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为转变阵痛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障?

2015-12-28李璐

江西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补贴农民培训

◇文/李璐(本刊记者)

如何为转变阵痛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障?

◇文/李璐(本刊记者)

从2013年开始的生猪市场的动荡,到蔬菜市场的有市无价,再到已经持续了3年之久的园林苗木市场的低迷震荡,一张张市场的嘴巴都在倾诉着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的阵痛和煎熬。如何为转变阵痛期的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保障,减轻阵痛症状,缩短阵痛时间,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进展。具体来说,需多面切入,但应提供系统性的完善保障。

完善的资金保障系统

“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了最高,平均一斤粮食补贴达到了一块钱,已经不能再多。但是农业的补贴仍不能停止,相对的可以把补贴朝着智力投入、基础设施投入、机械化投入、规模化投入、家庭农场等方向转变。”宜春市农业局局长甘本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农机补贴为例,我国在农机补贴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近两年的农机普及率显著提高。

保障规模化方面的补贴。农民可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者股份公司,成为有股金、有现金、有租金、有保障金的“四金农民”。在成都、苏州等地,农民耕地政府直接补贴,除了每亩耕地的基本农田补贴之外还会根据不同的规模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超过一千亩有每亩有400元的补贴,超过一万亩每亩有800元的补贴。补贴资金直接到经营者手里,再由经营者转发给农民,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

保障农业人才培养补贴投入。新型农人是保证现代农业发展后劲充足的最重要主体,而我国农民大多是文盲,大学盛产“理论农业”,甚至国内有不少大佬投资农业也只是看到了农业的发展趋势“好”就一窝蜂的一头扎进来,自身却对农业知之甚少,网易的丁磊就是个典型例子。

与现在非常火爆各式各样的“(E)MBA”商业培训课程相比,针对新型农人的培训还太欠缺,实施推进农民继续教育工程,培养职业农民迫在眉睫。

政府建立或由政府主导和当地的经营主体一起建立符合地方农业特色的公益性质农民学院,鼓励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都能为农村人才培养起到有效作用。针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可以参照“(E)MBA”的培训模式,各级政府提供全部的培训费用,直接用财政资金举办长期培训课程,让农民及时吸收最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江西的不少地方已经举办培训费、食宿费全免的新型职业农业培训,但是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如果针对农民的培训课程能像 “(E)MBA”培训课程一样,那么我们的农业实现现代化将指日可待。

保障基础设施方面的补贴入。在基础设施方面,保障补贴资金进入到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设施建设等领域,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

加强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发展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业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宜春市副市长赖国根告诉记者,在宜春已经发展了很多“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最基本的就是让农民自己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

另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中央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开发大宗产品的深加工、营销基地。鼓励引导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订单收购、代烘代储等服务。而基础设施投入的最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补贴资金的前期进入为当地农业市场的后期活跃打下基础。

优质种苗培育保障

“百业农为先、农业种为先”。但在我们国家的市场上丹麦猪、荷兰蔬菜、神户牛等各种各样的“洋种”司空见惯,多数企业以引进多少数量的外国品种为傲并大肆宣传。国产“种”尴尬的背后是其质量低下的事实。

就江西省宜春市的肉牛业来说,该市养牛业示范区在高安市,拥有“裕丰”、“宜华”、“丰业”等一批上规模的肉牛养殖企业,但是企业的“种牛”引进率很高。宜春袁州区香昆牧业的负责人汪香根介绍说:“现在存栏牛有几百头,全是引进的西门塔尔品种。引进的种牛是贵些,但是一头母牛能繁殖80头左右的小牛,一头小牛可纯赚5000元左右,而本地品种只能赚到3000元左右。”一句话道出了“洋种”倍受青睐的关键

近些年来,我国也推出了超级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效果显著,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为优质种苗培育工程给予提供保障,是摆脱农业依赖的关键,是对中国农业的根本保护。龙头企业、专业的科研团队、农业大学相互融合,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分工中来,同时,科研经费应该更透明化、市场化,在教育部和农业部的合力推动下,对优质种苗培育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力度逐渐加大,对培育出高效、符合市场需求的种子的有关团队给予丰厚奖励。

金融方式创新保障

从简政放权一系列措施出台之后,基层的金融和银行服务效率得到了提升,但要保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各个经营主体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让“钱不是问题”。这就需要金融大胆创新金融方式,尤其是基层金融部门的大胆创新,应针对农业的特色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

做农业,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并且在创办前期面临着银行信用等级低和可抵押的资产少的问题,应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建立风投机制,吸引各方资本增加有效投入。同时,放宽银行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标准,扩大信贷抵押范围。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进行综合授信;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积极推动厂房、渔船抵押和生产订单、农业保单质押等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多档次、高保障保险产品,探索开展产值保险、目标价格保险等试点。

分工合作,执行力保障

“我们的转变方式工作任务已下达两年了,至今还有51个县没有动,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莫建成常务副省长在全省的转变农业发展会议上提出的疑问。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牵涉到诸多部门的分工合作。农业部要强化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组织指导,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发改委、财政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扶持;银行部门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教育、科技、环境、商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一线和基层就要负责解读好、落实好各项政策,按时保质的完成各种标准要求。部门与部门之间是齿轮关系,一个部门工作不及时就会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转。如果没有执行力做保障,一切都是一纸空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农业的发展重点,任重道远。只有为转变发展方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才能让这条路走稳、走好。

猜你喜欢

补贴农民培训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