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研究

2015-12-26徐国钧顾国达李建琴

中国蜂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出口量蜂蜜竞争力

徐国钧顾国达李建琴

(1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福州350002;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27)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研究

徐国钧1顾国达2李建琴2

(1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福州350002;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27)

中国蜂蜜产量增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同期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本文在分析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已修正的CMS模型对1992~2013年中国蜂蜜出口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蜂蜜出口市场分布过于集中、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此,应通过拓展和分散出口市场,创建品牌提升质量,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蜂蜜生产和出口。

蜂蜜;出口贸易;CMS模型;影响因素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生产国,2012年存养蜜蜂890万群,生产蜂蜜43.6万t,约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27.4%。1992~2012年间中国蜂蜜生产量年均增长6.9%,大大高于世界同期2.0%的增长率。但是,同期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却大大低于世界增速,1992~2013年世界蜂蜜的总出口量和总出口额分别增长了104.80%和500%,但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仅增长36.21%和208.75%,导致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由30.98%和28.94%下降到21.96%和12.69%①。为什么中国蜂蜜生产量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水平的前提下,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却大大低于世界水平,导致中国蜂蜜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已有对我国蜂蜜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中国蜂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而采用不同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如顾国达、张纯首先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和综合竞争力指数进行研究[1];刘庆博、刘俊昌从价格、质量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和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2]。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蜂蜜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出口价格上最具优势,但是在质量水平上不具备竞争力;二是对影响我国蜂蜜出口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如刘志城对中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产量和出口量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在样本区间内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3]。周灏、祁春节用协整关系得出我国蜂蜜出口美国的价格波动是由整个世界蜂蜜市场出口价格的波动引起的,而非美国对华蜂蜜反倾销所致的结论[4];刘朋飞、李海燕分析了技术壁垒(TBT)对我国蜂蜜出口的影响,认为技术壁垒具有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相结合的双重控制机制及连锁效应[5]。

显然,已有的相关研究未能解释在中国蜂蜜产量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前提下,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现象。由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简称“CMS模型”)能较好地将竞争优势理论纳入贸易增长的结构框架中来分析产品的出口增长和波动的原因,国内不少学者利用CMS模型对林产品[6]、畜产食品[7]等进行了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采用CMS模型对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的增长性和波动性进行实证研究。为此,本文应用修正的CMS模型从市场规模效应、市场分布效应、出口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对1992~2013年中国蜂蜜的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找到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我国蜂蜜生产和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的第二部分为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的特征分析,第三部分是CMS模型介绍和数据来源,第四部分为模型测算结果及其分析,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2 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世界及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蜂蜜出口存在增速低、波动大、市场集中度高等特征,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下降、出口不稳定、易受主要出口市场变化的影响。

2.1 中国蜂蜜出口增速低于世界蜂蜜出口增速

从图1和图2看,1992年世界蜂蜜总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28.13万t和3.38亿美元,2013年世界蜂蜜总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加到57.61万t和20.28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04.80%和500%,年均增速分别为4.99%和23.91%;但1992~2013年中国蜂蜜出口量由10.17万t增加到12.49万t,增幅仅为36.21%,年均增速1.72%;出口额由0.80亿美元增加到2.47亿美元,增幅仅208.75%,年均增速为9.94%。由于中国蜂蜜出口增速低于世界蜂蜜出口增速,导致中国蜂蜜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份额由1992年的30.98%下降到2013年的21.96%;出口额的份额也由1992年的28.94%下降到2013年的12.69%②出口额和出口量的增长率、出口份额占比经作者计算而得,原始数据来源于FAO.http://faostat.fao.org/和UNcomtrade.http://comtrade. un.org/,2014年12月9日。。

2.2 中国蜂蜜出口波动大于世界蜂蜜出口波动

从图1和表1看,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蜂蜜总出口量比1996年下降了8.47%,这也是1992~2013年间的最大降幅;而当年的中国蜂蜜出口量仅为48217t,比1996年下降了42.28%。2002年世界蜂蜜的总出口量比2001年上升12.36%,但中国蜂蜜的出口量为79808t,比2001年下降了28.30%,其中对欧盟出口下降达81.59%,对美国出口下降52.35%。2007年,世界蜂蜜的总出口量下降4.61%,但中国蜂蜜的出口量为64354t,比2006年下降了20.62%,其中对美国蜂蜜出口下降了56.95%。显然,中国蜂蜜出口波动大于世界蜂蜜出口波动,尤其是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市场的出口波动更大。

