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行动控制发展状况的横断研究

2015-12-29冯墨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意向控制策略动机

冯墨女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1 问题的提出

个体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干扰。为确保目标的达成,必须排除干扰,这一排除干扰的过程就是行动控制。Kuhl的行动控制理论包含行动控制风格和行动控制策略两大部分。其中行动控制风格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特质,包括行动导向与状态导向两种;行动控制策略的使用则属于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

1.1 行动控制风格

行动控制风格的概念是Kuhl在有关人格的投射测验研究中首次提出的。行动与状态导向描述了个体行动控制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关乎行动意向的保护和执行。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所期许的未来状态、有待调整的当前状态、有关“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思考以及行为的改变。如果几个成份在个体的意志系统中保持平衡,行动意向就能够得到保护并顺利执行。倘若其中任何一个出现缺失,都会导致行动意向退化。长时间固着于退化的意向不能被成功关闭,就会导致行动控制受阻。此时,个体就会陷入状态导向的控制模式。基于行动控制的两种运作模式,Kuhl对行动与状态导向进行了如下区分:行动导向是指一个人能活化其动态控制模式及动机维持系统以促进适于情境意向的启动。他们能注意真实的行动计划,致力于行动意向的执行与贯彻。状态导向是指一个人采取静态的控制模式,不能弹性地视情况使用动机维持系统。他们会过度对不现实的意向作象征性的表征,不注意行动计划本身,反而过度注意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经验状态,不利于行动计划的执行。[1]行动控制理论从意志系统的功能层面对状态导向的三种特征进行了阐释。

思考固着是状态导向。个体在面临失败情境时,对失败经验的反刍常常伴随着不可控制的认知和负向的情感反应。这种不利的认知和情绪使得个体无法从失败情境中撤离,去执行其他的行动意向。思考固着对意志效能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分离、抑制控制和干扰。个体一旦陷入状态导向,其最佳的结果就是从事一些常规的熟练活动,或重复一些相似的活动和有外在控制的活动。

犹豫不决是指个体在启动一个明确的新行动时,其监控系统却未发挥功能。犹豫不决对意志系统的损害主要是提高意向启动难度的阈限。一旦意向启动难度的阈限提高,个体就无法对该意向进行意志支援,而行动控制策略也就无法介入。

反复无常是指个体在启动行为后,一旦当前的活动不能使其感到愉悦,且此时有其他竞争意向出现,其就会轻易地受到其他行动意向的干扰。反复无常的发生是因为个体过度聚焦于外在事物与经验,无法保持成功的愉快经验。

行动控制风格作为个体的气质倾向,其形成受个人生活经历与学习过程的影响,同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2]。

1.1.1 生活经历与学习过程对行动控制风格形成的影响

行动控制研究者从自我区辨理论的视角对行动与状态导向的形成进行了阐释。自我区辨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会有自我启动与他人启动两种方式。采用自我启动方式的学习者,其活动意向是受内在控制的,能够发展出促动及维持自我选择意向的技能。采用他人启动方式的学习者,其活动意向是受外在控制的,因此无法发展出促动及维持自我选择意向的技能。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多数学习者会将想要取得好成绩的意向归因于父母或教师的要求而非自我本身,致使自我调整的行动控制无法有效施行。一般而言,学习者可能的错误概念有两个:一是错误外化,即错误地将自己的言行归因于外部,如将学习行为归因于父母期望或取悦父母。二是错误内化,即错误地将他人期望或各种价值观、思想、行动规则等盲目地主观化而融为己有,混淆了自己与他人的信念,而与自己的真正需要冲突,无法在自我概念系统中加以统整,造成自相矛盾的结果。相关研究发现,状态导向因自我区辨能力受阻而倾向于过度维持意向,其行动与他人期望的“必须如何”相关,无法控制错误内化的侵扰;在决策或选择时,常常跳过“他人信念与自我信念是否一致”的比较过程,容易受外在控制,贸然将他人意愿编码为自己的承诺,产生错误内化,阻碍其启始一个新的、自我一致的活动的能力,因循拖延,造成行动机制效能降低,甚至衍生低自我价值、低自尊与低自我效能等负向情感。反之,行动导向者在对其他信念、愿望或期望进行比较时,除非确认他人信念与自我信念是一致的,否则不会贸然地将外在建构编码为自己的承诺,而会倾向拒绝或详加分析。

