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道路下哈尔滨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2015-12-28易寒寒杜立夫侯静宜

北方经贸 2015年1期
关键词:倍率哈尔滨市用工

易寒寒,杜立夫,侯静宜

(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一、引言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然而,由于中国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各省城镇布局和大小城镇的比例均不协调。因此,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所创造的经济增量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城乡关系与城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结构理论。他认为,处在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即以传统的自给自足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收入微薄的农业部门,和以现代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收入高的工业部门并存。随着经济活动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的非农产业的转移,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将得到提高,二元经济逐步向一元经济转化,各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工资和生活水平差异将逐步缩小和消失。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转移就业是在特殊的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的制度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农民工长期处于转移就业状态;二是由于城乡和地区分治,“候鸟式”进城农民工难以实现与城市人平等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护。哈尔滨市转移就业不仅具备以上两个特点,还面临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低、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市应从新型城镇化道路角度,来确定适合哈尔滨市的劳动力配套方案及解决方法,以此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并推进哈尔滨市地方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哈尔滨市人口数据及数据分析

笔者利用2000年—2011年《哈尔滨市统计年鉴》有关人口总量、城镇人口、农村人员规模、年龄分布等方面的数据,[1]对哈尔滨市人力资本水平及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分析。见图1及表1。

图1 2000年—2011年哈尔滨市人口情况

表1 2000年—2011年哈尔滨市人口情况

根据2000年—2011年哈尔滨市人口基本信息显示,哈尔滨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比例逐年平稳增长,城镇化进程稳步进行。为应对哈尔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的严峻形势,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促进产业化、规模化,减少农村对劳动力的占用,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

根据2005年-2011年哈尔滨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哈尔滨市人口年龄结构表。如表2所示。

表2 哈尔滨市2005年-2011年人口年龄结构表(单位:%)

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8岁的人口为140.05万人,占14.1%;18-60岁的人口为702.2万人,占70.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0.9万人,占15.2%。同2005年相比,0-18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3个百分点,18-60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0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市求人倍率与产业用工研究

(一)哈尔滨市求人倍率研究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当期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理论上求人倍率可以反应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大于求。

考虑季节性因素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引入农闲时间等研究因素。农闲时间的长短限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转移的距离和行业部门,农业劳动强度的季节性是影响农业季节性剩余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的意愿大小的因素。数据显示,黑龙江等省份农闲时间比较长,最长达到5个月。[2]故假设哈尔滨市的农闲时间为5个月。

通过对哈尔滨市2012年-2013年四季度劳动力供需情况的分析[3],我们得到哈尔滨市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的变化情况。见表3及图2。

表3 哈尔滨市2012年-2013年四季度劳动力供需情况

图3 哈尔滨市第三产业用工所占比重情况

2012年第4季度,哈尔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招聘岗位57888个,办理求职登记66527人次,求人倍率为0.87。本季度登记招聘岗位数量和办理求职登记人数都大幅减少,这与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有关,同时临近年末,进入劳动力市场招聘和求职的单位和人员也季节性缩减。

2013年第一季度从季度有效数求人倍率走势图上可以看到,求人倍率自2012年4季度开始持续下滑,受国际经济低迷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企业岗位供给量明显缩减,求职者竞岗激烈。

2013年第二季度从季度有效数求人倍率走势图上看,自2012年4季度开始的劳动力市场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有所缓解。

2013年第三季度从季度有效数求人倍率走势图上看,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值较上个季度有所回落,登记招聘人数比上个季度减少3956人,办理求职登记的人数增加18612人。

预计2013年第四季度的求人倍率在0.84—0.88之间,登记招聘人口大约比上季度下降2090人。临近年末,进入劳动力市场招聘和求职的单位和人员也季节性缩减。

按照以往的农村公路规划思路,本文选取连通度法、国土系数法、时间序列法(指数平滑模型、非指数平滑模型)、趋势外推法对通州区的公路网规模进行预测[7-10].

(二)哈尔滨市产业用工研究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 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 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服务性岗位[4]

通过对哈尔滨市2012年第四季度—2013年第三季度用工需求的调查分类,整理出三大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哈尔滨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三产业占用工主体地位,占用工总量的71.40%—86.2%,第二产业占27.50%—12.1%,第一产业占1.9%左右。

第三产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以稳定的速率增加。需求人数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三大行业。

表4 哈尔滨市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图2 2012-2013年四季度求人倍率情况

四、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

2013年10月-12月,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走访,分别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市双城市进行对求职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及访谈相关活动。调查共完成160份问卷,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0.625%。其中参加调查的145个农民中,女性为100人,约占总调查人数的69%,男性为45人,约占总调查人口数的31%。45岁以下的占71%,45岁以上的仅占29%。有外出劳动力的农户有96户,无外出劳动力的农户有49户。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从求职人员看,以年轻人为主,25-34岁的求职者最多,占35%,其次是16-24岁的,占33.8%;从求职人员受教育情况看,25-34岁求职者中的68%有意向接受职业教育,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在25-34岁求职者中,25%有意向选择创业。其中,60%是选择加入第三产业进行创业工作;在25—34岁求职者中,初中学历以上的超过80%。他们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

在所调查的人员中,43.5%认为目前外出工作最大的障碍是户籍无法进行相应的转移;23.4%认为缺乏具体适合的就业信息,求职成本太高。

五、对策与建议

第一,哈尔滨市政府应进一步制定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就业方案,引导农村劳动力进行有效就业。同时,依托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第二,进一步开展对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体系工作。以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阵地,根据劳动力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意愿和用工企业具体情况实行“订单培训”。

第三,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着力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着力推动农民工基本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着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有序推进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工市民化。

第四,进一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由地方政府牵头,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外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剥离依附在户口上的职能和利益。

第五,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强化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岗位技能培训责任,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建立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

第六,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 哈尔滨市统计局统计年鉴http://www.stats-hlheb.gov.cn/xw!secPage.action?type_no=204.

[2] 李 红.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的实证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8(2):111-115.

[3] 黑龙江省-数据分析-中国就业网http://www.chinajob.gov.cn/DataAnalysis/node_1343.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财经-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0225/c1004-24452 431-2.html.

猜你喜欢

倍率哈尔滨市用工
失去玉桂叶的日子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我想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倍率控制下的机器人轨迹生成算法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蝴蝶效应的数学模型
多用电表的内阻与档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