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12-28温毅娴贺新娟
温毅娴,贺新娟
(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 412002)
一、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演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而近年来湖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效果日益显著,吸收利用外资的能力增强,经济社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针对现在的经济新动向,湖南省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现实情况,制定了良好的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承接条件,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和发展创造了平台。
二、新时期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
(一)产业升级压力大
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成本随之上升,则企业收益下降,产业升级压力变大,企业必将采用产业转移的方法,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欠发达地区,夺回劳动和资源优势。我国的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呈阶梯分布状态,东部产业选择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近年来,因湖南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湖南省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土地资源多,成本低,劳动力丰富,水资源,电气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给湖南省的产业转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通过大投资、大投入,湖南省创造了较大的开放格局,建立了完善的开放平台,将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都有效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建设的优势。
因湖南省位于产业梯度的第三梯度,所以承接的产业以第二产业即工业制造业为主。而湖南省湘南地区作为湖南省承接珠三角的前沿阵地,自然有些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湘南是指湖南南部衡阳,郴州,永州三个市。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中国第四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湖南省继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
三、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近年来,湖南省为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了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三地的对接,且拥有了许多承接产业转移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区位优势
湖南地处我国南方的中枢,南部紧临珠三角区域,北部临近大武汉城市圈,南北之间的发展结构差异较大。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南方的“十字路口”,连接京广,湘黔等铁路,三市集聚了全省半数以上的研发力量,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轴心区域。而湘江流经多个市区,也为水运提供了一定便利。湘中南地区的衡阳、永州、郴州构成承接华南经济的三角,也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而岳阳、益阳、常德位于东西南洞庭湖区的中心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环洞庭湖经济圈,有利于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的发展。怀化、张家界、邵阳等地构成了湖南省长期扶持的湘西经济区。
(二)资源优势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和水文条件理想,且江河能为工业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湖南的森林覆盖率也较为可观。洞庭湖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可提供大农副产品。湖南省的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已发展各类矿产12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83种,有色金属37种其中锑、钨储量位于世界首位;而石墨、铋、钼等产量位于全国首位;萤火石、重晶石、长石等非金属矿是仅次于有色金属的第二大矿产资源。
湖南省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也催生了众多名胜古迹,使湖南的旅游资源更丰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古城、南岳衡山、韶山、岳阳楼、桃花源等旅游区享誉中外。湖南共有各类旅游资源700余处,其中国家级旅游资源88处,省级旅游资源462处,可以说,湖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湖南省地域广阔,人口优势也十分明显,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填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空缺。
(三)政策支持
国家很早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率先发展和中部崛起,系统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湖南省进一步完善具体意见,落实招商引资、区域合作、对外贸易、人才引进和培养各方面的措施,在2011年提出了《湖南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2年提出《关于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案。
(四)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湖南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加工制造业体系,正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长株潭地区一体化建设推进,湘南地区衡阳等老工业城市底子相对较好,而岳阳、常德也推进了工业发展。湖南加速推进的工业化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湖南加速推进城市化也给承接的产业转移提供了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了对新型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相应的平台。[1]
四、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形势和现状
(一)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
就湖南省而言,产业发展的先头部队通常都是长株潭三市,随后拓展到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2014年湖南全省生产总值达27048.5亿元,同比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21950.8亿元,同比增长19.4%;进出口总额1906.9亿元,同比增长22.2%。在投资方面,工业投资、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有相当快速稳定的增长。[2]
但是就承接产业转移而言,长株潭和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总和占全省80%以上,对外资的实际利用率达85%,由此可以看出该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利用外资的主要场所。
(二)湘南示范区的承接现状
因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国家加大了对湘南地区的承接力度,在2014年11月份召开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贸易洽谈会上,湘南三市推出了较为重要的投资项目如下图所示。
表1 湘南三市贸易洽谈数目及资金状况
