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态水城 建设美丽邯郸
2015-12-26何其峰
何其峰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近年来,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强邯郸、美丽邯郸,全市上下积极做好水的文章,畅渠活水、开源蓄水、依法管水、节约用水、综合治水,推进生态水城建设,努力创造人水和谐典范。
1. 畅通河渠,兴建水网,奠定水生态文明工程基础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邯郸市治水历史悠久,据考证,大禹曾在魏县治水;春秋时期西门豹治邺,开凿引漳十二渠发展灌溉;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七十年代“根治海河”,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工程老化失修和人为破坏,灌溉渠系作用丧失殆尽,致使长年地下水超采,在全市形成了4个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2500km2。
近年来,邯郸市大力实施东部平原水网工程,以漳滏河灌区干、支渠和东风渠、团结渠等排水渠为基础,通过工程措施将水库、灌渠、排渠联为一体,在东部平原建立了构建起一个 “纵横交织、河渠畅通、节节拦蓄、余缺互补”的东部平原水网,实现漳河水源、引黄水源、卫河水源的互连互通、互济互补,大大提高了地表水的利用率。生态水网运行以来,累计供水31.2亿m3,灌溉农田2500万亩次,补充地下水约7亿m3,水网区域内地下水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东部平原几十年来“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得以根本改变。同时,充分利用沟渠相互交汇连通的条件,实施并建成了一大批县城水景观工程,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魏县梨乡水城、临漳邺城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永年广府古城、广平东湖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2. 搞活水系,改善水质,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品位
水是城市的灵气和内涵所在,邯郸市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建设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滏阳河被誉为邯郸市的“母亲河”,是一条兼有城市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和市区防洪排沥功能的河道,自古以来为邯郸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变化,滏阳河河道严重淤积,堤防工程老化失修,防洪标准降低,水质污染严重,昔日的“母亲河”成了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的臭水沟。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启动“母亲河”治理工程,对主河道进行扩挖、清淤、护坡,两岸实施绿化、亮化和雨污分流等综合治理,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不但提升了滏阳河的承载能力,还使滏阳河成为纵贯城区16.8km景观长廊。特别是谋划实施的滏阳河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实施河道整治、桥梁改造、两岸绿化、夜景亮化、截污治污、楼体包装等工程,营造了近水、亲水、乐水的优美环境,不仅提升了水在运行中的综合效益,还实现了城区段6.5km通航,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支漳河贯穿主城区东南部,全长31km,城区段 15km,流经市内多条主干道,是拱卫城市防洪安全,人工开挖的一条分洪河道。支漳河自1957年建成以来,一直未得到治理,加上当时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导致工程失修、堤防损坏、河道淤积,行洪能力降低至不足其设计能力的1/4,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防洪瓶颈,也成为破坏人居环境、损害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200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支漳河治理工程,按照防洪标准进行清淤疏浚,并结合园林景观要求进行绿化美化,初步在城区形成一条长9km,拥有亭榭、闸坝、观景平台和亲水栈道等游憩设施的宽阔景观带。随着治理的延伸,支漳河将逐步打造成提升城市品位的生态河、文化河、景观河,既能在必要时行洪,又能在平时拦蓄雨水发挥景观作用,成为人水和谐工程的一个典范。
3. 多措并举,引蓄水源,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水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稳定的水源保障,水生态文明无从谈起。根据邯郸水源形势和区域特点,坚持在稳定现有水源和开辟新的水源同时下功夫。
一是发挥引漳工程作用,提供稳定水源。漳河是邯郸市重要地上水补给源,是工、农业生产的命脉,在引漳上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方面对主要引水工程大、小跃峰渠进行配套建设,确保引水渠道通畅,并对全市大中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存蓄能力,一方面科学有序引水,通过努力,每年利用漳河水源3~4亿m3,不仅为生态水网提供灌溉水源,也保障了滏阳河长年有水,为城市水系提供了水源。
二是谋划实施引黄工程,开辟新的水源。邯郸市实施引黄工程,有着较好的水源条件、工程技术条件。早在1959年邯郸市就开始引黄灌溉,1960~1962年曾通水两年,灌溉面积590万亩,后因境外引黄干渠毁坏停用。邯郸市生态水网建成后,境内骨干河渠全部得以恢复,河南濮阳市88km引黄干渠已修至邯郸市边界,只需解决穿卫河工程和打通一些节点、修复部分渠道,即可将黄河水调进邯郸,工程相对简单,投资小、见效快,工程条件优越。2010年邯郸市筹措资金,实施河南段1.7km新开引渠、穿卫倒虹吸、邯郸境内6.2km新开、整修引渠等节点工程,使阔别40年的黄河水再次润泽古赵大地。
三是南水北调工程,注入水源生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纵贯邯郸西部80km,工程通水后每年分配邯郸水量3.52亿m3,必将为邯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也将成为一条靓丽的水生态风景线。为确保实现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配套工程 “双通水”目标,邯郸市全力推进各种专项迁建,优化施工环境,保障了总干渠工程顺利进行。积极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全面铺开工程建设。
4. 规划引领,建立机制,推进水生态文明永续发展
建设水生态文明,邯郸市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每个环节,实现水与人和谐相处,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规划引领,优化水资源配置。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用规划引领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前提。邯郸市先后编制 《水资源评价和综合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地下水保护行动实施方案》,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构建西部引漳、中部引江、东部引黄为主,结合雨洪水、中水、微咸水、地下水等为辅的水资源配置合理的供水体系,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和城市供水能力。
二是节约优先,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节约集约用水是实现人与水和谐的关键所在。邯郸市作为全国第3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编制实施了《“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邯郸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了雨水集蓄开发利用、咸淡水混浇、节水灌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年邯郸市又编制了《地下水压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将有力促进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以人为本,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人与水和谐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近年来,我们结合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形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意识。
四是制度保障,深入推进依法治水。国家相继制定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指标控制。邯郸市作为河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地区,先后出台了 《水资源管理条例》、《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邯郸市水网建设与保护条例》等6部地方水利法规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等指标列为年终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新上产业项目,落实水评制度,以水定产、定规模,限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以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作用,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梦是绿色梦、生态梦。建设水生态文明,实现中国梦,需要敬重自然、师法自然,推进水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