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

2015-12-26龚莉珏李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我院康复心理

龚莉珏 李哲

·心理护理·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

龚莉珏1李哲2

目的 探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SLQ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3周、6周观察组患者SLQS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老年脑卒中;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国家的步伐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人群中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现在脑卒中致死的病例在临床上已经极少发生,但是大多数生存患者治疗后均在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性障碍,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1]。为了探索更好的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措施,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5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外院头颅CT和MRI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7.3±7.6)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营养支持、补液支持等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对症治疗措施,同时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和体内酸碱平衡;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包括饮食、生活作息和康复训练在内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倾听患者主诉,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脑卒中发生的原因和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疾病发生时的症状特征,以及相关的治疗、转归和预后方面的相关知识;(2)对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加深脑卒中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减少和避免患者出现心理应激,消除患者可能出现的消极、悲观、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3)根据患者的不同生活背景采取相应的交流方法对患者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念,稳定患者情绪,杜绝非理性信念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心理和行为方式。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6周,分别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SLQ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单位:1 541101桂林临桂县六塘镇中心卫生院;2 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Q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QS评分比较(±s)

治疗后3周 6周观察组(n=25) 19.37±3.26 25.86±4.42 28.94±4.51对照组(n=25) 19.19±3.15 21.22±3.93 23.67±3.30 t 0.196 3.922 4.715 P <0.05 <0.05 <0.05组别 治疗前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LQ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周、6周观察组患者SLQ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并会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长时间的治疗过程更加重了患者在生理上需要承受的痛苦,进而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负担[2]。生理和心理方面承受双重压力,严重制约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3]。躯体功能、心理状态是否良好是衡量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判断依据,也可以直观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能引起患者躯体功能丧失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而且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4]。因此,积极开展心理干预介入治疗,尤其是开展包含认知行为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性心理治疗能够更加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吕文格[5]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心理强化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张东青[6]等研究指出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治疗期间给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LQ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陈业鹏.影响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存质量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47-49.

[2]杨娜,刘翠红,朱庆宇,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5-116.

[3]李会媛,孙海燕.脑卒中康复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163-164.

[4]杨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81-82.

[5]吕文格,耿春红,李素霞,等.强化心理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31-132.

[6]张东清,曾伟杰,熊丹.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6):757-759.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Living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Stroke

GONG Lijue1LI Zhe2,1 Guilin Lingui Six Town Center Hospital,Guilin 541101,,China,2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 541001,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living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stroke.MethodsA total of 50 cases patients with senile stroke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12 to Jan 2015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 group.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were given mental intervention additionally.After 6 weeks nursing ,Senile Life Quality Scale(SLQS)were used to evaluate patients life quality.ResultsAfter 3 and 6 week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LQS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benefit to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y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strok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enile stroke,Quality of life

R395.6

B

1674-9308(2015)12-026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2.218

猜你喜欢

我院康复心理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