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封状元』是出低俗商业闹剧
2015-12-29
将高考第一名称为状元并不新鲜,但让这些“学霸”像演员一样鲜衣怒马地游街,实在是很“穿越”的场景。7月25日,在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景区,来自河南、河北、甘肃等7省市自治区的10名高考状元,被装扮成“康熙皇帝”的工作人员敕封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且每人获赏“诏书”一册、人民币1万元。
北大清华抢状元,皇城相府发红包。虽然主办方给出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说法,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这个“敕封仪式”,不过是景区的一次商业炒作。
表面上看,这种事件营销比传统的广告宣传更省钱,闹出的动静更大。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策划一场如此低俗的炒作,非但不能给皇城相府这个国家5A级旅游品牌加分,反而会因活动本身与景区气质不符而减分。
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除了陈氏家族“轻商重学,廉洁奉公”的家风文化,最吸引游客的是那些明清官宦宅居古建筑群。前者彰显景区的文化底蕴,后者陶冶游客的艺术审美,体现的都是很现代、很正统的旅游开发理念。在这里上演敕封状元的戏码,虽然很热闹,映射出的旅游理念却是病态而功利的。
状元与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的文化符号,它们被历史淘汰有必然原因。景区邀请一群高考状元骑马游街、吃状元宴、给予现金奖励,与陈廷敬故居的文化内涵背道而驰。从微博评论和新闻跟帖来看,网友对这种活动并不认可,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们对皇城相府的反感。
这些年,不少媒体不恰当地将高考与科举制度进行类比,将高考高分考生称为“状元”,一直饱受社会诟病。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呼吁社会各界不要炒作“高考状元”。而公众对“高考状元”的认识也渐趋理性,因为这些“学霸”中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
商业宣传有很多形式和噱头,但不同的宣传手法是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的。这些年频频曝出企业、景区等以“高考状元”为噱头进行宣传的新闻,这提醒我们,理性对待“状元文化”并消除其不良的副作用,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积极引导舆论,也需要企业乃至全社会都能有理性的认识。
(摘自《京华时报》本文作者:孙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