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弓在成人牙周炎深覆颌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2015-12-28姜晓红张桂荣刘继辉
姜晓红,张桂荣,刘继辉,王 雪
(辽宁省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辽宁沈阳110002)
多用途弓在成人牙周炎深覆颌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姜晓红,张桂荣,刘继辉,王 雪
(辽宁省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辽宁沈阳110002)
目的 评价多用途弓在成人牙周炎伴深覆颌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正畸治疗的成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8例,前牙深覆颌Ⅱ度以上,进行牙周序列治疗后应用多用途弓压低切牙打开咬牙合,配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深覆颌,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分别拍摄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并进行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U1R-PP距、L1R-MP距、O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测量项目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用途弓在成人牙周炎伴深覆颌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压低前牙解除深覆颌,且未有前牙过度唇倾和前牙根吸收的现象,保护了唇舌侧牙槽骨,更适合牙周炎病例。
牙周炎;正畸学,矫正;治疗
牙周炎患者由于牙槽骨破坏性吸收,冠根比例异常,导致牙齿病理性移位,前牙唇向散开,覆颌加深,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及面容美观。平面导板,摇椅曲等常规打开咬牙合的方法均会使前牙不同程度唇倾,反而加重破坏牙周炎患者前牙区牙周支持组织,同时临床冠过长影响美观的问题仍无法解决,因此不适用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本研究利用多用途弓的矫治力轻柔、控根精确、利于牙周卫生维护等特点,对成年中重度牙周炎伴深覆颌的患者进行正畸矫治,有效地解除不良的咬牙合干扰,保护牙周状况,也改善了面容美观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0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和正畸科就诊需正畸治疗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8例,男性5例,女性
13例,年龄23~56岁,平均(41.7±2.7)岁。临床特征为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颌≥5 mm,前牙松动度≤Ⅱ度。X线片显示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程度不超过根长1/2。所有患者均未进行牙周系统治疗,无正畸治疗史。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首先接受系统的牙周序列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及局部药物治疗。牙周序列治疗结束8周后,确定菌斑控制良好,牙周炎性反应由活跃期转为静止期以后再进行正畸矫治。正畸治疗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托槽槽沟为0.022″托槽,第一磨牙黏接颊面管,常规用镍钛丝排齐上下颌牙列,用0.017″×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多用途弓,循序增加切牙段冠舌向转距及磨牙颊面管近中的后倾弯,使前段弓丝直接结扎在切牙的托槽内。矫治中通过调整多用途弓的龈牙合向位置进行加力,一般上颌120 g左右,下颌约80 g左右,每5~8周复诊1次,每次进行牙周状况检查及前牙打开咬牙合情况。解除深覆颌后,利用0.018″的不锈钢丝保持整平的效果。利用轻力滑动技术内收前牙,关闭散在间隙,矫治过程中注意去除牙合创伤,选择性调磨。正畸结束后需佩戴舌侧固定保持器,定期到牙周和正畸科复查。
1.2.2 头影测量分析 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前牙压低到位的标准是前牙覆颌正常,覆盖正常。由同一名医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定位测量,一周内定点和测量2次并取其平均值,角度和线距测量均使用硫酸纸描图和手工测量。测量项目中,为防止牙齿倾斜度对测量切牙压低量的影响,则选择上颌切牙转矩中点(the upper incisor central piont,U1R)到腭平面和下颌切牙转矩中心点(the lower incisor central piont,L1R)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作为测量指标。
1.2.3 头影测量项目 眶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the angle formed by frankfort horizontal plane and the mandibular plane,FH-MP);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后下交角(the angle formed by the upper incisor and the nasion-sella plane,U1-SN);U1R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the distance form the upper incisor central point to the palatal plane,U1R-P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后上交角(the angle formed by the lower incisor and the mandibular plane,L1-MP);下颌中切牙转矩中心L1R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the distance form the lower incisor central point to the mandibular plane,L1R-MP);上下颌切牙切缘前后向的水平距离(overbite,OB);U6近中颊尖到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the distance form the mesiobuccal cusp of upper molar to the palatal plane,U6-PP);L6近中颊尖到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the distance form the mesiobuccal cusp of lower molar to the mandibular plane,L6-MP);上颌中切牙切缘点到其根尖点的最短距离(the distance form root apex of upper central incisor to the upper incisor,U1AU1E);下颌中切牙切缘点到其根尖点的最短距离(the distance form root apex of lower central incisor to the lower incisor,L1A-L1E);后面高与前面高的比值(the ratio of posterior facial height to anterior facial height,S-Go/N-Me);下面高与前面高的比值(the ratio of lower facial height to anterior facial height,ANS-Me/N-Me)。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牙周组织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满意。X线检查显示术后前牙区牙槽骨吸收停止并有少量再生现象。口腔内检查牙齿排列整齐,消除牙合创伤,上下颌咬牙合关系基本正常,前牙覆颌覆盖正常,牙龈恢复粉红色,探诊出血明显减少,牙齿松动现象好转。
