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陕南茶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2015-12-29

茶业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机耕陕南机采



关于陕南茶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段建真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 230036)

〔摘 要〕陕南地区是我国最北茶区,也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其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适宜种茶。近年来其发展势头迅猛,引起各方关注。从高标准要求,应当在茶业发展中,注意发展机械修剪、机械耕作、机械采茶;品种引进时加强监管,自繁自育为主;加工机械应配套购置;新的茶类应学习其他茶区的经验;加强人员培训,使发展更快更好。

〔关键词〕陕南;茶业;机剪;机耕;机采

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等市,共有21个县、区产茶。其中汉中、安康二市是陕西省的主要产茶市,三市的茶园面积达10万hm2,其中开采茶园近6万hm2,无性系茶园近1.5万hm2;年产干茶3.6万t以上,其中名优茶占主导地位;茶叶总产值近40亿元,三市茶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6%左右;加工的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紧压茶(泾渭茯茶、泾阳茯砖)、白茶等。由此可见茶叶生产在陕南地区县域经济中的地位,茶农种茶年均收入约2500元左右,占三市农民人均收入约45%以上,有的县区甚至达到60%。所以茶业也是陕南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经济支柱,关系到陕南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忽视。

陕南地区地处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是生态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的地域。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生态环境,都适宜于茶树生长,所以茶树长势旺盛,平均每亩茶园生产鲜叶260kg以上,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陕南茶叶生产水平还是很高的,茶园按照标准化示范茶园发展、茶叶加工机械发展迅速,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名优茶加工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但是,如果从高要求和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陕南地区的茶业发展,我个人认为,有些问题还值得探讨。

首先,从茶园管理方面,应当考虑并积极实施以下几个问题:

1 抓品种

品种是关系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在标准化茶园管理中,是影响非常深远的,目前大家都在提倡、引进种植无性系良种。陕南地区已有无性系良种茶园近1.7万hm2,占茶园总面积17%左右,这一数字还是比较低的,必须加大推广力度,才能保证陕南地区茶叶发展的势头。我国有大量的优良品种资源,有国家级优良品种,也有省级地方性良种,但是,我们在引进这些品种时,应当慎重考虑一些问题,因为品种有适应性和适制性,不同的品种适应的生态环境不同(包括微域生态环境),同时,所制茶类和品种,要求的鲜叶原料也不同,如果盲目引进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建议进行引进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然后推广。另外,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1.1自选自繁自育

这是提供优良品种的最有效手段;如“陕茶1号”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选育出来的地方品种;

1.2去杂选优

在现有有性系茶园中,选择性状基本一致的茶园,去除劣质茶树,保留多数性状好的茶树,也是一种快速繁育的方法,虽然茶树性状不尽如人意,但是,比起群体茶园的性状仍然好的多,所以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改变目前的茶园状况,尤其是一些老的茶园急需改造的,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 抓三“机”

目前农村劳动力非常匮乏,茶园管理又是十分费力的劳动,尤其是修剪、施肥、耕作和采摘等茶园管理环节,所需要的劳动力,更是费力、费时,因此,抓茶园三“机”,应当是发展茶产业的基本要求。

2.1 机剪

人工修剪不仅费力,而且采摘面不平整,达不到修剪的目的,

修剪机修剪以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大约每天可以修剪5.3~6.7 hm2/台.是人工修剪的20~50倍(指使用双人担架式修剪机进行的轻修剪)。

在修剪方面,我想特别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修剪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根据不同的茶树品种、树龄、制茶种类、技术路线和树势,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如:

一般采摘茶园,茶树处于幼年、青、壮年老年时期,可以按照我们一直在推广的修剪方法修剪: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台刈轮回修剪。但是,不同品种茶树,就应当采用不同程度的修剪方法,如:长势旺盛的品种,从定型修剪开始,就应当压低高度修剪,每次修剪高度都应当低于长势较慢的茶树品种;树姿开展与直立的品种,由于树姿开展冠幅大,培养分枝密度是主要任务,修剪要求级数多,而直立型要求扩大树冠面,修剪应当扩展幅度为主;制茶种类实际影响很大,不同茶类对鲜叶要求不同,修剪方法也应不同。以芽为主要原料的茶类,要求芽相对壮实,芽数就不能太多,分枝密度就不能过密,相反以一芽一叶为原料的茶类,则要求修剪使分枝密度增加。再以一些特种茶类为例,如安徽的"猴魁"名茶,要求原料壮实,故不要求分枝多,每年进行重修剪或台刈,还要疏枝,春茶发出的新稍嫩而肥大,适宜制造"猴魁";名茶"碧螺春",要求细小,对其分枝要求密度大,修剪就应当培养分枝级数多。茶园管理技术也是重要参考依据,如实行机采的茶园,应当按照正常修剪方法,使树冠密度加大,而全手工采摘的茶园,如果芽叶太小,费工、难采,相对要求芽叶大一些,修剪的频次要少一些。树势和修剪的关系,主要是不同的修剪程度,如树势衰老,就应当用重修剪或台刈的方法,更新树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重修剪或台刈的频次都应当尽量少,以延长茶树生产年限。

