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CTA与DSA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

2015-12-28赵立辉,左玉强,魏晓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后处理动静脉蛛网膜

·论著·

对比分析CTA与DSA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

赵立辉1,左玉强2*,魏晓玲3

(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放射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导管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4例,分别进行CTA及DSA检查,对照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84例患者中,CTA发现阳性患者32例,DSA发现阳性患者3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97%、100.00%和98.81%。CTA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成像。CTA诊断动脉瘤直径为(5.68±3.74) mm,瘤口直径为(1.98±1.14) mm,与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A可以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体层摄影术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5.09.028

[收稿日期]2015-02-06;[修回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赵立辉(1978-),男, 河北行唐人,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E-mail:xiamu820101@sina.com

[中图分类号]R743.35[文献标志码]B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a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40~60岁最多见,其病因多样,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SAH的首位因素[1],其次为动静脉畸形,还包括烟雾病、血管炎等。目前公认的对s-SAH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仍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但是随着CT的发展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完善,尤其是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具有无创性、检查时间短、费用低的优点,并且可以任意角度,多种方法重建从而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使其在s-SAH病因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2-3]。本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A与DSA在诊断s-SAH中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6月—2014年5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科收治的s-SAH患者84例,男性51例,女性33例,年龄26~78岁,平均(51.8±9.6)岁。对84例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A和DSA检查,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1.2方法

1.2.1CTA检查应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VCT 64排螺旋CT,扫描范围自主动脉结至颅顶,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参数:准直器宽0.625 mm,螺距 0.969,旋转速度0.4 s,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采用512×512矩阵。CTA成像,扫描野(scan field of view,SFOV)32.0 cm。CTA扫描应用美国tyco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80~10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速度4.5~5.0 mL/s,采用Smart Prep法进行延迟扫描。

原始数据采集完成后传至GE ADW4.4工作站,利用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er reformation,CPR)和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1.2.2DSA检查应用美国GE公司Innova 3100平板DSA机器,工作站为Advantage Workstation 4.3系统。脑部血管造影经股动脉插管后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1 024×1 024矩阵。投照体位采用标准前后位、侧位,必要时进行旋转DSA成像和血管三维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

1.3影像结果评价所有检查结果均由3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放射诊断医师共同作出评价。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2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用四格表诊断性试验分析;2种检查方法测定的动脉瘤大小和瘤口直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DSA与CTA检查阳性率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DS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33例(39.3%),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32例(38.1%),2种检查方法确诊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317)。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97%、100.00%和98.81%,见表1。

表1 64排螺旋CTA与DSA诊断结果比较 (%)

2.2CTA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与DSA金标准比较CTA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的各项指标与金标准比较略有不同,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MPR、VR、CPR和MIP,见表2。

2.3CTA与DSA检查动脉瘤和瘤口直径比较2种检查方法测定的动脉瘤和瘤口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CTA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结果与DSA显示结果比较 (例数)

表3 CTA与DSA动脉瘤测量数据比较 ( n=30,mm)

2.4CTA 和DSA图像分析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CTA检查结果,脑部血管显示较清晰。通过工作站将原始数据进行VR、MPR、CPR及MIP重建。CTA发现32例阳性病例,诊断脑动脉瘤30例,其中动脉瘤直径≥5 mm者21例,直径<5 mm者9例,漏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 2例。DSA发现阳性病例33例,其中动脉瘤直径≥5 mm者21例,直径<5 mm者10例,脑动静脉畸形2 例。CTA与DSA成像典型图像见图1~4。

3讨论

s-SAH的常见病因为脑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如若发生破裂出血形成脑部血肿,往往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4-6]。以往,DSA被认为是SAH病因检查的金标准,限于其操作复杂,且有些患者无法配合,急诊检查大大受限;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使造影导管无法到位从而使DSA检查失败。随着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其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基本实现“各向同性”体素的采集,已经基本具备诊断微小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的能力。结合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于显示s-SAH病因方面则更加有优势。鉴于其快速的扫描速度及后处理功能,其检查和诊断时间明显缩短,对于高度怀疑动脉瘤或者脑动静脉畸形所致SAH的患者,立即行CTA检查则可以争取宝贵的手术时间。因此,CTA可以作为s-SAH病因诊断的一种全新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

