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12-26江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腹腔镜

江疆

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江疆

目的 探究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指导巨脾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50例巨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LS组)和对照组(OS组),分别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结果 除手术时间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对比上,LS组均优于O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对比,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关键词】腹腔镜;巨脾;脾切除术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指标对比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血吸虫病的发病率有明显提高,巨脾发生率明显提高。从病理角度来说,由于巨脾周围的血管多,且与周围的脏器连接,这给手术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自1991年Delaitre[1]等人首次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其得到了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术式。为研究LS与OS(开腹手术)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好选择手术方法,我院特从2007年8月~2014年6月的巨脾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巨脾患者50例,所有患者术前经B超、CT确诊。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及意愿分成两组各25例,分别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LS组患者25例,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5.2±3.2)岁,其中:脾血管瘤1例、皮囊肿3例、淋巴瘤6例、炎性假瘤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OS组患者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6.0±2.9)岁,其中:脾血管瘤1例、皮囊肿2例、淋巴瘤5例、炎性假瘤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等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左侧垫高30°,建立CO2气腹,控制腹内压12~14mm Hg(1mm Hg=0.133kPa)。于脐部(A孔)、剑突和脐连线中点(B孔)、左锁骨中线和脾脏下缘交点(C孔)、左腋前线和脾脏下缘交点(D孔)分别穿刺10、5、12、5mm Trocar,必要时可于剑突下再穿刺一5mm Trocar,由A孔置入30°腹腔镜,B孔为辅操作孔,C孔为主操作孔,D孔为助手操作孔。

1.2.2 开腹脾切除术 取左肋缘下“L”形长16~25cm切口入腹,有脾周粘连者予分离,逐步分离脾胃韧带、脾结肠、脾肾、脾膈韧带,处理脾蒂,取出标本,如合并有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继续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放置引流,关腹。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研究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对比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来,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巨脾中,已经被公认为首先手术方式。多数学者认为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技术相比,具有切口或者Trocar孔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下床时间早、切口瘢痕小、美容等优势[2]。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如腹腔脓肿发生率较高,住院费用高等。

LS可以降低术后近期及远期肠梗阻的发生率,近期肠梗阻发生率降低,可能由于腹腔冲洗干净,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而远期肠梗阻发生率较低主要可能由于LS组避免了开腹手术时部分肠管暴露在空气中,残余感染纤维化、肠管与空气接触、纱布或者滑石粉与肠管接触,这些都是OS组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3]。

术后腹腔脓肿发生率低。笔者以为腹腔脓肿形成可能(1)由于腹腔积液未完全冲洗掉或者擦拭不完全,有残留。(2)未放置盆腔引流液,导致腹盆腔积液不能及时排除体外[4]。(3)术后抗生素未及时、有效的运用。而腹腔镜组手术,在宽广的视野下,能够充分冲洗,基本上可以积极避免残余感染的发生。

LS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腹腔镜是微创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微创基本要素包括,全身炎症反应轻、手术切口小、内环境稳定、手术创伤最小化。LS与OS相比,具有以上优点,因此对于巨脾,腹腔镜技术应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除手术时间外,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这三个指标的对比,LS组均优于O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1]Delaitre B,Blezel E,Samama G et al.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Surgical Laparoscopy,Endoscopy and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02,12(6)412-419.

[2]李建伟,郑树国,陈健,等.全腹腔镜巨脾和非巨脾切除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2):131-133.

[3]高远,林雨冬,张绍庚,等.手助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30-32.

[4]张杰.重度及重度以上脾肿大经腹腔镜脾切除术的预后与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9):55-58.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and Open Splenectomy

JIANG Jiang,Anhui tongli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Tongling 244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pen surgery and laparoscopic surgical procedures,guidance splenomegaly reasonable choice of surgical approach.Methods 50cases of splenomegaly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LS)and the control group(OS group),respectively,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Results In addition to the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hospital stay,recovery time of bowel function contrast,L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OS group,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aparotomy,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 better curative effect,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recovery fast.

Laparoscopic,Splenomegaly,Splenectomy

R657

B

1674-9308(2015)14-011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4.094

244000安徽铜陵市中医医院外科

猜你喜欢

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肝切除血管阻断方式的应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