图1 1992~2013年世界和中国蜂蜜出口量及中国占世界的份额

图2 1992~2013年世界和中国蜂蜜出口额及中国占世界份额

表1 1992~2013年中国蜂蜜出口的主要市场分布情况(以出口量计)单位:%

2.3 中国蜂蜜出口市场集中度依然很高

从出口市场分布来看,1992年中国蜂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为31个,随着市场准入机会的增加和贸易环境的改善,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2013年中国蜂蜜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为59个。但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依然很高,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美国等10个国家,对这10大市场的出口量占中国蜂蜜总出口量的90%以上,最高的是1999年达98.72%。其中,欧盟、日本、美国这三大市场更是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的重中之重,出口份额始终保持在75%以上,最低的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75.22%和79.57%;最高的2000年和1999年分别为94.88%的94.44%。而2012年和2013年,仅欧盟和日本两市场的占比分别为84.92%和88.16%(见表1)。

3 CMS模型介绍及数据来源

3.1 CMS模型介绍及引用

Tyszynski(1951)最早提出了CMS模型,将一国产品出口增长分解为4个部分:市场规模效应、出口市场分布效应、出口产品结构效应和出口竞争力效应。CMS模型核心假定是如果一国的某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变,它的市场份额也应当不变。因此,一国的某产品出口的实际变化与保持原有份额之间的差额,一定是由于市场分布、产品结构或竞争力变化所引起的。该模型提出后,Jepma(1986)、夏晓平(2010)等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完善[8-9,7]。修正的CMS模型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分析工具,广泛运用于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增长的成因、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国家或地区出口战略与政策等研究中。模型的具体形式如式(1)所示:

(1)式中,V是出口国出口总额或出口总量,上角标1和2表示时期,下标i和j分别表示出口的产品和地区。Vi表示出口国出口i产品的金额或数量,Vij表示出口国出口i产品到j国的金额或数量,r表示世界进口增长率,ri表示i产品的世界进口增长率,rij表示j国进口i产品的增长率。

其中,r V1是市场规模增长效应,表示世界总需求变动对一国出口的影响;∑(ri-r)Vi1是出口的产品结构效应,表示世界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动对一国出口的影响;∑∑(rij-ri)Vij1是出口市场分布效应,表示各个进口市场需求结构的相对变动对一国出口的影响;∑∑(Vij2-Vij1-rijVij1)是残差项,一般将其归为出口竞争力效应,表示一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化对其出口影响。

由于本文只研究蜂蜜这一种产品,所以不考虑产品结构,可采用仅针对单一产品的CMS模型,如式(2)所示[7]:

在(2)式中,V是中国蜂蜜的出口总量或出口总额,上角标1和2表示时期,下标j表示蜂蜜出口的地区。Vj表示中国蜂蜜出口到j国的数量或金额,r表示世界蜂蜜的进口增长率,rj表示进口国j进口蜂蜜的增长率。

在(2)式中,假设中国蜂蜜有n个目标出口市场。等式左边表示第2期和第1期中国蜂蜜出口量或出口额的变化。等式右边第一项为市场规模效应,衡量中国蜂蜜的出口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世界贸易规模扩张引起的,其中暗含假设中国蜂蜜出口在世界贸易中保持固定的市场份额,所以,当蜂蜜的世界贸易规模扩张,即r>0时,中国蜂蜜出口增加;当蜂蜜的世界贸易规模收缩,即r<0,中国蜂蜜出口减少。等式右边第二项是市场分布效应,表示各个出口市场贸易规模的相对变化引起的中国蜂蜜出口的变化,当j国的蜂蜜进口增长率rj>r时,分布效应为正;反之,若rj<r,分布效应为负。等式右边第三项是出口竞争力效应,是两个时期中国蜂蜜的出口变化中除去市场规模效应和市场分布效应之后剩下的出口竞争力残差效应,这种残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等价于中国蜂蜜的出口竞争力,即中国蜂蜜综合的出口优势和能力。

3.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联合国统计署的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的天然蜂蜜,0409类。考虑到欧盟对中国蜂蜜进口贸易采取统一的标准和行动,选取欧盟作为一个样本市场,统计数据是目前欧盟28个成员国的数据总和。同时,选取日本、美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加拿大、印度、南非、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作为中国蜂蜜出口的样本市场。1992~2013年间,中国对这10个国家或组织的蜂蜜出口量分别占中国总出口量的90%和以上(见表1),所选择的样本市场具有很强代表性。

