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2015-12-26叶盛,李德丽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6期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叶盛李德丽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遵义563000 )

摘要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植骨融合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路减压;椎弓根钉;腰椎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2

腰椎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病之一,多由高空坠落足臀部着地或外力直接撞击腰部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肿胀疼痛,骨折部位可见肌肉紧张,患者往往不能站立,存在翻身、扭腰等运动障碍[1-2]。腰椎骨折多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以保证椎体高度和序列恢复正常,使受到压迫的脊髓神经解除限制,保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40例,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24-61岁,平均(43.5±14.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4h-8d,平均(2.8±0.3)d。所有患者均存在腰部受伤史,并经腰椎X线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骨折。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50例,交通事故伤55例,重物撞击伤25例,其他伤10例。按照Denis分型:屈曲压缩型65例,爆裂型40例,骨折脱位型24例,其他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致伤原因、Denis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给予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CT等影像学检查。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降低程度、椎间隙增宽以及前后方脱位等情况。通过腰椎CT掌握骨折块突入椎管和椎管狭窄程度。观察组给予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嘱患者俯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仔细辨认损伤腰椎椎体部位。以受伤腰椎为中心定位进针部位,做一长约12-16cm后正中切口,逐层打开并分离组织,充分暴露受伤腰椎及邻椎的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摘除或复位相应突入椎管的骨折块,于固定进针点向外5-10°角方向在三个椎体椎弓根上打孔,确定打孔位置正确后,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将连接帮弯好,放置于相应部位,锁紧伤椎椎弓根上的螺钉,上下椎固定钉部位置入两把钳子,分别向上下方均匀撑开5-10mm距离,注意观察椎体高度以及生理弯曲恢复情况,若需要植骨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横突、椎板以及小关节突处植骨。最后硬膜外留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给予传统前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两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脊椎骨折往往伴有神经损伤需行手术治疗以重建椎体的稳定性,解除损伤对神经的压迫[3-4]。目前腰椎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联合三种。其中,前后路联合手术操作复杂,对患者损伤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患者耐受性差,患者往往无法接受。前路手术可以通过直视椎管内的骨块情况而对其进行彻底的清除减压,并可通过植骨有效维持前中柱的高度,但是由于无法处理后柱的损伤,加之手术操作复杂,对患者损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无法直接探查脊髓等缺点,往往无法对椎管后压迫和椎体脱位做到良好的纠正而限制了临床应用[5-6]。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在手术时椎弓根螺钉置入后,通过器械将螺钉撑开,后纵韧带被拉伸,椎体高度被恢复,因骨折而突入椎管的骨块可回纳至原位,可有效减轻脊髓所承受的压力,若较大的骨块无法完全回纳,可通过椎板切除的方式解除压迫较重的节段来减压。同时也可通过轻拨硬膜囊,运用手术器械轻敲后壁骨块的方式达到更好回纳的目的。本研究结果发现,后路减压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前路组(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两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显著低于前路组(P<0.05)。说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入路简单、对患者创伤小、出血量少的特点。

笔者体会,腰椎骨折过程中由于前中柱的稳定性受到损伤,因此,其治疗过程中保证后柱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手术中不仅需要保证椎弓根钉进行的内固定,而且还应通过后外侧植骨融合长时期内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已经进行椎板切除减压的患者尤其如此。植骨过程中应保证良好的植骨床和足够的骨量。不仅需要使用减压过程中所得到的骨块,还需要骨骼移植骨以保证移植骨的质量。另外,在切除椎板之后,为防止硬脊膜被暴露后大量的哼纤维细胞增生所形成瘫痕组织所造成的牵拉,可于术中在硬膜表面覆盖一层可吸收医用膜,形成气屏障,有效隔离术后粘连形成时期所形成的隔膜,但术后粘连的好发时期过去之后隔膜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机体无任何损伤。

总之,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植骨融合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锋,张跃辉.高龄腰痛患者腰椎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诊断特点[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4):705-707.

[2]廖翠东.风险管理在高龄腰椎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52-53.

[3]王守国,谢跃,季峰,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骨折的临床[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24-27.

[4]戴中强,邓斌,王明森,等.DR及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2):98-100.

[5]刁天华,周富道,张敬标,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伤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腰椎骨折22例[J].海南医学,2014,(12):1818-1820.

[6]肖筱武,罗继,高林,等.后路复位与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完全性脱位[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