2.2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 18例患者牙周-正畸治疗术前术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比较,OB、U1R-PP、L1R-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牙周-正畸治疗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n=18,±s)
表1 牙周-正畸治疗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n=18,±s)
测量时间 FH-MP(°) U1-SN(°) L1-MP(°) OB(mm) U1R-PP(mm) L1R-MP(mm)治疗前 30.73±1.67 113.53±5.22 93.87±6.65 6.23±1.42 17.39±2.01 27.84±2.43治疗后 31.04±1.32 110.60±6.21 92.45±7.02 2.68±1.16 16.54±1.94 26.67±2.16t1.30 1.99 1.58 2.84 2.38 2.62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1 (续)
3 讨 论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多见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甚至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牙齿的病理性移位可引发继发性牙合创伤,牙合创伤又作为协同因素在炎症期加剧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牙周病患者由于牙槽骨的吸收导致上切牙唇倾,前牙覆颌加深,临床冠明显变长,严重影响患者面貌美观[1-2]。因此,牙周炎的治疗除了需要有效地控制牙周炎症,还要通过正畸移动牙齿消除继发性牙合创伤,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稳定性及患者美观的改善[3]。对于前牙深覆颌患者,临床上常用摇椅弓和前牙平面导板来打开咬牙合,但这两种打开咬牙合的方法均会使前牙唇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前牙的压低[4]。本研究选取病例为中重度牙周病伴前牙深覆颌患者,这类患者治疗前已有不同程度的牙槽骨吸收、牙龈萎缩、临床冠延长、切牙散隙等临床症状,如果打开咬牙合使前牙唇倾或升高磨牙,则会加重前牙区唇侧骨皮质的过度吸收和磨牙冠根比例的失调,不利于维护患牙的长期稳定。
多用途弓是方丝弓矫治体系的一种唇弓,在“生物渐进治疗技术”中用来平整Spee氏曲线,也可以作为打开咬牙合的辅助唇弓。多用途弓多采用方丝在第一磨牙和侧切牙间作桥形弯曲,在尖牙和双尖牙区不入槽,增加弓丝的跨度,使矫治力作用更柔和更持久。多用途弓还可以在前牙区可作冠舌向转距,使切牙根尖避开舌侧骨板而达到压低切牙的作用,同时避免切牙过度唇向倾斜[5]。因此,本研究采用牙周炎基础治疗和多用途弓技术联合治疗前牙深覆颌的牙周炎患者,既可以提供轻柔的矫治力防止牙槽骨的进一步吸收,又可以通过牙齿的有效移动消除继发性牙合创伤,使患牙形成整体共同承担咬牙合力,最大程度的保存患牙。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经过3~5个月的牙周基础治疗和1.5年左右的正畸矫治及牙周维护,牙周组织状况明显改善。X线显示术后前牙区牙槽骨吸收停止并有少量再生现象。口腔内检查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颌覆盖正常,牙龈恢复粉红色,探诊出血减少,牙齿松动现象好转。正畸治疗术前术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比较,OB、U1R-PP、L1R-MP较术前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利用多用途弓打开咬牙合效果显著,前牙覆牙合明显减轻,使得上下颌前牙分别龈向压低移位,而U1-SN与L1-MP无明显变化,也证明了前牙压低并未出现明显唇倾,而是垂直方向的压低作用。U6-PP和L6-MP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多用途弓可以防止磨牙的过度升高,这主要因为磨牙后倾弯和弓丝末端回弯有效地控制了上下颌支抗磨牙升高和远中倾斜的趋势。同时FH-MP、S-Go/N-Me、ANS-Me/N-Me术前术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多用途弓打开咬牙合主要表现在前牙压低,磨牙升高不明显,不增加患者下面高及下颌平面角,更有利于改善牙周病患者前牙临床牙冠过长的作用,也保护支抗磨牙的冠根比例。Vinod等[6]主张深覆颌矫治垂直向控制的主要机制是前牙的压低,矫治主要目的是将切牙压低到正常牙合平面水平。这一观点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与治疗前相比,U1AU1E、L1A-L1E基本没有改变,表明在多用途弓缓慢压低切牙时,前牙牙体总长度基本保持不变,证明了多用途弓的轻力压入作用不会造成前牙的牙根吸收。一般压低上前牙约需120 g力左右,压低下前牙需80 g力左右。如果压入力度或幅度过大,则使前牙牙根尖区血管受压加剧,加大牙根吸收的风险,增加邻近牙槽骨发生坏死的概率,牙齿松动度也会进一步加重[7]。因此,牙周炎患者在整个牙周-正畸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严格控制牙周炎性反应,正确指导患者维护口腔卫生保健之外,还要尽可能采用柔和持久的轻力矫治,矫治力不可过快过频,以免导致牙槽骨和牙根的吸收,加重牙齿松动。正畸治疗结束后需佩戴舌侧固定保持器,通过麻花丝将松动而孤立的患牙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分散患牙所受到来自各方向的压力,调动牙周组织潜在的储备力,增加患牙的稳固性[8]。
综上所述,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多用途弓矫治技术治疗中重度牙周炎伴深覆颌患者,能够有效地压低前牙解除深覆颌,去除不良的咬牙合干扰,并且避免前牙过度唇倾和根吸收,更有利于牙周组织恢复和患齿的固定,有利于长期维护牙周炎治疗的效果和面容美观的改善。
[1] 弓慧玲,张海滨,马卫东.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6):586-588.
[2] 沈晓雷.固定正畸前进行牙周洁治对正畸患者牙龈和菌斑指数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539-541.
[3] 曹甜,徐莉,周彦恒,等.牙周组织再生术-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3,20(2):61-66.
[4] 刘翔,李志华.改良型多用途弓在牙周炎患者前牙压入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72-73.
[5] 周红祥.改良多用途弓打开咬合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2012,32(11):689-690.
[6] Vinod K,Reddy YG,Reddy VP,et al.Orthodontic-periodontic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J].J Indian Soc Periodontol,2012,16(1):11-15.
[7] 赵蔚萍,赵海源.不同方法压低下切牙对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28(12):725-726.
[8] 施捷.牙周炎患者的正畸减数治疗及其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0,17(4):181-187.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81.42
B
1007-3205(2015)01-0073-04
2013-11-18;
2013-12-30
姜晓红(1975-),女,辽宁瓦房店人,辽宁省沈阳市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口腔正畸矫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5.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