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2015-12-26侯伟伟于小平
侯伟伟,于小平
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湖南 长沙 410013
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手指腱鞘[1]。本病常见于手和足部,也可发生在踝、膝、髋、肘、肩等大关节和脊柱[2]。本病是较少见的软组织细胞肿瘤之一,占良性软组织肿瘤的4.94%[3],起病缓慢,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传统X线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部分伴有邻近骨质的压迫侵袭改变,但无法显示周围软组织、关节滑膜以及关节内的情况,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充分显示GCTTS的组织成分[4]。影像学对GCTTS的诊断有一定特征性,但目前临床上对本病的影像学特点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另国内目前对GCTTS的影像学表现报道较少。因此本文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GCTTS的影像学表现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其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1 月~2014年5月我院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14例,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3~72岁,平均44.5岁。其中发生于手部6例(手指4例、腕关节2例),足部5例(踝关节1例、足背部1例、趾骨3例),左膝关节1例,左、右臀部髋关节旁各1例。其中6例呈局限性,7例呈弥漫性。临床主诉为手指、手腕部、膝部及足背、踝部关节旁渐进性增大软组织肿块影,病程3月到9年,病理诊断均为GCTTS。其中5例为术后复发就诊,病理均提示细胞丰富,其中3例不排除交界性改变,建议追踪复查,其中2例提示恶变。
1.2 影像学检查
14例患者中6例接受相应部位X线平片检查。13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根据扫描部位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线圈,扫描序列有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FSE,TR/TE418/12 ms)、T2WI(TR/TE 3150/86 ms)行横断位平扫,并在注射Gd-DTPA(0.2 mmol/kg)后行冠状位、横断位及矢状位MRI增强扫描(部分序列加脂肪抑制)。
1.3 资料分析
影像学资料由2位影像诊断的高年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图像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密度及邻近骨质受侵情况;MRI图像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信号特征,邻近骨质的改变,肿瘤强化情况及病灶同邻近肌腱的关系等。病理学资料由病理科一名副主任医生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切片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X线平片表现
X线均显示为局部较高密度肿块影,密度略高于肌肉组织,低于骨性组织,6例均未见明显钙化灶;5例患者病灶邻近骨质见受侵改变。1例病灶邻近骨质未见明显侵蚀、破坏征象,未见明显骨膜反应。
2.2 MRI表现
13例病灶均表现为骨旁、关节旁或肌腱旁软组织肿块影,6例呈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长径1.7~6.6 cm,其中1例位于左臀部髋关节旁,1例位于右臀部髋关节旁,其中6例呈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缘较清楚。7例呈弥漫性生长,范围广泛并包绕肌腱生长,病灶与邻近肌腱均关系密切;其中5例病灶邻近骨质受侵,5例复发者复查,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增强扫描中度强化,其中3例见邻近骨质受侵;肿块与骨骼肌相比,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1例病灶为高信号;T2WI多呈高低混杂信号影;T1WI增强后强化明显。
图1 ~4 13岁男孩,发现左手掌及第5指肿块2年。左手掌肌腱区及第5指掌侧肌腱旁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信号不均匀,T1WI等信号肿块内见更低信号影,T2WI抑脂呈稍高及低混杂信号影,强后不均匀中等强化,邻近骨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图5~10 46岁女性,图5、6示右足近节趾骨周围见稍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欠清,邻近近节趾骨内见囊状低密度影;7~10MRI示右足第5近节趾骨周围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欠光整,T1WI呈等信号,内见点条状稍低信号影;T2WI抑脂呈稍高及低混杂信号影,强后明显欠均匀强化,邻近骨质被侵蚀。图11~14 62岁女性,左臀部髋关节旁见卵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光整,T1WI呈等信号,T2WI抑脂呈稍高及低混杂信号影,强后明显欠均匀强化。
2.3 病理
手术标本病变呈黄色、棕黄色、黄褐色及黄白色实性结节,局限型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弥漫型与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粘连,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与关节囊关系密切,部分侵袭邻近骨质,关节腔内积液呈淡黄色或棕红色,滑膜不同程度水肿、充血及增厚。显微镜下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单核组织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和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积,其间可见间质胶原纤维。
3 讨论
3.1 GCTTS的病因及分类
