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相对密度的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

2015-12-29胡宇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吉林省密度旅游

胡宇娜,梅 林,陈 妍

(1.鲁东大学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25;2.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3.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旅游资源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认识与评价是正确制定地区旅游业发展路径的前提。旅游资源评价是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出发,以达到对旅游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一项或某一地域内旅游资源的质与量及其开发利用进行可行性比较和评判的过程[2]。吉林省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类型众多,级别不等,是全国旅游资源大省之一。了解吉林省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丰度和特点对如何开发旅游资源起着基础性的影响,为吉林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资源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借鉴。在以往的研究中,于涛方等用层次分析法对吉林省的主要自然和人文景点(区)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空间分布上,吉林省旅游资源呈现“六簇群”“三带状”的分布格局[3];王洪桥等在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吉林省旅游资源做出系统分类和定量评价,得出吉林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一心、四域和五轴”的特点[4];孟祥君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心两域”的旅游发展格局模式[5]。这些研究对吉林省旅游资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但整体来说相关研究还较少,多数研究仅着眼于省内内部差异研究,缺少省际横向可比性。因此,本文将对吉林省旅游资源的评价放在东三省这一区域尺度中进行对比分析,力图在与比邻区域的比较中明晰自身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2009年吉林省旅游普查成果及笔者亲自参与的吉林省旅游局2013年《吉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另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以上景区等指标数据来自2012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和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统计年鉴》,为了保证数据间的可比性,均选取2012年数据进行分析。

1.2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本文首先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选取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将吉林省的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3个层次,并依据国标对各个单体资源的级别进行了等级划分,将所有单体资源按照开发潜力从强到弱划分为5个等级。然后以得出的数据为基础,建立旅游资源丰度基础评价体系(表1)。旅游资源人口相对密度的大小和旅游资源优势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旅游资源市场开发中可以起到一定参考作用,该值越小,说明该类旅游资源在本地越稀缺,对本地市场的吸引度越大;旅游资源面积相对密度反映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分布的稀疏程度,其值越大说明资源分布越集中。

表1 旅游资源基础评价体系

2 吉林省与邻近省区旅游资源的比照评价

2.1 旅游资源结构相对数比照评价

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及其组合特征分析来看,与吉林省构成竞争的地域主要是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竞争性来源于资源的相似性以及客源市场的重叠性。因此,本文选取临近吉林省的黑龙江与辽宁作为参比对象,将吉林省放在东三省区域格局中组成一个比照系统。

与辽宁和黑龙江相比,吉林省除了4A级以上景区1项所占比例较高之外,其他均处于中间位置,A级以上景区所占比例数则为三省最低(图1)。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着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辽宁省拥有A级以上景区240家,黑龙江省有260家,而吉林省仅有121家,这说明与周边省区相比,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品牌优势不突出,在省际竞争间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要改变这种局面吉林省应注重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打造精品及名品旅游品牌,突出产业优势。

图1 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高品质旅游资源数量比例图

2.2 旅游资源相对密度比照评价

从面积相对密度来看(表2),吉林省相对密度较高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4A级及以上景区2项;辽宁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级及以上景区3项比例较高;相对而言,黑龙江省是三省中的低谷区。辽宁省单位面积上拥有的旅游资源最多,吉林省处于中游水平,在东三省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4A级及以上景区历来受到业界的关注,原因是可以更好地呈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旅游地建设水准和开发水平。吉林省该项密度最高说明高建设水准的旅游景区在该省分布的较为集中。从人口相对密度来看,吉林省仅有4A级及以上景区1项指标数值高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A级以上景区人口平均密度则处于三省最低水平,其余4项指标皆处于中游位置,这反映出吉林省人均拥有高品质旅游资源的数量较少,省内旅游市场潜力较高,为今后高级别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市场基础。

表2 三省高品质旅游资源的相对密度

3 吉林省旅游资源省内丰度与分布评价

3.1 旅游资源结构相对数评价

为了更好地对吉林省旅游资源省内空间分布的状况进行分析,在旅游资源结构相对数中共选取了3组指标进行比较,分别是各城市拥有的单体资源总量所占的比重、优良级旅游资源数量所占比重以及五级旅游资源单体所占比重,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按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中规定的旅游资源单体等级在三级或三级以上的为优良级。另外,由于长白山地区在吉林省旅游业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统计中将长白山地区列为单独区域进行统计(图2)。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和通化五地市的单体旅游资源总量最高,尤其是长春市在十城市中一枝独秀,占到21.69%的比重。加上长春市人口数量在省内也是最多,资源与潜在市场空间分布上的契合性为长春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双重条件。白城市和延边自治州则是低谷区,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较少。

从优良级旅游资源结构相对数来看,可以依据其特点将10个地区分为4种类型:长春市仍占据首位位置,说明长春市不仅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而且等级也较高,开发潜力大,吉林市虽然与长春市相比略有劣势,但是在省内第二的位置也无可动摇,因此将长春市、吉林市划为“双丰”型,即资源总量和优良级资源比例均较高,是吉林省内的“明星”地区;四平市和辽源市虽然总量较多,但是优良级资源不多,这为资源开发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将两市划分为“总丰”型,即资源总量丰富而优良级比例不高;白城市和延边自治州三市总量不多,但是资源等级高,优良级旅游资源占优势,将两地市划为“优丰”型;长白山地区、通化市、白山市和松原市整体较为均衡,其中前3个地区五级资源比例优势较为突出,因此将4个地区划为“均衡”型。

图2 吉林省各市(州)旅游资源结构比重图

3.2 旅游资源相对密度省内差异分析

由于吉林省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地区间差异大,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资源相对密度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在此引入旅游资源综合优势度进行综合比较。根据9个地市旅游资源的相对密度指数分布,应用如下公式推求9个地市的旅游资源综合优势度:

Z=(mn-∑dij)/(mn-n).