考虑到国内同行在做蜂蜜贸易情况报道时大多采用数量单位,同时为了剔除通货膨胀和货币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以t或万t为单位的进出口量数据,而不是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额数据。文中所用的原始数据来源除特别说明以外,其余均来自于FAO.http://faostat. fao.org/和UNcomtrade.http://comtrade.un.org/。

表2 中国蜂蜜1~4期的平均出口量(单位:t)

4 模型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在运用CMS模型对中国蜂蜜出口波动原因的实证分析时,为平滑个别年份数据剧烈波动的影响,分别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2002年的“欧盟禁进”、美国反倾销调查复审裁定、2007年“中国制造”风波,2008年金融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中国蜂蜜出口贸易的政策为依据,将样本时间区间(1992~2013年)平均划分为四期:1992~1996年为第1期、1997~2002年为第2期、2003~2007年为第3期、2008~2013年为第4期。为了更真实地反应中国蜂蜜出口量波动的情况,每一期蜂蜜的进出口量均采用了年度平均值(见表2)。

4.1 市场规模效应对中国蜂蜜出口的影响

从表3看,第2期与第1期相比、第3期与第2期相比、第4期与第3期相比,世界蜂蜜的总体进口增长率分别为18.58%、17.71%、18.03%,正的增长率导致了正的市场规模效应。从表4的CMS测算结果来看,第2期与第1期相比、第3期与第2期相比、第4期与第3期相比,中国蜂蜜出口的市场规模效应都为正向效应,即世界蜂蜜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张拉动了中国蜂蜜出口的不断增长,使中国蜂蜜出口的增长量分别为17126t、16007t和14427t;贡献率分别为958%、154%和67%。这符合CMS模型中,给定中国蜂蜜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不变,中国蜂蜜出口量随世界蜂蜜市场规模增长而增加的假设。

表3 第1~2期、第2~3期、第3~4期世界以及各个国家和组织的蜂蜜进口增长率

表4 1992~2013年中国蜂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CMS模型测算结果

4.2 市场分布效应对中国蜂蜜出口的影响

从模型的测算结果看,市场分布效应对中国蜂蜜出口的拉动作用较弱。从表4看,第2期与第1期相比出现负向效应,使中国蜂蜜出口减少2180t;贡献率分别为-122%。从表3看,在10个贸易市场中,只有美国和泰国的蜂蜜进口增长率高于世界水平,具有正的分布效应。但受美国反倾销政策的影响,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反而下降了6853t。而泰国市场进口增长强劲,但由于第1期的基数小,仅为246t,对中国蜂蜜的进口量仅贡献123t。其他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降低,最终导致了负的市场分布效应。第3期与第2期相比,在10个贸易市场中,美国、加拿大、印度和南非的蜂蜜进口增长率高于世界水平,具有正的分布效应。而其他市场的增长率相对降低,只对市场分布效应贡献833t,对中国蜂蜜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8%。第4期与第3期相比,在10个贸易市场中,美国、俄罗斯和泰国的蜂蜜进口增长率高于世界水平,具有正的分布效应。但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由第三期的20351t下降到395t,2009至2011年,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为:73t、579t、1300t,2012、2013年更低至为1t和22t(见表1),完全退出美国市场。最终导致了负的市场分布效应为-7096t,出口贡献率为-33%。其原因是:从1993年10月起,美国政府多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进行反倾销调查。2001年9月28日,美商务部公布对我蜂蜜反倾销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蜂蜜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25.88~183.85%;2007年8月2日和2012年11月19日都做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维持对从中国进口的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虽然我国蜂蜜出口所依仗成本低的优势依然存在,但近年来,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而美国对中国蜂蜜的反倾销率依然保持着高税率。2001年9月美国对阿根廷蜂蜜裁决的反倾销税率为33~61%,反补贴税率为6%。但在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规定,从7月1日起对阿根廷五大主要的蜂蜜出口公司征收0~0.87%的倾销税率,所有出口商反补贴(CVD)税率均为0.57%。这一政策的改变,使得中国蜂蜜在美国市场上完全失去了竞争力,也彻底关上了中国蜂蜜出口美国的大门。由以上分析可知:说明中国蜂蜜出口的市场分布效应很差,对核心市场出口所占比重过大使中国蜂蜜出口增长的稳定性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表5 主要进口国或组织关于进口蜂蜜氯霉素残留量规定的变化情况(单位:ppb)

