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工商资本 发展瑞金现代种养业
2015-12-28张小明瑞金市委农工部易松强江西农业厅农业产业化指导处
◇文/张小明(瑞金市委农工部)易松强(江西农业厅农业产业化指导处)
借力工商资本 发展瑞金现代种养业
◇文/张小明(瑞金市委农工部)易松强(江西农业厅农业产业化指导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对于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哪些“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决定》没有具体规定,就瑞金市而言,如何引导工商资本融入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瑞金市种养业吸引工商资本现状
工商资本融入农村,农民得实惠。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其“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需要农民来对接,农民通过与工商资本对接得到实惠,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资本在农村的发展。瑞金市绿野轩林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四统一分”标准经营,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肥料、统一提供技术、统一销售产品、农户分户管理。该模式解决了农民种植油茶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难题,真正带动了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双赢之路。目前,带动农户3395户,户均年增收5650元。
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种养习惯。以前,农民多年的种植习惯、思维方式往往很难改变,对新理念、新事物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差。通过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后,农民的种养习惯、经营理念、思维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如国家级龙头企业瑞金市红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淡水鳗鱼标准化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出口创汇型外商独资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与农户奖励紧密或半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周边省地建有33家淡水养殖基地,直接带动农户3105户。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有助于带动农民致富。工商资本下乡,不仅带来了稀缺的资金,而且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瑞金远大农艺公司通过基地,不仅直接带动出租土地的1300多农户加快了增收步伐,而且通过成立远大农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带动了周边600余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帮助农户年均增收2000-3000元。
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企业牵头组建合作社,合作社联结农户。企业实行多角化或全链条经营,把当地农民致富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自建基地,同时免费对周围的农户进行指导。如瑞金市养宝农业有限公司拥有生猪养殖、果(苗)木种植基地1800亩,截至2012年6月底,已建成6个养殖小区,猪舍6.7万平方米,沼气池5800立方米,生化塘7.3万立方米、污水净化站1座。该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叶坪乡、黄柏乡、壬田镇等三个乡镇共3557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其中通过专业合作社联结带动农户1025户),户均增收1350元。
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
思考与建议
业,向瑞金农村输入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和经营理念,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但调查发现,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通过笔者对直接从事种养业生产的企业调查了解,如瑞金市远大农艺公司季节性临时雇佣10-15个农民需要一个带工或监工,带工或监工一般由企业长期雇佣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担任,其职责是安排农民的活计、提出做工要求、指导农民按标准施工,监督工作质量,无形中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带动效应发酵慢。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由于被雇佣的农民纯粹属于雇佣劳动者,不能享受企业年终利润分红,对农民的技术传播、农业产业调整、农民致富的带动效应发酵较慢。
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较低,新兴产业发展较慢,特别是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滞后,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投入少。
产业化经营水平欠发达。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的现有种养业企业中,高新科技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精深加工产品少。
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利用资本重组农业要素资源,必然会对现有要素体制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同步推进相关改革: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稳定工商资本投资预期;二是重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工商资本下乡后的“用工难”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重。当前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各种利益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农业和农村,协调好各方利益和关系格外重要。重视当前农村、农业生产关系,恰当协调处理农村农业各种生产关系尤为重要。
引领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名牌产品,重点培育有市场、有影响、有前景的品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探索农业用地流转机制,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在农业优势产业中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产品集中优势和龙头企业的加工、销售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围绕优势产业,挖掘内资潜力。坚持着力改造一批、巩固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果业、油茶、白莲等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出效益。
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存在生搬工业经营理念从事种养业的情况;农民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心存观望,合作意愿不高。这些都需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采取“公司+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农业、带动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