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的中学化学教研工作改进

2015-12-27

发明与创新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业课程标准中考

叶 菁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2)

2011年开始,我区尝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学业质量监测相整合,以“中国教育测评网”作为撬动区域质量建设的有力杠杆,着力提升学科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回顾三年来对质量监测平台使用的工作体验,切实感受到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对全区中学化学教研工作的命题质量、教研品质、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工作的改进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对命题质量的改进

基于标准的教育考试其目的是考查考生经过一定学段的学习后,掌握了多少课程标准规定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等。而采用合适的命题技术设计试题,测量考生掌握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类型和程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途径。

1.规范质量监测命题流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只有一年学习时间,既要完成新课教学,又要开展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基于化学课程标准,精心命制每一次学业质量监测的试题显得至关重要。倘若每次的命题质量高、导向好,教学效果则事半功倍。在使用学业质量监测平台之前,九年级化学阶段性质量监测的实施流程为:“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双向细目表→依据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监测和阅卷→抽样数据分析→根据抽样数据分析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在使用质量监测平台之后,九年级化学阶段性学业质量监测的实施流程进行了优化,现已调整为:“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双向细目表→依据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监测和网络阅卷→全数据分析→根据全数据分析提出教学改进建议。”从质量监测流程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网络阅卷和质量监测平台的无缝对接,使全数据分析成为可能,相对于原先的抽样分析,全数据分析更加全面、准确,避免了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盲目性。

2.基于数据改进命题质量

学业质量监测平台对整份试卷和每道试题都能做到全数据、多维度分析,为命题信度、效度、区分度提供客观判断依据,为改进命题质量提供有力证据。

例如,2013年4月区九年级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中,第12题预设难度为0.7,实际难度才0.16,出现较大偏差。

试题案例: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汽油能清洗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②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③凡是pH<7的降雨,都可称为酸雨;④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⑤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⑥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均会减小。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质量监测平台数据,38.72%的学生错选A,39.41%的学生错选C,主要问题在于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辨析不清,搞不清金刚石、石墨和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还是“均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发现这个疏漏后,我们一方面要求就这个知识点进行补救,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备课组在后续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结果在当年的2013年南京中考化学试卷中,第5题考查的就是这个知识点,因此我区很多学生避免了在这道题上的失分。

2013年南京中考化学试题如下: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

再如,2013年11月区九年级化学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中,第14题预设难度为0.6,实际难度为0.47,从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呈现出一定偏差,试题如下: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乙均为液体,且元素组成相同,丙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B.转化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C.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工业上利用化学变化大量制取丙

分析:这是一道原创试题,根据质量监测平台数据,28.51%的学生错选C,对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会判断;13.48%的学生错选A,10.3%的学生错选B,对于基本反应类型还需加强辨析。此外,我们还建议,框图推断题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除了推断本身,还会糅合对各类知识点的考查,题目灵活多变,在后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训练。于是,在接下来的14年1月区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中,我们将上题进行了改编,结果预设难度为0.6,实际难度为0.63,相对于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有了较高匹配度。

改编后的试题如下: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转化④一定是放热反应

C.转化②还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总之,学业质量监测平台的使用,使得区域里每一次化学学科的质量监测不再是随意化、经验化,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命题,基于信息系统的精准分析,基于疑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对教研品质的改进

基于质量监测平台的数据分析、处理与诊断,让区域质量建设从常规数据通报走向了基于问题改进的品质化管理,对初中化学教研思路的最大改进就是促进了分层教研针对性和强化质量追踪的精准性的提高。

1.提高分层教研的针对性

质量监测平台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成绩相近、问题类似的学校进行归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分层教研,确定具体的教学要求,并且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例如,2014年12月16日上午,结合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和2014年中考情况,我们对H校、L校、K校、M校四所学校展开了九年级化学联片教研暨小班化教学专题研讨活动。首先,M校的马贵飞老师开设了研究课《第七单元复习》,L校中学的王晓丽老师对本节课做了点评,既肯定这是一节成功的复习课,也建议以后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读题和审题指导,且在难点突破上要多加考虑。接着,H校、L校、K校、M校四所学校的备课组长就本学期教学现状和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备考策略这两个方面做了深度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教研员叶菁老师分析了四校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的情况,并结合2014年中考的情况,对教师的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本次分层研讨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解决了同层次学校实际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2.强化质量追踪的精准性

学业质量监测平台能够对学校、班级、个人的学业质量发展变化进行持续跟踪,为学校的定点、定人、定班的质量追踪提供了详实的监测数据,努力推动学校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监测—分析—改进”教学质量管理的循环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教研。

三、对教学评价的改进

在使用质量监测平台之前,区域性以及校内考试的数据分析通常局限于常规统计和简单排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全面。专业性的教研机构普遍缺少对考试数据的深度解读与精准分析,难以准确定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教师需要自己人工比对数据,才能知道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步或退步的情况,导致教师的教学改进始终局限于个体的经验觉醒和行动自觉。

1.基于质量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的教学改进

通过质量监测平台的使用我们发现:同样的分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学科能力发展可能大相径庭,所需要采取的后续教学改进策略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2013年11月区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中,根据质量监测平台的数据,我们对各校化学成绩分布频率以及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见表1、表2),从而对学校的“分层辅导,托底推中“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1)基于成绩分布的诊断分析

表1 化学成绩分布频率与诊断分析

(2)基于离散度程度的诊断分析

表2 化学成绩离散程度与诊断分析

2.基于质量监测平台数据分析的评价改进

受生源的影响,某些学校的化学均分在每次质量监测中都排在末位,但通过质量监测平台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校教师的教学仍然是有着闪光点的。例如,在2015年1月区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中,我们发现M校和L校两所学校的化学平均分分别位于全区倒数一、二,见下表3:

表3 M校和L校的线性标准分T

但是,从上表校内七门中考学科的线性标准分T来看,L校化学在校内排第二,M校化学在校内排第三,说明这两所学校的化学备课组力量还是较强的,应该及时提出表扬,并激励教师再接再厉,同时引导备课组进行阶段性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梳理,尝试总结一些有规律性、成果性的教学举措。

[1]杨剑春主编.课程标准的教学解析和实施建议:化学(九年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龚国胜.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问题与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学业课程标准中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艰苦的学业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