3.1CTA与DSA检查结果比较本研究中,CTA与DSA诊断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测方法在显示动脉瘤瘤口直径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者在SAH病因诊断方面无明显优劣之分,CTA不失为一种全新的且行之有效的诊断SAH病因的检查方法。

3.2CTA在s-SAH病因诊断中的优势与不足相对于DSA检查操作复杂并行股动脉插管、检查时间长、费用昂贵、危重患者无法及时检查等弊端,CTA检查则具有创伤小(周围静脉置留置针)、迅速、安全、费用较低(相当于DSA检查的1/3)、检查操作简单且检查速度快等优点,对于危重患者亦可及时实施检查[7-9]。

64排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为s-SAH病因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原始数据以及MPR成像通过多平面重建可以更好地反映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与周围组织的关系。VR成像则是根据特定结构对色彩编码的透明度不同而在显示浅表与深层结构影像的同时加以结合旋转角度建立起来的一种三维立体图像的方法,从而可以更加立体、直观地显示动脉瘤或者脑血管畸形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同时,其对于一些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壁钙化、血栓显示比较清楚。MIP技术在显示精细结构以及血管的分布、走向和形态方面较好,但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血管管腔狭窄的影响。CPR成像则可以把三维成像转化在二维平面中进行研究,对可疑病变血管进行全方位观察。如果同时结合原始数据、MPR、VR、MIP及CPR成像全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则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病变的诊断率[10-11]。

本研究中,1例位于大脑中动脉起始段Willis环转角处的动脉瘤被CTA漏诊,而DSA则可以明确诊断。分析其原因在于动脉瘤体积较小,另外由于DSA采用减影技术,能够很好地屏蔽掉颅骨等影像,故可以良好显示。此外,在发生血管痉挛或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时或者在瘤径狭窄导致瘤体充盈不佳时,CTA亦可表现为阴性,此时DSA往往则可以明确显示。鉴于以上原因,在以后工作中,我们不妨采用CT血管减影技术以便能克服颅骨和海绵窦的干扰,使动脉瘤显示良好[2]。随着技术的发展,CTA成像对于DSA提出新的挑战,但目前为止,CTA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DSA,将CTA与DSA检查技术相结合则可以更加全面而准确地诊断s-SAH的病因。(本文图见封三)

[参考文献]

[1]王勤鹰,顾勤,余敏,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表现与并发症的相关性[J].临床荟萃,2013,28(7):800-802.

[2]刘善平.64层CTA-MIP、CTA-VR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21-23.

[3]胡章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206-1208.

[4]Bekelis K,Desai A,Zhao W,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improving diagnostic yield and cost effectiveness in the initial evaluation of spontaneous nonsubarachnoi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surg,2012,117(4):761-766.

[5]Ho JS,Cannaday JJ,Barlow CE,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detection of carotid calcium and 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2,28(6):1601-1607.

[6]Schimmöller L,Lanzman RS,Heusch P,et al.Imapct of organ-specific dose reuction on the image quality of head and neck CT angiography[J].Eur Radiol,2013,23(6):1503-1509.

[7]尹广明,吕俊锋,穆兴国,等.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10):1045-1047.

[8]张丽萍,唐秉航,李良才,等.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11):827-831.

[9]陈加源,曹杰,许卫国,等.双能量CT血管造影和二维、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11):1699-1702.

[10]修俊刚,刘剑,江耿思,等.256层螺旋3D CT血管造影与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8):347-349.

[11]Wang H,Li W,He H,et al.320-detector row 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Clin Radiol,2013,68(1):e15-20.

(本文编辑:许卓文)

猜你喜欢

后处理动静脉蛛网膜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