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

2015-12-29翁莉,张秀娟,孟姝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素钠下肢距离

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

翁莉张秀娟孟姝含王梦杰乔廷跃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 10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 两组除给予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10 μg静点2 w。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贝前列素钠40 μg,2次/d,口服3个月;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无痛行走距离与最大行走距离、踝臂指数(ABI)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 3个月后两组局部皮肤温度、ABI、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中图分类号〔〕R587.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2 型糖尿病(T2DM)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会导致糖尿病足甚至发展至截肢〔1~4〕。在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于延缓、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观察贝前列素钠对于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面的观察。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症状:均有肢端麻木、疼痛等不适感,下肢发凉、皮温低以及间歇性跛行〔4〕的症状,符合1999 年WHO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查体: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或者腘动脉的搏动减弱或者消失。③辅助检查:下肢多普勒彩超显示0.4≤踝肱指数(ABI)≤0.9,提示有下肢血管病变,表现为血管内膜粗糙、增厚、AS斑块形成,内径变细、血流量减少,甚至血栓形成。④男性,年龄>50岁,能长时间配合观察治疗的患者。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有肝、肾功能损害、出血倾向者,有心力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若在治疗观察期间患者加用其他药物(抗凝、抗血小板及其他扩血管药物),或发生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变态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或未按规定治疗则该患者退出本研究。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筛选符合标准的老年男性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平均年龄(73.2±7.3)岁,糖尿病病程(8.2±7.3)年,体质质数(BMI)(25.1±2.5)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72.2±7.2)岁,糖尿病病程(8.1±7.5)年,BMI(24.8±3.4)kg/m2。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均衡性。

1.2用药方法常规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健康教育等,两组均给予前列地尔(凯时)10 μg静滴,1次/d,连用2 w后停药。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0.1 g/d,口服贝前列素钠40 mg,2次/d,连用3个月〔4〕。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0.1 g/d,连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检验科测定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多普勒彩超测定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变化;测定无痛行走距离及最大行走距离。

1.4疗效的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足部麻木、疼痛、不适感消失,无水肿,足部皮肤、颜色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多普勒彩超检查ABI>0.9,患肢足背动脉内径脉搏波速度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温触觉明显改善,血液循环恢复,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四肢多普勒彩超检查均有明显好转。有效:麻木、疼痛等自觉症状好转,但皮肤温度及四肢多普勒彩超检查改善不明显。无效:临床症状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 = (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数×100%。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行t及χ2检验。

2结果

2.1各项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对比表1可见,足部皮温、ABI、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在治疗后得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s)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

通讯作者:张秀娟(1962-),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各种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的诊断研究。

第一作者:翁莉(1988-),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糖尿病足的相关研究。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 vs 6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痊愈7例(14.5%)vs 5例(8.9%),显效14例(29.1%) vs 21例(37.5%),有效19例(39.5%) vs 21例(37.5%),无效8例(16.6%) vs 17例(30.3%)。

3讨论

糖尿病病程作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T2DM患者的健康教育,预防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展首先是动脉的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闭塞,致使机体远端缺血,从而引起下肢乏力、易疲劳,以肢体、麻木为主要症状,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出现间歇性跛行,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溃疡或干性坏死,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协同神经病变、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坏疽。近年来介入、外科血管重建术等治疗快速发展,下肢动脉出现严重狭窄乃至闭塞的状况能得以立刻改善,但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具有弥漫性、节段性等特点,上述治疗难以阻止病变的继续发展,患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血栓斑块脱落造成远端末梢血栓等风险以及术后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始终没有被解决〔5〕,因此内科在普及患者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认识,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能从根本上减少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疾病的预后。

前列环素(PG)I2是目前所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内源性血小板抑制剂,由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产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扩张血管,对维持血流起着重要作用,但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只能静点使用。贝前列素是首个 PGI2的衍生物,对ω侧链进行化学修饰,使得其结构稳定,活性增强,成为可以口服的前列环素衍生物,并且同时具有抗炎症和抗动脉硬化的双重作用,可有效降低ABI 和 PWV〔6〕,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本研究证实了贝前列素钠对于老年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明显。同时口服贝前列素钠并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了其安全性。

4参考文献

1 Chen T,Kusunoki M,Sato D,etal.Clinical effect of addition of beraprost sodium to pioglitazone treatment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3;121(10):624-7.

2Guan H,Li YJ,Xu ZR,et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 over 50 years old in China〔J〕. Chin Med Sci J,2007;22(2):83-8.

3李永恒,何利平,王椿,等.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4(3):155-8.

4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ATS statement 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s〔J〕.Am J Respir Crit Carc Med,2002;166(1):111-7.

5庄百溪,马鲁波,于春利,等.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初步探讨[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21-4.

6Ohata S,Ishibashi Y,Shimada T,etal.Effects of oral beraprostsodium,a prostaglandin I2 analogue,on endothelium dependentvasodilatation in the forearm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Chin Exp Pharrnacol Physiol,2006;33(4):381-7.

〔2014-08-12修回〕

(编辑滕欣航)

猜你喜欢

素钠下肢距离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小儿眼底血管造影中不同荧光素钠剂量对其检查结果的影响研究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算距离
每次失败都会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爱的距离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