此外,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父母或教师以独断、权威而未经沟通的方式建立绝对的标准,却不讲明原由,也会造成学生对不明意向的过度维持。单向地要求学生接受父母、教师的信念或期望,所造成的强大压力会阻碍学生去比较外在建构与自己真正的需要及信念是否一致,容易造成错误的内化。再者,这些要求往往超过学生自身的能力,而形成不切实际的意向,结果要么是其真正需要无法满足,要么是其所形成的当前意向无法执行。长期的挫折会衍生不愉快的负向情绪,让学生误认为意向与需要是无法实现的,而沉湎于过去、现在的失败状态,不断地反刍思考。

1.1.2 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对行动控制风格形成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童年的成长经历对个体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样,父母教养方式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在其行动控制风格形成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童年时期的亲子关系及互动形式会影响个体行动控制风格的发展。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这种缺乏刺激、缺乏回应的教养方式所造成的忽略与疏离会对个体行动控制的发展造成慢性伤害,其意志效能会因不常使用而受到抑制,并且与日后学生行为障碍与挫折显著相关。其次,过度保护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一方面致使孩子无法发展自治、自我导向的活动,另一方面会衍生一些建立在无法满足的需要上的不合理信念,如需要被每个人喜欢、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名,这些不真实的意向在现实情境中往往是无法执行的,未来也不一定会实现。如果过度维持错误又无法实现的退化意向,则会由于意向固着而失去自我控制的行动力。再者,过多的刺激与外在控制干预,会打断学生的活动,提升其行动控制的阈限,导致决断力缺乏而表现不足。

1.2 行动控制策略

从日常经验可知,人们在某一情境中很少只有一种行为倾向,而是常常同时经历数种动机倾向。多个动机倾向经过竞争之后,会有一个突显出来形成决策(目标)。形成决策之后并不保证该目标必定会完成,因为在寻求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仍会遇到其他行动意向的干扰。为确保目标的达成,个体必须以行动控制策略来保护该目标直到完成。

所谓行动控制策略,是指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用来保护意向执行与完成,使其免于其他分心物干扰的思考或行为。Kuhl提出行动控制的六项策略,即主动注意的选择性策略、编码控制策略、情绪控制策略、动机控制策略、环境控制策略、信息加工的精简策略[1]。

Corno根据学习情境的特征,将行动控制策略区分为内隐控制策略与外显控制策略,其中内隐策略包括认知、情绪、动机控制三个策略,外显策略包含工作情境控制与他人控制两个策略[3]。Pintrich在融合了自我调节策略和行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将前决策阶段的策略和后决策阶段的策略统合一致,进一步划分出四大类策略,即动机控制策略、情绪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和环境控制策略[4]。台湾研究者程炳林和林青山、吴青荣和张景媛的研究认为这些行动控制策略可以合并,提出认知控制、情意控制、情境控制与他人控制四类行动控制策略[5-6]。

以往有关行动控制风格与行动控制策略的研究多集中于心理治疗领域与学习领域,并没有对个体行动控制发展的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典型代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其行动控制风格的形成已基本定型;另一方面,行动控制策略在其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群体的行动控制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个体行动控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行动控制策略的使用状况。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长春地区某两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一46人,初二43人,初三38人,高一49人,高二50人,高三45人(下文为叙述方便,将初一至高三各年级依次称为七~十二年级),共计271人。从性别来看,男生116人,女生155人。

2.2 研究工具

2.2.1 行动控制导向量表

本研究采用刘晓明、刘虹修订的行动控制风格量表中文版,修订后的ACS-90量表共24个题目,包括失败、决定、表现三个维度。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2.156%。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769,失败和决定两个维度的信度分别为 0.7100、0.7265。

2.2.2 行动控制策略量表

本研究采用秦红芳、刘晓明编制的行动控制策略量表,该量表包含情绪控制策略、动机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与环境控制策略四个维度。量表共20个题目,1~13题为动机策略、14~20为情绪策略、21~31为行动策略、31~39为环境策略。各分量表α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73~0.88和0.71~0.85之间。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行动控制水平、行动控制策略的性别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

本研究将个体行动控制水平作为其行动控制风格的具体考察指标。在研究结果的第一部分,主要考察被试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在性别上的差异。其中行动控制水平包含失败表现与失败决定两个维度,失败表现对应的是行动导向,失败决定对应的是状态导向。行动控制策略包含动机控制策略、情绪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和环境控制策略四个维度。表1是被试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在性别方面的描述统计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行动控制水平方面,失败表现维度与失败决定维度在性别维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相差不大。在行动控制策略方面,动机控制策略、情绪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和环境控制策略四个维度在性别维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相差不大。从行动控制的性别差异检验来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95%置信区间,只有在环境控制策略维度上性别差异显著,其余各维度性别差异均不显著。

表1 行动控制水平、行动控制策略性别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n=271)

