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MRI在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2015-12-29杨国丰
杨国丰
讨论MRI在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杨国丰
【摘要】目的讨论MRI影像诊断法于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行MRI影像法进行诊断。其中良性组58例患者伴110个病变椎节,恶性组32例患者伴52个病变椎节。将两组患者MRI检查结果及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组检查结果中93.2%产生椎体楔形变,72.6%产生椎体后缘角,同时82.8%患者DW1信号较低,65.35%患者表现T1WI低信号,且ADC值增大,外伤性压缩骨折累及椎间隙占85.3%,累及椎间盘者占91.4%。恶性组患者中有81.5%椎体呈倒楔形,71.3%产生椎体后缘膨隆,74.2%患者椎弓根被破坏,58.2%患者椎旁软组织出现肿块,91.5%患者DW1呈高信号,且ADC值均降低。结论在应用MRI对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会表现出多种特征性影像,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成像外伤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年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在临床中经常出现,按发病原因又可将其分为良性、恶性骨折两类。其中,骨质疏松、脊柱结核及脊柱外伤都属于良性骨折;脊柱转移瘤及原发性肿瘤均属于恶性骨折。及早的诊断骨折的良、恶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极为重要,可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中,通过研究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患者162个椎节的MRI检查结果,讨论MRI影像技术在诊断老年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时的优缺点[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于2012年4月到2014年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分布在65~84岁之间,平均年龄70.5±5.6岁。按不同发病原因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其中良性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58例110个椎节。恶性组中32例52个椎结节均为脊柱转移瘤。
1.2方法选用德国SIEMENS 1.4T Avanto 磁共振机进行检查。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T1WI、T2WI;冠状位:STIR、T1WI;矢状位:(SE)T1WI、STIR、(FSE)T2WI、DW1,其中T1WI增强扫描。应用Gd=DTPA作为造影剂,注射剂量为0.3ml/kg。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I征象比较良性组58例110个椎节中,椎体后缘多成角,大多数为楔形。恶性组32例52个椎结节中大多数为倒楔形;椎弓根破坏;椎体后缘膨大;椎管软组织出现肿块状影,如表1。
表1 良恶性病灶MRI信号变化
2.2两组患者ADC值对比恶性组ADC值为(1.25±0.43)×10-3mm2/s,良性组为(2.17±0.72)×10-3mm2/s,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椎体产生局部凹陷于形态学上来讲属于良性病变,若产生锐角凹陷则为恶性病变,其中椎体后缘呈凸形最为严重,是椎体肿瘤转移侵袭硬膜外间隙的征兆[2]。本文中,恶性组转移瘤表现为压缩的椎体形态变扁,四周凸起,椎体后缘蛛网膜由于受压而变形,表现出倒楔形。楔形变化多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所导致,相对于椎体转移瘤伴楔形压缩发生概率明显较高(P<0.0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所导致的楔形病变与椎体前份承受过多身体重力密切相关。所以,MRI鉴别椎体骨折良、恶性的准确率,与椎体楔形/倒楔形的改变密切关联[3]。
鉴别脊柱压缩性骨折为良、恶性的另一重要指标为椎弓根的变化。当为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时,很少伴有椎弓根的改变,有时椎弓根骨髓可因外伤而挫伤,但并不影响椎弓根形态,可产生椎旁软组织水肿等现象,并在随访时,水肿逐渐变小[4]。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会产生转移瘤,由于肿瘤的膨胀、生长,导致椎弓根随之膨大并破坏。本文中,恶性组椎弓根破坏概率明显较良性组高,P<0.01。
增强脊椎强化与否也是主要鉴别椎体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重要征象。除了极小不稳、缺乏血液供应的肿瘤外,大多数椎体肿瘤均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这就直接导致了除部分坏死液化部位未显示强化外,其他实性部位强化明显、边界清晰。老年骨质疏松所致该病骨折部分强化,且不均匀,表现为片状花边状,其程度也不如肿瘤明显[5]。有研究表明高级别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骨肿瘤更易表现MR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而晚期强化则于良性软组织肿瘤及良性骨肿瘤等疾病中出现概率较高。本文中恶性组32例52个椎结节行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占91.5%,良性组中仅有5.4%,与该研究结果相符[6]。
MRI成像技术具有多参数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对骨髓等位置组织产生的微小病理性变化更为敏感,于椎体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中优势明显。良性骨折中常见椎体后缘成角、椎体楔形变化、DW1信号低、ADC值变大,多波及椎间隙与椎间盘。恶性骨折多表现为椎体后缘膨大、椎体呈倒楔形变化、椎弓根破坏、椎体旁软组织出现肿块状、DW1信号高、ADC值降低及增强后强化等现象[7]。总之,MRI在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悛非主译.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1-398.
2杨小丽,强永乾,王忠华,等.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0):601-603.
3蒋智铭.骨关节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3-4.
4刘利.抵偿MRI在鉴别脊柱转移瘤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1(2):104-107.
5曾旭,董国礼,高才良,等.椎体压缩骨折的MRI征象在鉴别良恶性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9(2);55-57,71.
6查云飞,李茂进,杨建勇.非增强MRI、静态和动态对比增强MRI预测脊柱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板,2012,33(11):1208-1210.
7周宙,刘志兰,苏丹.磁共振表现扩散系数定量测量对脊柱良恶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19(5):345-348.
作者单位:延寿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150700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5.04.035
收稿日期:20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