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分析

2015-12-27申丽辉张二朴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普洱语言文字普通话

申丽辉 张二朴(.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4)

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分析

申丽辉1张二朴2
(1.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2.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4)

普洱是云南沿边民族地区,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和傣等14个世居民族。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调研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普洱;推广;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

普洱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临红河、玉溪,南接西双版纳,西北连临沧,北靠大理、楚雄,总面积45385km2,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市。普洱市辖1区9县,即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全市人口约258万人,共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和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

为了解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课题组成员选取了思茅区、宁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澜沧和西盟10个区(县),开展以问卷调查为主,兼以访谈、观察为辅的调研工作,对该地区居民普通话相关学习情况、使用情况、接受程度、认识程度及汉字使用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40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的93.8%。问卷调查涉及到的职业有村民、学生、乡镇从业人员、教师和个体经营者等,涉及到的民族有汉族、傣族、哈尼族、彝族、布朗族、拉祜族、佤族、回族和苗族。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旨在了解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分析该地区在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求合理的解决途径,为相关语言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调查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苏金智教授认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信息;(2)母语问题;(3)能力问题;(4)使用问题;(5)语言态度。[1](P68)本课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调查,了解普洱地区不同背景人群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分析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构成情况表

上表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35岁以下的人数最多,61岁以上的人数最少;受教育程度涵盖了从初中以下到本科及以上的各个层次,其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占总人数的1/3,未接受过高等教育者约占总人数的2/3;职业包括了教师、学生、乡镇从业人员、村民和个体经营者,还有一部分从事其他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学生最多,教师最少。

(二)调查情况及其分析。根据苏金智对“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概念的界定,本次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3.普通话能力情况;4.普通话学习情况;5.对普通话的态度;6.汉字使用情况;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通过对这七个方面的分析,来掌握普洱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调查小时候最先会说普通话的情况,是推广和规范普通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语言

调查数据显示,上小学以前最先会说的语言是普通话的只有44人,仅占总数的7.3%。而最先会说汉语方言的有368人,占到总数的61.3%,几乎是前者的8倍多。还有一部分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占31.2%。孩子小时候语音的形成主要来自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影响。这说明多数被调查人员小时候生活在汉语方言占绝对优势的语言环境中。

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否说普通话,是本题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分为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两种(见表3,表4)。

表3 调查对象在家中和本地集市等非正式场合习惯使用的语言

调查显示,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只有6.5%,而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高达71.5%,还有22.0%的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可以看出,在家中、集贸市场等非正式场合,大部分人喜欢用汉语方言交流。

表4 调查对象在医院、政府机关等正式场合办事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上表数据显示,在医院、政府机关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有200人,占33.3%;使用汉语方言的有347人,比例高达57.8%,这说明比起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增加了不少,但在正式场合,汉语方言仍然是一部分人的日常交际的主要工具。

3.普通话能力情况(见表5)。

表5 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水平

此表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11人听不懂也不会说,占被调查人数的1.8%;87%的人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约59.0%的人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但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只有30.7%,28.3%的人觉得口音较重;约28.0%的人基本能用普通话交流,但不太熟练;11.2%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不会说。从对部分居民访谈的情况看,主要是上了年纪的人(60岁以上)交流时不会说也听不懂普通话。

4.普通话学习情况。普通话学习情况包括“您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您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您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您希望学习普通话后达到的程度”“您最为熟练的语言”以及“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感受”(见表6、表7、表8、表9、表10、表11)。

表6 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40.8%的人通过学校学习普通话;2.2%的人通过培训班学习普通话;19.5%的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学习;还有33.8%的人通过社会交往;只有3.7%的人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可以看出,该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已经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

表7 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上表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学习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周围的人都不说,约占41.5%;认为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的人占18.5%;有31.7%的人则受汉语方言的影响;还有8.3%的人怕被别人笑话。由此看出,没有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是否使用普通话交流。可见,语言环境因素在推广普通话中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营造一个常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是促进推普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