GCTTS 最早由 Chassaignac(1852年)[5]首先提出,表现为累及手指屈肌腱的滑膜结节性病变。Beekman等在1915年对本病的大体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具体的描述。1941年,Jaffe等[6]才对此类疾病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和命名: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dular synovitis,PVNS;关节内滑膜的广泛增生或局限性增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囊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dular bursitis,PVNB;关节外滑囊的滑膜增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腱鞘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dular tenosyn-ovitis,PVNTS;腱鞘滑膜的增生)。但此类疾病组织学成分复杂,其名称繁多,如腱鞘黄色瘤、良性滑膜瘤、滑膜黄色纤维瘤、瘤样滑膜组织增生、色素结节性腱鞘炎、结节性腱鞘炎等。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类疾病命名为腱鞘巨细胞瘤(GCTTS:包括PVNTS和PVNB)和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7]。近年来 Anaza-wa等对 GCTTS 的病理学研究显示,GCTTS与PVNS甚至骨巨细胞瘤在病理细胞学上都有一定的同源性[8]。虽然GCTTS与PVNS在组织学表现上相似,但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上不同,治疗和预后也不一样。GCTTS可分为局限行和弥漫性[1]。临床上局限型主要表现为局部无痛性包块;弥漫型常表现为大关节疼痛或肿胀,以及增大的肿块。与PVNS一样,GCTTS的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它是局部滑膜的炎症反应性病变,可能与炎症或外伤以及慢性劳损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其属于肿瘤性疾病。基于GCTTS有恶变的倾向[9],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具有潜在恶性变,本研究中有5例为术后复发。有效治疗为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局限型约7%~27%,弥漫性达40%~50%)[10]。
3.2 GCTTS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特点
局限型GCTTS最为常见,约占GCTTSde 80%以上,多发生在手部,大关节内较少发生。它是继腱鞘囊肿以后手部最常见的软组织肿块。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影。多数患者发生在30~50岁,可以触及手部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呈局限型或膨胀性生长,外观呈分叶状,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表面具有完整的包膜,通常没有关节腔积液[11]。切面呈灰黄色或棕黄色,质地较韧。女性患者发病更多,需要手术治疗,但容易复发,复发率约7%~44%。弥漫型较少见,约占10%~20%,又称关节外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多发生在承重的大关节(膝、踝、足等)少数位于指、趾、腕、肘关节。肿块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缺乏界限或有浸润,表面呈结节状,其大小不一,体积较大;肿瘤呈膨胀性和浸润性生长,累及关节内外或只位于关节外。显微镜下显示肿瘤组织主要由单核组织细胞组成,伴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和含铁血黄素颗粒沉积,间质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区较多[1]。本组病例中女性更多,与文献报道相符,不过发病年龄变化很大,从13~72岁均可发病。发病部位以小关节为主,手指、手腕部6例,左膝关节1例,踝关节、足背部5例,左臀部1例,右大腿1例。患者多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影,其中5例为术后复发就诊。
显微镜下,GCTTS含有三种细胞,多核巨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单核细胞,和泡沫细胞或者组织细胞。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中间细胞和肌母细胞等。也有报道极度玻璃样变的GCTTS。酶标和细胞标记检查提示这些细胞和单核或吞噬细胞相关。大体上,GCTTS表现为有弹性的、包膜完整的、多结节的肿块,直径约0.5~5 cm平均直径约1.1 cm。根据病灶含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比例的不同,它可以表现为黄褐色,棕色和黄色[12-13]。
3.3 GCTTS的影像学表现
在X线平片上,GCTTS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影,由于含有含铁血黄素,密度较高,边界清晰,邻近骨质可无异常,或有局限性骨质侵蚀性改变。本组病例与报道相符。典型的GCTTS,尤其是累及手指的病变,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通过平片常可进行诊断,很少行MRI检查。有文献报道少部分病例可明显累及骨质,呈多发溶骨性破坏,边缘可见硬化带,而与原发性骨肿瘤难鉴别,邻近关节间隙一般无明显改变[14]。MRI可以从矢状、冠状及轴位3个方向观察GCTTS的形态、信号特征、病变的起源和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是否有关节内受侵,对本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15]。GCTTS的典型MRI表现为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同邻近肌腱关系密切。因为肿瘤容易出血致含铁血黄素沉积,含铁血黄素有顺磁性效应,其能导致局部磁场明显不均匀,故在T1WI和T2WI上可见特征性的低信号。当然MRI也可清楚显示肿瘤出血导致的T1WI上的高信号。由于肿块内含铁血黄素的多少不同,并可合并出血、坏死,在T2WI信号可以比较混杂,可以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其相邻骨质可受压吸收或侵袭性破坏,可能多核巨细胞有类破骨细胞功能有关[4]。De chepper等[16]认为GCTTS病灶中胶原基质内毛细血管大量增生使得病灶明显强化。另外,由于GCTTS为腱鞘滑膜源性疾病,故其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这在MRI图像上可以清楚显示。本组一手指病例中,肿块沿中指蔓延生长,以至于术前影像误诊为血管瘤,但仔细观察其与邻近指屈肌腱关系密切,结合其T1WI/T2WI混杂信号特点,可高度提示该疾病的诊断;而另外病例均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高度提示其为腱鞘滑膜来源。病灶邻近骨质可受压吸收、侵蚀性破坏。
3.4 GCTTS的鉴别诊断
3.4.1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 因与GCTTS有着相似的组织学改变,在T1WI及T2WI上亦表现为特征性低信号,但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为关节内广泛的滑膜受累,弥漫性多见,滑膜明显增生形成多发分叶状绒毛结节,典型表现为海绵垫样或苔藓状,丰富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常合并关节积液。