3.2 行动控制水平、行动控制策略的年级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

在研究结果的第二部分,主要考察被试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在年级上的差异。首先,将被试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考察不同阶段被试的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发展状况。表2是被试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在初高中阶段维度上的描述统计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行动控制水平方面,失败表现维度在年级维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相差不大,失败决定维度在年级维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相差较大。在行动控制策略方面,动机控制策略、情绪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和环境控制策略四个维度在年级维度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均有明显差异。从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的初高中阶段差异检验来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95%置信区间,动机控制策略、情绪控制策略、行为控制策略和环境控制策略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2 行动控制水平、行动控制策略年级描述统计与差异检验(n=271)

鉴于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初高中阶段被试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的发展状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年级之间的两两比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95%置信区间,失败表现维度上,七年级与十年级、九年级与十年级差异显著。决定表现维度上,七年级与八、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显著相关;八年级与七、九、十、十一四个年级显著相关;九年级与八、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显著相关。动机策略维度上,七年级与八、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显著相关;八年级与七、九两个年级显著相关;情绪策略维度上,七年级与八、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显著相关;九年级与十年级显著相关。行为策略维度上,七年级与八、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显著相关;九年级与十、十二两个年级显著相关。环境策略维度上,七年级与八、十、十一、十二四个年级显著相关;八年级与九年级显著相关;九年级与十二年级显著相关。行动控制水平、行动控制策略年级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行动控制水平、行动控制策略年级差异检验(n=271)

环境策略5.32**7 -8 .74 .00**7 -10 .62 .00**7 -11 .49 .00**7 -12 .80 .00**8-9 -.38 .05*9 -12 .44 .02*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中学生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各年级学生的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得分的平均数为观测指标,绘制中学生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曲线图。图1为中学生行动控制水平曲线图,图2为中学生行动控制策略曲线图。

图1 行动控制水平分数图

图2 行动控制策略分数图

4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从性别与年级两个维度对中学生被试的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个体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的性别差异比较。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中学生的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认为行动控制风格作为个体的气质倾向,其形成受个人生活经历与学习过程的影响,同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并没有提及行动控制风格的形成或行动控制水平的发展与性别因素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亦表明,行动控制水平发展状况与性别之间关系不大。另外,通过比较男生与女生在行动控制策略使用上的均分发现,女生的行动控制策略分数在动机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环境控制四个维度上均略高于男生,但是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女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要略好于男生。一方面,多数女孩子生性安静,有着比男孩子更好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在成长的过程中女孩子比男孩子成熟的要早些,有助于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掌控。

其次,是个体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的年级差异比较。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中学生的行动控制水平与行动控制策略在年级维度上差异显著。行动控制水平方面,在失败表现维度上,初中生的平均分要略高于高中生;在失败决定维度上,高中生的平均分要明显高于初中生。行动控制策略方面,在动机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和环境控制四个维度上,高中阶段的平均分均低于初中阶段的平均分。结合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与学生学习模式,笔者认为,随着年级的增长,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模式也愈加趋向于机械化。处于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学生,甚至被打造成学习的机器。随着学习阶段与学习任务的变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低,甚至迷茫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个体失败表现的平均分数在降低,而失败决定的平均分数在上升。并且伴随学习者学习主动性下降的相应表现还有其内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意愿的下降。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四点结论:(1)中学生行动控制水平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2)中学生行动控制策略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女生的行动控制策略均分略高于男生。(3)中学生行动控制水平在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失败表现维度分数下降,失败决定维度分数上升。(4)中学生行动控制策略在年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行动控制策略分数呈下降趋势。

[1]Kuhl,J.A theory of action and state orientaction[C]∥ J.Kuhl& J.Beckmann(Eds.),Volition and personality:Action versus state orientation.Seattle,WA:Hogrefe & Huber,1994:9 -46.

[2]刘佩云.行动控制风格的形成及其在学习上的应用[J].学生辅导,2001(12):116-131.

[3]Corno,L.Volitional aspects of self- regulated learning[M]∥ Zimmerman B.J.& Schunk D.H.(Eds).Self- 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ew York:Springer- Verlag,2001:191 -225.

[4]Pintrich,P.(1999).Taking control of research on volitional control:challenges for future theory and research[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11(3):335 -354.

[5]程炳林,林清山.国中生行动控制模式之验证及行动控制变项与学习适应之关系[J].教育心理学,1999,31(1):1-35.

[6]吴青蓉,张景媛.意志控制训练课程融入国中英语课堂教学之研究[J].教育与心理研究,2004,27(3):555-581.

猜你喜欢

意向控制策略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容错逆变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
基于Z源逆变器的STATCOM/BESS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