表8 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调查数据显示,约52.3%的人学习普通话是为了更多地与人交往;13.8%的人是工作或业务上的需要;17.8%的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为了找个好工作或个人兴趣的分别占8.0%和8.8%。这说明该地区人们对于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很明确,交往、工作和学习是学说普通话的基本动力。

表9 调查对象希望学习普通话以后达到的程度

上表数据显示,出于交往的需要,人们对普通话程度期望值也在逐步提高,约47.3%的人希望能流利并准确地使用普通话;24.5%的人希望能熟练使用;约12.8%的人选择只要能满足与人交往的需求;只有15.3%的人没什么要求。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表10 调查对象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

数据显示,从调查对象来看,运用最为熟悉的语言是汉语方言,占总体的61.2%;其次是是本民族语言,占27.0%;只有11.8%的人选择了普通话。这说明汉语方言仍然是该地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际语言。

表11 调查对象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适应程度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时,很自然的占15.0%;不太自然的占41.0%;不自然占44.0%。这说明该地区的人们与本民族人交流时,大多数人还是会习惯性地选择方言或本民族语言,可能是因为会有一种亲切感。

5.对普通话态度情况。对普通话态度包括“您认为在所在地区有无必要推广普通话”“普通话在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您认为在当地媒体语言的选择”“您希望当地中小学生的主要教学语言”以及“您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几个方面(见表12、表13、表14、表15、表16)。

表12 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居住地区有无必要推广普通话

在上表统计的调查人群中,72.0%的人认为在所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28.0%的人则认为没必要推广普通话。大部分人觉得普通话很重要,认为有必要大力推广。

表13 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数据显示,在调查对象中,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作用很大者只占37.2%;认为普通话所起作用一般的占45.2%;13.5%的人认为很小;还有4.2%的人认为普通话没用。可见,该地区大部分人已经认同普通话的重要性。

表14 调查对象认为在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选择

数据显示,在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选择上,15.0%的人赞成使用汉语方言;只有7.3%的人赞成使用本民族语言;约77.7%的人赞成使用普通话。这充分说明该地区大部分人都支持普通话作为媒体的基本用语。

表15 调查对象希望当地中小学生主要使用的教学语言

数据显示,希望当地中小学生的教学语言主要使用普通话的占75.5%;使用汉语方言的占6.0%;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占2.5%;赞成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双语教学占16.0%。这说明学校作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阵地已越来越重要。

表16 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的情况

数据显示,20.2%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59.3%的人认为普通话不会取代本民族语言;22.2%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民族语言。因此,在这方面也要进行宣传。

6.汉字使用情况。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的另一方面内容,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来了解人们使用汉字的情况和对汉字所持的态度(见表17、表18、表19)。

表17 调查对象是否看得懂汉字

数据显示,随着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高达92.2%的人看得懂汉字,其中69.0%的人能看得懂报刊杂志,有23.2%的人能看得懂简单的汉字,只有7.8%的人完全看不懂。这也说明该地区加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推广工作是有效可行的。

表18 调查对象是否会写汉字

数据显示,有81.2%的人会写汉字;只会一些者占14.7%;完全不会者只占4.2%。这说明大部分居民已经学会了书写汉字。

表19 调查对象最熟悉的文字

数据显示,在调查对象最为熟悉的文字中,约90.3%的人选的是汉字;8.5%的人选的是本民族文字;只有1.2%的人选的是英文。从中可以发现,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使用,当地的人们不但学会了认识汉字,而且学会了书写汉字。

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表20 调查对象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使用的文字

数据显示,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33.7%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汉字两种文字;54.3%的赞成使用汉字;只有2.0%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10%的人认为无所谓。这说明汉字是该地区进行媒介宣传的主要语言载体。