3.4.2 滑膜骨软骨瘤病 为起源于滑膜下层的结缔组织病变,关节滑膜软骨性化生,可以表现为关节囊内的多发信号较低的结节影,但滑膜骨软骨瘤病多为突向关节腔内的结节,伴有关节腔积液,游离体根据成分的不同,信号多样,且无强化,X线平片及CT具有特征性显示:关节内多发类圆形的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
3.4.3 滑膜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关节内、关节周围和其他无滑膜组织处,好发于大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肿块较大,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影,少数可向周围浸润,并沿腱鞘蔓延,可有钙化、出血、坏死;肿瘤多呈T1WI低T2WI高信号影,T2WI信号高于GCTTS,明显不均匀强化。
3.4.4 海绵状血管瘤 可出现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当其位于关节附近时,有时难以与GCTTS鉴别。但血管瘤多与腱鞘无明显关系,X线可见静脉石,T1WI表现为不均匀匍匐的高信号肿块影,T2WI亦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从周边向中央的渐进性强化,有时还可发现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3.4.5 腱鞘纤维瘤 此瘤与GCTTS的好发部位、肉眼形态和复发情况十分相似,其组织学上以纤维母细胞核胶原纤维增生为主,极少见到多核巨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1]。98%发生于肢体,发生于下肢者以足最多,T1WI呈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
总之,GCTTS的影像学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无改变或有轻度侵蚀性破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能够反映GCTTS的内部信号特征及邻近骨组织的侵袭破坏,而且可以显示周围软组织、关节滑膜以及关节内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GCTTS的病理组织学特征[4]。对本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指导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武中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5-7.
[2]Gholve PA,Hosalkar HS,Kreiger PA,et al.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 largest signle series in children[J].Pediatr Orthon,2007,27(1):67-74.
[3]刘子君.骨关节病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27-8.
[4]Kitagawa Y,Ito H,Amano Y,et al.MR imaging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local tumor exrent on localized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J].Skeletal Radio,2003,32(11):633-8.
[5]Chassaignac M.Cancer de la gaine des tendons[J].Gas Hosp Civ Milit,1852,47(4):185-190
[6]Jaffe HL,Lichtenstein L,Sutro CJ.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bursitis and tenosynovitis[J].Arch Pathol,1941,31(3):731-765
[7]Somerhausen NS,Cin P.Giant cell tumour of tendon sheath and diffuse-type giant cell tumour.In: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soft tissue and bone[M].Lyon,France:IARC,2002:110-4
[8]Anazawa U,Hanaoka H,Shiraishi T,et al.Similarities between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and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concerning ultrastructural cytochemical fea-tures of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and mononuclear stromal cells[J].Ultrastruct Pathol,2006,30(3):151-8
[9]时惠平,张新合.恶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1):76
[10]徐胜生,肖家和,周翔平,等.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8):850-3.
[11]Wan JM,Magarelli N,Peh WC,et al.Imaging of giant cell tumour of the tendon sheath[J].Radiol med,2010,115(1):141-51
[12]Lauger J,Palmer J,Rosón N,et al.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and 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tendon sheath:radiologic and pathologic features[J].AJR,1999,172(4):1087-91.
[13]Mark DM,John HR,Rachel BL,et al.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RadioGraphics,2008,28(5):1493-1518.
[14]Kransdorf MJ,Murphey MD.Synovial tumors.In:Imaging of soft tissue tumors[M].Philadelphia,P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6:381-436.
[15]方必东,许崇永,章 巍,等.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6):447-9
[16]De Schepper AM,Hogendoom PC,Bloem JL.Giant cell tumors of the tendon sheath may present radiologically as intrinsic osseous lesions[J].Eur Radio,2007,17(2):4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