4.3 出口竞争力效应对中国蜂蜜出口的影响

从模型的测算结果来看,1992~2013年间,中国蜂蜜出口的竞争力效应从极其低谷中开始回升。从表4看,第2期与第1期相比,出口竞争力效应出现非常显著的负向效应,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减少16730t;贡献率分别为-936%,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蜂蜜出口的竞争力极差。究其原因:1995年8月中美签订了蜂蜜反倾销“中止协议”,中国蜂蜜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和价格都受到了限制。1997年,由于美国商务部制定的“参考价”远高于市场价,加上欧洲和日本客户的大肆压价,中国蜂蜜出口全面受阻。当年,中国出口欧盟、日本、美国的蜂蜜分别比1996年下降了30.92%、42.19%和57.81%。

第3期与第2期相比,出口竞争力效应继续下滑,使中国蜂蜜出口减少16730t;贡献率分别为-262%。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蜂蜜出口竞争力越来越差了,最终导致第3期中国蜂蜜的平均出口量明显下降了10351t。分析其原因是:(1)2002年,世界蜂蜜的总出口量比2001年上升12.36%,但中国蜂蜜的出口量仅为79808t,比2001年下降了28.30%。其中欧盟下降81.59%,美国下降52.35%。这是因为在2002年1月31日,欧盟宣布终止我国包括蜂蜜在内的所有动物源性产品进口(简称:欧盟禁进),同时,欧盟将蜂蜜中的氯霉素残留量标准由5ppb提高到LC-MSMS检出限水平的0.1 ppb(即不得检出)[5]。由此在国际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美国也将蜂蜜中的氯霉素残留量标准由5ppb提高到0.3 ppb。还好,日本在2002年继续维持蜂蜜中的氯霉素残留量标准50ppb,使得当年中国蜂蜜出口日本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47565t,比2001年上升26.27%,占中国当年总出口量的62.22%。但2003年将蜂蜜中的氯霉素残留量标准提高到5ppb,出口量就下降到35753t。毕竟日本执行的氯霉素标准比欧美低,使得2004~2007年日本成为中国蜂蜜出口的最主要市场,出口量维持在3.4~4.1万t之间(见表5、表1)。(2)而2003年和2004年,受欧盟禁进的持续影响,中国出口欧盟的蜂蜜为:3250t和436t,只占中国蜂蜜总出口量的3.86%和0.54%(见表1)。这说明决定竞争力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出口蜂蜜的品质和质量,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市场的要求,同样会丧失了所有的竞争力效应。(3)2007年,受到美国次级贷危机、“中国制造”风波以及美国维持对从中国进口的蜂蜜征收反倾销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年中国对美国蜂蜜出口量11339t,下降了56.95%。2008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美蜂蜜的出口量继续下滑到9859t。(4)中国新的《蜂蜜国家标准》GB 18796-2005在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因为增加了“蜂蜜的真实性要求”条款,一时有效遏制蜂蜜掺杂使假的势头,使得国内蜂蜜的原料收购上涨近一倍,出口货源趋紧。加上劳动力、生产、检验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出口价格相应提高。2006年蜂蜜出口平均单价1298美元/t,同比提高31.1%。(5)除了上述原因外,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几年,中国蜂蜜的出口量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第4与第3期相比,出口竞争力效应从低谷中开始回升,平均出口量增加14248t,贡献率为66%。特别是中国蜂蜜出口欧盟这几年的平均量高达56528t,其原因是:(1)在2002年欧盟禁进后,国家商务部、农业部、质检总局以及社会各界统一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培训蜂农、规范蜂群用药、加强监控,迅速地降低了我国蜂产品中的抗菌素残留。在经欧盟严格检验后,2005年1月中国蜂蜜开始重返欧盟市场并迅速得以恢复,从2007年的10100t,快速上升到2012年64438t,2013年更是高达79329t,占当年中国蜂蜜出口总量的63.51%。说明中国蜂蜜出口贸易完全走出2002年禁进欧盟的阴影,中国高品质的天然蜂蜜再次受到欧盟的青睐。(2)2006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新的食品进口控制标准——“肯定列表制度”,列表对进口我国蜂蜜的氯霉素残留标准提高到0.5ppb的水平(见表5),但还是高于欧盟的0.3ppb的水平,使得中国蜂蜜继续维持着日本的市场份额。