表21 调查对象是否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并施行。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2](P8)但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道并有所了解的人并不多,只占11.7%;不知道的占了总数的49.7%。可见,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此部法律,以便更为有效地开展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推广工作。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

(一)普洱地区推普工作成绩明显,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方言仍占主导地位。调查结果显示,87%的人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能流利准确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占30.7%,只有1.8%的人听不懂也不会说。这说明推广普通话工作有一定成效,但人们在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还没有形成,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成为主要交流语言。调查显示,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只有6.5%,而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高达71.5%,还有22.0%的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即使在医院、政府机关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也只占33.3%,而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高达57.8%,虽然比起非正式场合来说,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增加了不少,但在正式场合,汉语方言仍然是一部分人的日常交际的主要工具。

(二)学习普通话的途径较多,目的更为明确,但效果欠佳,方音较重。调查数据显示,学校仍然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占40.8%的人通过学校学习普通话的。通过社会交往和看电视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的人也占一定比例,分别达到33.8%和19.5%,还有少部分人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可以看出,学习普通话的途径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也较为灵活。出于交往的需要,人们对说普通话水平的期望值也在逐步提高,约47.3%的人希望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有24.5%的人希望能熟练使用。但调查结果显示,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只有30.7%,28.3%的人觉得方言口音较重。人们对普通话的需求已不再限于会说就行了,把普通话说得准确和流利已成为部分人的需求。因此,提高普通话水平必将成为推普工作的重点。

(三)汉字规范意识有待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仍需加强。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包括的另一方面内容,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能读写汉字。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2.2%的人看得懂汉字,其中69.0%的人能看得懂报刊志,只有7.8%的人完全看不懂。看不懂的人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由于岁数大,觉得学习普通话没多少用处。在调查对象最为熟悉的文字中,约90.3%的人选的是汉字。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使用的文字,有54.3%的人赞成使用。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人们不但学会了认汉字,而且学会了写汉字。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用字时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有些店铺门口同音字混用,繁简滥用,还有错别字等。这就说明人们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意识还比较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1月1日起颁布并施行,到目前已近15年,还有一半的人并不知道这部法律。因此,加大力度宣传,扩大和加深人们对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认识,对于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出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继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全社会形成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氛围。政府是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主要力量,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制定出一个适合普洱地区关于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实施细则和办法。在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从教育入手,义务培训普通话教师,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对于那些边远山区的教师应组织力量定期学习培训。设立专门的普通话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普通话培训。国家和地方机关政府部门等公共场所,要形成使用规范文字的习惯,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强化普通话的主导作用,让其逐渐成为人们的职业用语和社交用语。

(二)学校作为推广标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重要基地,重点做好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并带动本地区提高用语规范化水平。人们由于生活在方言地区,不具备普通话获得的环境,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提升普通话水平。因此,通过学校学习是学生学习普通话最根本的途径。儿童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应积极创办现代化的幼儿园,从小学好普通话,学写规范汉字。加强普通话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关键。普通话教师应掌握该地区方言语音和普通话语音的特点及对应规律,在授课时针对性地指导纠正发音,以提高学说普通话水平。

(三)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让人们了解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深入人心。媒体是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普洱地区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传播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例如,在电台或电视台中增加一些关于普通话演讲或诗歌朗诵大赛等有关推普内容的节目,或者编排一些有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宣传片。特别是在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以调动更多的人参与。据调查,普洱地区对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非常重视,各语委成员单位和各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和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如果能把推普活动扩大到偏远乡镇和农村,将会进一步扩大普通话的影响,增强广大民众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广普通话参与意识,为树立普洱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和氛围。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在沿边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会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而且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苏金智.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2]陈章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成就与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2010(3).

[责任编辑 靳开宇]

H109.4

A

2095-0438(2015)11-0053-05

2015-05-22

申丽辉(1973-),女,湖南邵东人,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201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沿边民族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以版纳、普洱、临沧为例”(YB201307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普洱语言文字普通话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