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飘飘的拉利贝拉
2015-12-29王海
在黑暗中穿过一片破烂的小路,我终于抵达了岩石教堂。才清晨5点半,已经有很多身着白袍的教徒开始了一天的祈祷。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岩石教堂,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小镇拉利贝拉,是埃塞俄比亚人心中的圣城。拉利贝拉拥有11座岩石教堂,分为南北教堂群,由地道和回廊连成一个整体。
我首先来到属于北教堂群的圣玛利亚教堂。随着络绎不绝的教徒穿过一座石门,经过一小段山洞以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座由整块巨型岩石雕刻而成的教堂。
教堂建于1000年前。工匠们首先除去岩石上的土层,在其四周开凿出10~20米的深沟,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然后将岩石内多余的石料一点一点凿掉,形成空间,接着雕刻穹顶、天花板、拱门、廊柱,最终形成一座座精妙的岩石教堂。
教堂里,修道士们正在进行祈祷。教堂外面,穿着白色长袍的巡礼者们或席地而坐诵读经文,或站在高处面朝教堂。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穿着白袍,裹着白头巾,对着教堂墙壁,口里默念着祈祷词,然后将额头轻触墙壁,停留数十秒。那一刻,你会觉得,神与她同在。
一个手持《圣经》的青年男子友好地跟我打招呼,寒暄之后得知,他叫加索尔,今年25岁,每天清晨都会来这里祈祷,他手中的《圣经》是爷爷留下的,有100多年了。他告诉我,刚过去的1月7日是埃塞俄比亚的圣诞节,近两万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朝圣,场面蔚为壮观。
很多人都不知道,处于伊斯兰教国家包围中的埃塞俄比亚,却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全国62.8%的人信仰基督教,33.9%的人信仰伊斯兰教,极少数人信奉非洲原始宗教。
眼前这一座奇特的岩石教堂,便是埃塞俄比亚基督教辉煌历史的见证。它建于12世纪,由扎格王朝的拉利贝拉国王主持修建,前后动用5000人,花了近30年的时间。当时,它兼有宗教、政治、军事功用,既是王室的住地,也是信徒们祈祷的场所,在有敌情的时候还是坚固的防御要塞。14世纪初,王朝都城自拉利贝拉迁至绍阿,拉利贝拉渐渐被湮没、遗忘于深山密林中。
离开圣玛利亚教堂后,我准备前往圣乔治十字岩石教堂参观。加索尔自告奋勇陪我一起去。
圣乔治教堂独立于南北教堂群之外,是这片非洲屋脊上最独特、最著名的教堂。这座教堂的精华之处,在于整块巨型岩石被雕凿成正十字形,屋顶上也雕刻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教堂坐落在一个深坑内,入口与地下通道相连,内部装饰和陈设朴素而庄严。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是,这座教堂的窗户并未被完全掏空,只是形成了窗棂的形状。整座教堂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浑然天成,线条分明。这是杰出的建筑物,更是巨型的工艺品。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照耀在这非洲屋脊上。从高高的山顶俯瞰,整座教堂像一个发光的巨大的十字架,矗立于大地上,有如神迹,令人心生敬畏之感。
陪我参观完后,加索尔邀请我共进早餐。走在拉利贝拉的街道上,天已经完全放亮,小镇变得热闹起来。仍然能够见到穿着白袍的信徒前往教堂。祷告完的人们脱去白袍,回归日常生活。小孩子们光着脚满大街跑,冲我们喊“你好”;路边咖啡厅里,喝咖啡的老者笑着招呼我们过去。从他们的笑脸上,你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富有,而很容易忘记了,这是一个仍旧贫穷的国家。
我和加索尔来到一家早餐店。店里的伙计正从挂在钩上的整头牛身上为客人切生牛肉。客人用餐刀将牛肉割成小块,用手抓着蘸酱吃,再喝上几口啤酒。
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很喜欢吃牛肉、喝啤酒。鲜血淋淋的生牛肉最受欢迎,甚至出现在国宴上,但我实在没有勇气尝试。我们边吃边聊。加索尔说,他非常喜欢拉利贝拉,因为这里的教堂能够带给他内心的安宁,这里的生活简单快乐。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