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热的冷思考
2015-12-27于占波
卷首语
新能源汽车热的冷思考
本月,在整个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新能源汽车都风光无限,以至于舆论纷纷高呼:新能源汽车迎来黄金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已经提前到来。
仅就商用车行业而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新能源汽车的表现足够抢眼。1-9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48.53万辆和250.8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1.8%。同期,纯电动商用车生产3.97万辆,同比增长近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26万辆,同比增长75%。
一边是传统车型的销量大幅下降,另一边则是新能源产品的高歌猛进。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人很容易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分乐观,甚至产生错觉。显然,由当前的高增长率和高关注度来断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成功还为时尚早。
首先,新能源汽车2015年的高增长率并不具备太强的说服力,因为它来自于之前过低的基数。我们知道,从几千辆到上万辆的增长相对容易,从几万辆跨上几十万辆的台阶难度则大得多。况且,即使目前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有望达到25万辆,但与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2015年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相比,仍然没有及格。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不能忽视,那就是当前的高补贴政策对整体销量的贡献。如果取消补贴之后,很难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还能保持现有水平。
其次,伴随着产销量增长,不断有利好消息出现,在这些利好消息的带动下,各种资本疯狂涌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声势如此浩大,以至于掩盖了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近期在乘用车和商用车行业忽然涌现出一大批可以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新面孔。从表面来看,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似乎要比传统汽车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开发一款由电机、电池组成的新能源汽车,难度通常要比由内燃机、变速器组成的传统汽车小得多。但事实上,不仅是这些新进入企业,即使是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目前在电池、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方面仍然处在摸索阶段。
第三,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出现偏差,以至于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当前,传统汽车的确面临着很大的发展压力,但据此就认为新能源汽车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汽车未免有些片面。纵观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在商用车领域的推广,其只能在某些特定市场中获得生存空间,如公交、市内配送等,而在商用车市场容量最大的领域如客运、长途物流等,则一直会被传统车型统治。所以,鉴于技术特点和使用环境,新能源汽车只能作为传统车型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者。如果企业对新能源汽车采取孤注一掷的策略,忽视了赖以生存立命的传统车型,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当前兴起的新能源汽车热潮中,企业和行业能否保持一份冷静和警惕至关重要。实业与资本毕竟不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随时可以转向赢利性更强的行业,而实业需要的是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