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经济环境之浅见
2015-12-28张业清安义县农业局高级农经师
◇文/张业清(安义县农业局高级农经师)
治理农村经济环境之浅见
◇文/张业清(安义县农业局高级农经师)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这是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农村经济亟待治理的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已颁布十五年,土地上的混乱现象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分散零碎,不利经营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缺乏稳定感,加之比较效益差,经营土地积极性下降,一些地方的农民弃田改业,出现了撂荒或半撂荒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严肃法纪,对农户建房用地应先批后建,坚决制止人为导致土地浪费,应采取积极的行政、经济干预措施,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并建设一批丰产田、“吨粮田”,逐步实行经营权的商品化,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和相应制度,从而形成土地经营新秩序。
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投资的宽松的经济政治环境。首先,土地制度要使农民有个稳定感,在搞好确权颁证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维护土地经营者的使用权;其次对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的经营项目,要通过加强合同公证,经济立法工作来确保经营者的利益得以实现;其三,对新开荒的三荒土地使用权应当商品化,少量劣等地资源允许谁开谁所有,长期不变,由政府颁发所有权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实践证明,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近几年来,农村不少地方由于忽视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许多工程年久老化,工程效益下降。而增加水利投入不能依靠国家一头,要搞好乡、村集体投入和群众的劳动积累,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各地应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各级投入的水利经费也要专款专用,要强化工程管理,建立管理责任制。
改造中、低产田,促进平衡增产。形成低产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的低产田,主要是地形地貌的差异使形成的;另一类是属于“滑坡性”低产田,这主要是农田水利失修,一部分旱涝保收面积的保收程度下降,变成了低产田,一部分农户不懂“科学施肥”技术,以致土壤板结,产量水平低。因此,对山区低产田改造主要是解决“四水”(多水、冷水、山水、锈水)开辟阳光,提高地温;平原地区主要是解决缺水,合理灌溉,播种绿肥,科学施肥;至于“副业田”等主要是采取土地流转等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改造中低产田应建立必要的责任制,各级应制定出改造中低产田规划及历年实施方案,有组织有领导地连片改造好,零星改造、责任到户。
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目前,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与实现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进入农户的家门。我们必须在普及教育中加强对农业科学文化的教育,进行农业经营科学管理教育和专业培训,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管理方法转变为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