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疗效观察
2015-12-26孙丽霞祝晓蕾王佳瑞
孙丽霞 祝晓蕾 钟 扬 王佳瑞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21)
不同剂量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疗效观察
孙丽霞 祝晓蕾 钟 扬 王佳瑞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缬沙坦口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房颤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我院确诊患有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左房扩大的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呋塞米安体舒通联合缬沙坦80 mg,1次/天口服降压治疗。观察组给予呋塞米安体舒通联合缬沙坦80 mg,2次/天口服,比较半年时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左房内径和左心室的重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左心房的内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且左心室的重构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加地好,各个指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剂量缬沙坦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房颤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不同,缬沙坦80 mg,2次/天口服降压效果好,抑制心肌重构效果好。
缬沙坦;房颤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心肌重构,即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厚和扩大,由此引起的心房颤动是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快速房颤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合并持续性的房颤,抑制心肌重构是目前临床上一直在探究的问题。目前,ARB类药物对左室重构研究比较热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对不同剂量缬沙坦的比较中,观察其临床获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经确诊的患有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左室扩大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年龄59岁。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及药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血脂、动态血压监测各参数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 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经利尿、降压等治疗心衰缓解后应用缬沙坦80 mg。每日晨1次口服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记录检查结果,观察半年。②观察组:观察组的患者入院后经利尿、降压等治疗心衰缓解后应用缬沙坦80 mg,2次/天口服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并记录,观察半年。
1.3 内容:患者入院时、治疗1、3、6个月,均测定BNP、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进行胸片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处理:将测定的数据录入SPSS 19.0数据库,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TG、LDL-C和TC的变化程度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变化比较(,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变化比较(,mm Hg)
组别 24hSBP24hDBP dSBP dDBP nSBP nDBP对照组 150±4.9 90±4.2 151±4.5 93±4.5 145±5.0 88±4.0观察组 135±4.5 80±4.0 137±4.6 84±4.1 127±4.3 74±3.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经和左室质量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经和左室质量指数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结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脏超声结果比较()
左心室重量指数对照组 40.20±4.2 60.20±2.1 12.20±1.2 13.1.±1.0 140.20±14.2观察组 38.5±2.1 50.20±4. 11.20±4. 12.2±1.2 128.20±1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左房内径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
3 讨 论
缬沙坦能够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减弱它对心血管的促收缩作用,改善心肌肥厚。使用缬沙坦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缬沙坦能够预防房颤电重塑[1-2]。持续性房颤主要是由于左心房的扩大。本研究表明,使用缬沙坦对治疗左心房的肥大有积极作用。高血压患者因为长期受到血压高的影响,左心室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表现出左心室的代偿性增厚及扩张等,即心室重构,这种情况是病变修复和心室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而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越发严重,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因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这种代偿性病变的改善是治疗的关键,也是评估治疗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血压做到较佳的控制,对于心室重构的逆转也应是一个重要方面。血压具有“双峰一谷”现象[3-5]。缬沙坦的半衰期为6 h,通过2次/天服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双峰”现象,从而使血压平稳理想,达到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因而能有效预防房颤电重塑,改善心功能。但本实验入组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均140/90 mm Hg以上,以防夜间血压过低引发脑卒中及心血管不良事件。
[1]杨巍,李雪斌,梅育嘉.螺内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重构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0,39(21):2963-2965.
[2]黄晓真,张梅,张运.经食管超声研究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冠脉血流储备的作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22 (1):26-28.
[3]Hermida RC,Ayala DE,Mojón A,et al.Morning surge,dipping,and sleep-time blood pressure as prognostic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risk[J].Hypertension,2013,61(1):e3.
[4]刘芳超,黄建凤.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7):5066-5068.
[5]Li Y,Thijs L,Hansen TW,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in 5645 subjects from 8 populations[J].Hypertension, 2010,55(4):1040-1048.
R544.1;R541.6
B
1671-8194(2015)08-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