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
2015-12-29容春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
容春莉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目的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与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关系,探讨HDL-C、TG对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0 mmol/L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2)、稳定性心绞痛组(n=38),测定血脂和血糖指标,详细记录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G/HDL-C的比值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 0.01)。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与TG/HDL-C的比值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33 2,P< 0.001),与HDL-C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95 5,P=0.022),而与总胆固醇(TC)、TG和LDL-C无显著相关。结论HDL-C水平低和TG/HDL-C的比值高是C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TG/HDL-C的比值能更强地预测CHD患者的心血管病剩余风险。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心血管病剩余风险
中图分类号〔〕R541.4〔
第一作者:容春莉(1974-),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脂血症研究。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CHD的主要危险因子〔1〕,降低LDL-C水平可以减少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而且危险性大小取决于LDL-C降低程度〔2,3〕;而且即使降低了LDL-C水平,仍有显著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即心血管病的剩余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对CHD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等调脂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将CHD水平作为治疗的目标,以期减少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一部分CHD患者虽经正规药物治疗CHD达标后,仍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笔者选取这样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对心血管病剩余风险的预测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的CHD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5.4±10.3)〕岁,所有患者均给予CHD的二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等)至少2个月,并且LDL-C<2.60 mmol/L,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2)、稳定性心绞痛(SA)组(n=3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主要心血管病家族史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MI组较SA组吸烟率高(P<0.05)。见表1。
入选标准:CHD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至少有1处狭窄50%以上;AMI的诊断按照ESC2002年的诊断标准;SA的诊断按照ESC2006年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并发炎症;肿瘤;近半年内重大外伤、手术及脑血管病史。
1.2方法采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入院后血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出体质量指数(BMI)。AMI患者入院后即刻、SA患者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生化指标。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激酶法测定TG,磷钨酸镁沉淀法及酶法测定HDL-C,直接法测定HDL-C,酶法测定血糖,以上指标均由专人操作。根据结果计算出每个患者的TG/HDL-C的比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患者LDL-C、TC和T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MI组HDL-C水平低于SA组(P<0.05),AMI组TG/HDL-C的比值显著高于SA组(P< 0.01)。见表2。
2.2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AMI危险性的关系将两组患者作为整体,以AMI之有无作为因变量Y(有AMI=1; 无AMI=0),以年龄(x1)、性别(x2,男=1;女=0)、BMI(x3)、吸烟(x4,吸烟=1;无吸烟=0)、TG(x5)、TC(x6)、LDL-C(x7)、HDL-C(x8)、TG/HDL-C的比值(x9)共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的危险性:与TG/HDL-C的比值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33 2,P< 0.001),与HDL-C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值=-0.095 5,P=0.022),而与TC、TG和LDL-C无显著相关。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s)
与SA组比较:1)P<0.05;吸烟指规律吸烟2个月以上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 s)
与SA组比较:1)P<0.05,2)P<0.01
3讨论
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是CH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4〕,低水平的HDL-C是CHD的预测因子〔5,6〕。近来又证明TG升高也是CHD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7〕。由于对TG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重新认识,有人提出TG/HDL-C比值与CHD有密切关系〔8〕,并将TG/HDL-C比值作为预测CHD的指标,甚至比单独的LDL-C或HDL-C对CHD的预测价值还大。
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均证实,应用降脂干预治疗能减少CHD的危险,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国际和国内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一致推荐LDL-C水平达标是防治心血管病变的首要目标,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指南把LDL-C看作是血脂控制的基石,因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备受世界各界学者和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调脂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对于高危患者要强化、严格达标。然而,仅仅LDL-C达标却忽视其他的血脂异常,如HDL-C降低和TG升高,同样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Framingham心脏研究和冠状动脉一级预防试验和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研究结果均证实血清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呈负相关,HDL-C降低和TG升高被认为是CHD的独立或协同危险因素。Yang等〔9〕发现血浆TG、TC、LDL-C的浓度会影响HDL-C的浓度,尤其是会改变HDL-C颗粒的大小,特别是TG的浓度能够改变HDL-C亚类的分布。因此,不但要重视HDL-C的数量,更要重视其结构和质量。本研究所有患者的LDL-C水平均达标,符合指南的要求。但观察结果显示,AMI组HDL-C水平低于SA组,是导致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两组的TG水平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考虑与以下两方面有关:(1)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经过了饮食控制和他汀等药物的治疗,血脂得到了改善,使TG水平下降。(2)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AMI组患者吸烟率大大高于SA组,一方面,可能与患者吸烟损伤血管内皮有关;另外,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也会出现内皮功能紊乱和内皮损伤,最终导致吸烟者出现心血管病变。
TG和HDL-C水平保持平衡状态对于降低心血管病变风险意义重大。TG/HDL-C比值较单项血脂测定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的综合水平,能更强地预测CHD患者心血管的剩余风险。
因此,通过综合干预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全面控制混合性血脂异常,不但要使CHD患者LDL-C水平达标,更要重视降低TG和升高HDL-C水平,尤其是注意TG/HDL-C的比值,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的剩余风险。
4参考文献
1Nakamura H,Arakawa K,Itakura H,etal.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pravastatin in Japan(MEGA Study):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06;368:1155-63.
2Cannon C,Braunwald E,McCabe C,etal.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ew Engl J Med,2004;350:1495-504.
3Waters D,Guyton J,Herrington D,etal.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Study:does lowerin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below currently recommended guidelines yield incremental clinical benefit〔J〕.Am J Cardiol,2004;93:154-8.
4Cleeman JI.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s treatment panelⅢ)〔J〕.JAMA,2001;285:2486-97.
5Zeljkovic A,Spasojevic-Kalimanovska V,Vekic J,etal.Does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DL and HDL particle size improv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J〕?Clin Exp Med,2008;8(2):109-16.
6Satoh H,Nishino T,Tomita K,etal.Risk factor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young middle-aged Japanese men:results from a 10-year cohort study〔J〕.Intern Med,2006;45(5):235-9.
7Coughlan BJ,Sorrentio MJ.Dose hypertriglyceridemia increase the risk of CAD〔J〕? Post Graduate Med,2001;108:77-84.
8刘梅颜,郭丹杰,胡大一,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的评价〔J〕.中国医刊,2002;37(1):32-4.
9Yang Y,Yan B,Fu M,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ma lipid concentrations and HDL subclasses 〔J〕.Clin Chim Acta,2005;354(1):49-58.
〔2013-09-18修回〕
(编辑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