其中:Z为旅游资源综合优势度;m表示地市数;n为旅游资源种类数,在此选定《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中划分的8个主类作为标准;∑dij表示各种旅游资源在系统中位次之和[2]。

在计算中,首先按照8个主类统计9个地区每个类别旅游资源的数量,然后计算面积相对密度和人口相对密度,按照上述公式分别计算9个地市的旅游资源优势度得分,将结果使用CorelDrawХ4软件表示为图3。

在基于面积相对密度计算得出的各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得分中,通化市和白山市得分超过0.8,处于第一梯队,说明两市各类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最为集中,密度最大;长春市和吉林市处于第二梯队,得分在0.6~0.7之间,说明两市虽然旅游资源数量上占优势,但单位面积上拥有的资源数量相对小一些;四平市和延边自治州得分在0.5~0.6之间,为第三层次,两市旅游资源数量较少,空间密度较低;白城市、松原市和辽源市得分在0.3~0.4之间,三市旅游资源在整体空间分布上较为稀疏,为资源密度低谷区。从整体态势上而言,可以看出吉林省中部地区是资源优势度高值区,东部为次级区,西部资源优势度则较低,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

在基于人口相对密度计算得出的各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得分中,通化市、白山市和延边自治州旅游优势度得分最高,得分在0.7~0.8之间,人均拥有资源数量最多,这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常住人口数量较少有很大关系,地广人稀使得单位人口旅游资源优势度较高;得分在第二梯队的是吉林市和白城市,分值在0.4~0.6之间,两市人口和资源数量间关系较为均衡,比例适中;长春市、辽源市和松原市得分最低,在0.2~0.3之间,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春市人口密度非常大,使得单位人口拥有的资源数量较少,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而松原市旅游资源总量较少,人口又较多,自然成为旅游资源优势度低谷区。从整体态势上看,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为基于人口相对密度得出的旅游资源优势度高峰区,人均拥有旅游资源数量较高,西南部为第二梯队区,人均拥有旅游资源数量处在中游水平,中部地区为低谷区,人均拥有旅游资源数量最少,市场潜力较高,位于此区中的旅游资源市场开发前景较高。

图3 基于优势度的吉林省旅游资源省内分布差异

4 基于综合评价的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4.1 以资源为导向,形成四大旅游产品类型

经过多年开发,吉林省旅游资源已形成市场认可的四大旅游产品类型:生态观光体验型、科技体验型、文化观光体验型和中高端休闲度假型。生态观光体验型,以长白山风景区、净月潭森林公园、拉法山森林公园、向海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依托吉林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最先开发,成为目前吉林省国际客源市场和省外客源市场最具吸引力的中坚力量。科技体验型,以长影世纪城、国际汽车公园、长春汽博会等为代表,以高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相结合为卖点,吸引众多中青年旅游者。文化风情观光体验型,以伪满皇宫博物院、查干湖冬捕节、延边朝鲜族风情园、萨满文化园等为代表,不仅对大众旅游市场吸引度高,更可满足高层次文化体验型旅游者的需求。中高端休闲度假型,以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长白山聚龙温泉养生会馆、延吉海兰江高尔夫球场、净月潭森林高尔夫球场等为代表,在吉林省虽然起步较晚,但依托无可比拟的生态资源优势潜力无限。未来这四大旅游产品仍然将引领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继续发挥这种优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

4.2 结合高科技手段全面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一直存在着“经营主体多,投资规模小”的问题,这往往导致开发方无力完成项目开发或只能进行低水平开发,从而出现一流的资源开发出三流产品的现象。吉林省虽然拥有较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成功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不多,大多仍停留在初步开发阶段。在现今旅游市场的需求下,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观光上,要结合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动态展示,以声景观、光景观为游客制造视觉、听觉震撼,深层次地展现文化内涵。

4.3 传统旅游资源开发较为到位,新型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新型旅游资源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旅游资源新形式,是指那些既能服务本地居民休闲需求,又能服务外来游客旅游需求的休闲资源,或者以高新技术、新兴文艺为载体,突破传统的自然资源范畴,能为旅游者创造新鲜休闲体验的各种资源[6]。随着旅游需求的内涵不断被拓展,各种潜在的或新型的休闲资源被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吉林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目前仍以传统旅游资源为主,对自身拥有的新型旅游资源,如影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旧货古玩、创意基地、商业场所、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美容场所、养生场所等市场价值认识有所欠缺,导致新型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骆高远.旅游资源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3.

[2]高翔.甘肃省旅游资源系统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127-131.

[3]于涛方,顾朝林,徐逸伦.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2):198-203.

[4]王洪桥,孟祥君,孙浩亮.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7):190-194.

[5]孟祥君,靳利民,关晓睿.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吉林省旅游发展格局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2):1333-1335.

[6]戴斌,胡家镜,刘祥艳,等.北京非传统旅游资源市场特征的实证研究——基于外国游客消费行为的调研[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3-70.

猜你喜欢

吉林省密度旅游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