2.2 机耕

茶园耕作也是一项费力的工作,而且往往受时间的限制,茶季之间,时间很短,要在短时间内除去杂草,又不能使用除草剂,只有使用茶园耕作机械,这种耕作机械包括茶园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目前可以使用的除各地自己研制的机械外,八十年代嘉善拖拉机厂生产的c- 12型茶园中耕机(s195柴油机动力)为自动履带自走式,九十年代浙江新昌生产ZGJ150型茶园中耕机,对农户很有用。目前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高地隙自走式多功能茶园管理机,可用于中耕除草、施肥和植保喷药。而商品机目前就是以下两三种,可以选择:

一般以可以带旋转犁的型号较好,可以对较坚实的土壤进行耕作。另外,必须要求机型能够耕作同时也能施肥和喷洒农药.

2.3 机采

机采是三“机”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机采也是完全可行的,机采茶园已经占有很大的比例,以安徽为例,大约机采茶园占30%左右,大型茶场百分之一百实现机采。因为这些大型茶场,采茶劳动力更加紧张,每年四出招采茶工,不仅工资高,而且各方面接待费用也无法承受,采工成本占鲜叶成本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占60%以上,不用机采已无法生产,尤其是采摘大宗茶,茶叶售价低,手工采茶其成本要占70%~80%,已无法生产。所以,机采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必由之路,现在不抓,以后就会落后,现在抓起来,积累经验,就不会被动,而且可以在今后的茶园建设中,根据机采的要求,设计新茶园,形成如下图中的茶园模式。

机采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机型选择:平地、坡地、山地,种植水平不同,应该选择机型不同,如大于10度的坡地茶园,一般只能使用背负式采茶机,而平地茶园则可以选择双人担架式采茶机;

茶树树冠改造:树冠高度适宜、冠面平整,树冠高度应该控制在90cm以下,树冠面应非常平整,同一块茶园高度应基本一致,以减少机采人员的劳动强度;

茶园地面平整:要求茶园地面平整,尤其是双人担架式采茶机采摘的茶园要求更高,否则机采人员很难控制采摘高度和采摘净度;

增施肥料:机采的采摘量多,茶树发芽数量多,发芽时间一致,因此茶树在短时间内消耗也多,必须及时补充养分,尤其是有机肥料应当增加施用量;

茶类配套:机采的鲜叶一般嫩度和匀度比手采差,应当根据鲜叶情况和市场需要,调整生产茶类结构;

茶厂改造:采摘批次减少、同一批次鲜叶数量增多,茶厂厂房和机械设备都必须调整,以适应新的茶类结构生产;

专业队伍建设:以陕南目前的茶园规模,一家一户购置采茶机,必定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机械闲置,所以建议采用,建立专业机采户,不但可以节约购机费用,还能够培养一大批熟练的采茶机手。

技术人才培训:采茶机手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机采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能正确判断机采的时间和茶芽高度,采摘安全 等等。

机采按照双人担架式采茶机的工效与手工采茶比较,机采是手工采的30~40倍。在应用中人们常常会问:

2.3.1群体种茶树的茶园能机采吗?

完全可以.各地实践证明,虽然无性系品种茶园,实施机采效果更好。但是群体品种茶园,只要前期工作做好,也完全可以机采,最重要的是树冠改造和采茶机手培训。

2.3.2名优茶能机采吗?