湖南省的招商引资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发展,使经济得到了发展和跨越,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顶层设计、政策扶持和重大项目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强力推进,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有利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五、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产业配套能力较差
要承接产业转移就应为承接地区提供良好承接条件,而地区的配套能力差,导致企业在转移时找不到良好场地,亦或是承接地生产的产品不合转移企业的要求,从而导致企业增加了成本。且湘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群的商业化和现代化不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都减少了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3]
(二)现代的物流发展落后且成本较高
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发达的物流体系是承接产业转移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湘南地区位于内陆,运输成本较高,且欠缺全程物流服务体系,相应的物流技术装备和信息水平也较低。[4]
(三)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
湖南相比于江西、河南等省的外商投资,在强度和密度上都比较低。转移企业的外资项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且多集中于制造业,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就地域分布而言,也多集中于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因各种制约条件使其引资能力明显低于长株潭地区。[5]
由于权力桀骜不驯,野性十足,加之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对象众多、关系盘根错节、异常复杂,因而编织打造一个能使其循规蹈矩的制度笼子也决非易事。我们务必慎重以对,既不能借口工程浩大而无限制地拖延编织之工期,也不能以需要迫切为由粗制滥造而不顾其工程质量。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有必要对其编织制度笼子的步骤和方法作一讨论。
(四)技术工人数量有限,高素质人才短缺
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湘南虽然劳动力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并不高,且专业技能不达标占多数,中高级技师比例过低。所以高技术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湘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产业转移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产业转移面临体制、机制障碍,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度、接纳度很高,但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开放力度不大,市场独立性、专业性也不强,可自由投资的领域限制也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压力。对于如何将承接产业转移的利益最大化研究还不成熟,相关的有利政策也并不系统。
(六)资源型产业的承接缺乏生态规划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湖南省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道路。但是洞庭湖区的初级农产品和食品开发、郴州娄底等地的矿产资源开发都不合理,导致许多产品以初级产品或者原料出售。且对于张家界洞庭湖的经济开发也导致许多环境问题。[6]
六、对策分析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对于湖南省可承接的优势产业,要扩展其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单个企业无法囊括商品的所有生产零件和程序时,可与配套企业进行交易,获得配套产品和服务,制造业的发展结构是链条状的,生产和销售相辅相成。而在生产环境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需求也十分突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会提升。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布局工业园区的产业,明确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加强园区交通、信息、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更有利于引进更强的企业,吸引外资,促进工业园的集群化。
(二)加快交通和物流建设
加快湖南省各地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式的建设,加强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联通联系,形成高效安全的联通网络。优先发展铁路建设,大力推进公路网,同时还可以利用湖南水域丰富江河众多的优势,发展集装箱码头。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线代物流体系建设,湖南的现代物流设施缺乏,一体化程度低,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运输、配送、仓储一体化的物流网络系统对企业减少物流成本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湖南省更好的融入全国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分工和资源整合。
(三)建立招商引资的条件
(四)提高劳动力文化水平,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政府和社会应大力建设劳动力培养机制,建立规范的工作培训,培养适应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与市场相结合,从而实现产业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只有更多的人才,才能给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化升级
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突出科技创新,加快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积极引进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7]
(六)改变承接模式,实现绿色承接
改变以传统承接为主的承接模式,强化环境治理,降低牺牲环境谋求增长的企业比例。提高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提高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避免承接污染型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应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量,引进降能耗的新设备技术,做到清洁生产,从而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生态环境。[8]
七、结语
新时期湖南省产业转移机遇与挑战并存,收益与风险同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纵观全局,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健康发展之路,才能为长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就目前的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问题而言,湖南省产业转移科学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刘 彦,陈 靖.湖南产业转移突出特色承接、绿色承接[J].宏观经济原理,2012(12):69-70.
[2]余慧友.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冲击新五年目标[N].科技日报,2014-12-25(01).
[3]任 静.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6):323-327.
[4]刘 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1(3):142-144.
[5]杨 毅.湖南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0(8):193-195.
[6]杨国才,潘锦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应转向[J].经济纵横,2014(5):71-76.
[7]孙志刚.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党建研究,2011(2):23-25.
[8]高南林,杨 静.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之研究[J].财会月刊,201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