及硬化的园区地面空空荡荡,偶尔一阵风吹来,卷起满地黄尘。

在现场的联盛值班的人告诉记者,该教育园区项目在前年就已经停工,因为“没钱”。他还称,目前该项目已经有向外出售的打算。

急速扩张并购绷紧资金链

从2012年3月的“7000万嫁女”到目前陷入百亿举债之中,联盛的兴衰转变让人唏嘘不已。回顾邢利斌的发家历程,其急速、大手笔扩张的风格延续始终,直至债务危机爆发。

邢利斌在承包铁矿赚到第一桶金之后开始涉足煤矿,通过收购当地最大、储量1.5亿吨的国营企业柳林县兴无煤矿的全部股权,一跃成为山西柳林首富。2008年,在将旗下三座煤矿注入福山能源之后,邢利斌成为福山能源第二大股东。2009年,邢利斌以34亿元身家跻身胡润能源富豪榜第22位。

也是在2009年之后,邢利斌在延续煤矿项目的大举并购外,开始向下游焦化厂、发电厂和水泥厂延伸,并且开始了转型发展,大举向教育、房地产和农业等行业迈进。

《南方周末》日前报道引用数据称,2013年上半年,联盛的利润从2012年末的9.77亿元,跌至1.6亿元。负债从2012年底的134.68亿元,暴增至315.16亿元。

“当时煤炭行情非常好,邢利斌即便是每年拿出10亿投一下农业也根本不算什么。”吕梁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如此评价。但是没过多久,这些已经投入巨资但是回收周期长的项目很快成为了联盛的拖累。

“2009年,我们做农业的时候,当时的煤炭行业很好,我们是完全有实力投资来做农业的,这个是我们投资农业的一个基础。”卫平坦言,目前的煤炭行情低迷致其资金出现了问题。

今年初,邢利斌在接受凤凰财经网记者采访时,针对联盛高达300亿元的负债进行了回应,他坦言,“90%是我的原因,我的决策失误。”“短期资金长期使用、资金运用不合理、跨行业投资,比如投资农业、教育,特定情况下,肯定就会出现问题。”

作为曾经的山西煤老板中的首富,邢利斌旗下的联盛集团彼时雄霸一方。而GqMh9V2AaQF0qaOq6EPuUytxdmQihWyac3ShBLge/Bo=此时,在债务危机爆发后,崩塌速度之快也让人吃惊。

阿喀琉斯之踵

在外界看来,联盛的崛起,与邢利斌的自信和出色的活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据其高中同学回忆,其在柳林上高中时就“富有理想抱负、组织领导能力突出”。

梳理邢利斌的商业发展轨迹可以看出,邢利斌组织活动能力强,而在几经沉浮并成功打造联盛帝国后,邢利斌对于自身战略眼光有着非常的自信。

“执着其实不易,最大的动力来源于理想,而理想又源自对未来趋势和最终目标的深信不疑。”在2010年接受某杂志专访时,邢利斌自认为是一个看得远的人,也认为成功的人都应该看得远。

邢利斌用这种思路打造企业,也用这种思路训练员工,他说联盛是个未来导向的企业。正是在这一阶段,他做出了一个判断,未来20年,煤炭的前景绝对没有问题,“全国性大企业成长的机会到来了,必须迅速成为强势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如何迅速成为强势品牌?如何进一步实现大规模的扩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归根于一个字,那就是“钱”。然而,对于邢利斌来说,钱似乎永远都不是问题。“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这一技巧,也被邢利斌谙熟于心,从其经商开始就伴随左右。

现在看来,联盛的非理性扩张,或许正是源于当时其对煤炭市场非常自信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依靠负债来撬动资金盘活资产”这一技巧被过度使用,成为了邢利斌的阿喀琉斯之踵。

(摘自《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