目前多数名优茶不能使用机采,因为名茶对鲜叶原料要求高,又很细小,比如芽茶,芽与老叶、茎梗连在一起,很难分开,而采茶机的基本原理,就是剪刀的机械作用,所以目前尚不能完全实现名优茶机采。但是有些优质茶还是可以机采,如2~3级毛峰,甚至1级毛峰都可以机采。而大宗茶则完全可以机采,如果与适当的工艺配合,则完全可以制出中高档的茶类。

2.3.3机采的鲜叶适宜于制什么茶?

绿茶- - 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绿碎茶;

红茶- - 工夫红茶、红碎茶;

青茶(乌龙茶);

紧压茶; 陕西产的茯砖

黄大茶;

黑茶等。

除白茶外的五大茶类。实际上它还是做茶粉的好原料。

2.3.4山地茶园是否适宜使用机采?

在坡度小于10度的坡地茶园,可以使用机采,但是坡度愈大,其工效愈低(指使用双人担架式采茶机),但是,使用单人采茶机可以机采,如果是梯级茶园,采用单人背负式采茶机是可以操作的。

2.3.5对机采茶园有些什么要求?

地面要平整;

没有阻碍采茶机手操作的障碍物;

对前期手工采茶的茶树要进行撢剪;

树冠绝对平整;

从以上要求看,我们在新建茶园时就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机采,如茶行布局、茶行宽度、茶树品种、土地平整、间作树种和间距等等.对于现有茶园只能改造,尽量适应机采要求。

3 抓茶园生态技术

营林 —— 规划茶果(林)复合种植、建立合理的防护林带;

改善土壤环境 —— 平衡施肥、施有机肥、大力发展绿肥;

营造生物良好栖息环境 —— 微域气候、土壤环境应有利于生物栖息 和繁衍;

铺草 —— 有保水、保墒、抑制杂草、保温、保湿、降温作用;

园相改造 —— 树冠改造、道路、排灌系统改造、梯田改造;

其次是抓质量和产量:

质量是我们必须始终要抓的重点,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也很难销售。但是要发挥茶园的最大效益,必须要抓产量。2008年农业部就提出:”稳定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茶叶产业发展方针,所以抓质量的同时抓产量,是非常必要的。

抓质量- - 主要是两个方面:鲜叶的内在质量和加工质量。

影响鲜叶内在质量的因素有:

茶树品种:选择适宜种植环境和制作茶类的品种至关重要,有的品种鲜叶易老化、有的叶形不适宜制作某种茶(尤其是名优茶)、有的滋味苦涩、有的有花香、有的多茸毛、有的叶背面光洁少毫。

生态环境:环境的好坏影响内质,“高山云雾出好茶”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但是环境也可以人为改变,如实行茶园种植林(果)间种、遮阳网遮阴技术的运用、喷灌技术的运用、铺草技术的运用等等。

肥培管理:叶片肥厚,叶汁丰富,滋味浓,而好的肥培管理是培育优质鲜叶的主要人为因素。

栽培技术:从种到采的整个栽培过程都必须符合茶树的生长规律和生育特性,否则不会有好的品质。

陕南地区尤其应注意生态环境的选择、栽培技术的灵活运用,在不完全适宜种植的生态环境里种茶,应当积极改变环境,培育较适宜的生态环境。

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有:

采摘质量:采摘匀整、大小适中、嫩度好的鲜叶,是制作优质茶的前提,尤其应当注意改变一些地方,以塑料袋代替竹篮盛装鲜叶的习惯和大小芽叶不分,一把捋的现象。

机械设备:目前陕南的初制机械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是,有的地方配套不尽合理,应根据茶类和制茶量,配套使用。

加工工艺:特别是新的茶类制作工艺,要多学习其他产区的经验,结合本地情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工艺流程。

人员素质:人员培训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匮乏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因为劳动力更替频繁,往往新的人员,不适应加工工艺要求,不培训无法制出好茶。

储运条件、等等。

抓产量- - 主要是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

外界因素有:生态因子、管理水平。

销售环节:销售多少影响生产量和生产品种以及质量的要求。生产和销售脱节,就成为盲目生产。

人为因素有:采摘频率、采摘水平、市场期望值、信息渠道、思维方法,等等。

所有这些影响因子,都应当适当调节,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责任编辑:蒋文倩)

〔收稿日期〕2014-09-03

〔文章编号〕1006-5768(2015)01-0003-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S571.1

猜你喜欢

机耕陕南机采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建地图·陕南
临澧县多措并举突破“瓶颈”掀起全县机耕道建设新热潮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长顺县农村机耕道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