4.4 其他效应对中国蜂蜜出口的影响

根据CMS模型的结果分析,受市场规模效应的影响,世界蜂蜜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拉动了中国蜂蜜出口的不断增长;但由于中国蜂蜜出口的市场分布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很弱,使得平均出口量持续下降,只是到了2010年之后,随着出口竞争力效应的回升,中国蜂蜜的出口量才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由于CMS模型仅从中国蜂蜜出口情况来分析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因此,没能分析影响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即国内蜂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对蜂蜜出口产生的市场转移效应。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国内居民对蜂蜜的需求也逐年上升,而且消费者对蜂产品的需求由过去单一的蜂蜜,发展为多品种的单花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且消费量逐年增多。2002年中国内销蜂蜜18.9万t,超过美国的16.6万t③美国消费量经作者计算而得,原始数据来源于FAO.http://faostat.fao.org/、UNcomtrade.http://comtrade.un.org/和2013年《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http://www.china-bee.com/bee/news/xinwenzhongxin/2014/1222/4049.html 2014年12月22日。,真正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蜂产品消费国。客观上,以出口为主的中国蜂蜜产品转向出口和内销并重,也是导致中国蜂蜜产量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前提下,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而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应用修正的CMS模型从市场规模效应、市场分布效应、出口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对1992~2013年中国蜂蜜的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蜂蜜产量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前提下,中国蜂蜜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速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蜂蜜出口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市场分布过于集中、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进口市场如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政策对中国蜂蜜出口影响明显;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中国出口蜂蜜质量没有达到目标市场要求,中国蜂蜜出口竞争力下降;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及其对蜂蜜类保健产品需求的增长对蜂蜜出口产生市场转移效应,减少了中国蜂蜜的出口。

5.2 政策启示

5.2.1 拓展出口市场。鼓励出口企业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广大海外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效防止市场分布过度集中产生的贸易风险。同时,支持已经具备技术积累和经济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蜜粉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办蜂场和企业,生产的蜂产品直接销往他国或输回中国。

5.2.2 提升蜂蜜质量。政府部门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尽快统一、修改和补充蜂产品质量标准中某些不合理的条款。从税收、财政、信贷、保险等政策促进蜂业向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运作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对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控制,努力创建品牌,既提升产品附加值,又化解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的影响。

5.2.3 强化应对机制。改革蜂业管理体制,建立适合我国蜂业国情并能与发达国家接轨的蜂业管理体制。对内,这个机构应有宏观决策的权威性和组织协调职能;对外,服务蜂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并与国内外行业组织发展合作联系。针对进口国的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措施,协调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加以应对。

[1]顾国达,张纯.我国蜂蜜出口竞争力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7: 60-64.

[2]刘庆博,刘俊昌.我国蜂蜜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5:13-22.

[3]刘志城.我国蜂蜜产量与出口量关系的协整分析.蜜蜂杂志, 2011,1:14-15.

[4]周灏,祁春节.美国对华蜂蜜反倾销效应分析.生态经济, 2010,7:119-124.

[5]刘朋飞,李海燕.技术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11:99-104.

[6]张寒,聂影.中国林产品出口增长的动因分析,1997—2008.中国农村经济,2010,1:35-44.

[7]夏晓平,隋艳颖,李秉龙.中国畜产食品出口波动的实证分析一基于需求、结构与竞争力的三维视角.中国农村经济,2010,10: 77-85.

[8]Tyszynski,H.WorldTradeinManufacturedCommodities: 1899-1950.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Social Studies,vol. 19,No.9(1951),pp.272-304.

[9]Jepma,C.J.Extensions and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of the Constant Market Shares Analysis:The Cas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s.UniversityofGroningen,No.6(1986),pp.47-48.

Analysis of honey export trade of China based on CMS model

Xu Guojun1Gu Guoda2Li Jianqin2
(1.College of Bee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350002,China;2.College ofEconomic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Although the incremental speed of honey production in China was greater than the world average,the honey exportation amount and the incremental speed were far less than the world average.The proportion of honey exportation in China to the world honey trade gradually went down.The honey exportation amount from 1992 to 2013 was analyzing by using modified CMS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main reason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exportation proportion,which were fewer honey exporting destination markets,competitive ability decrease,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market.Therefore,expending and developing the exportation markets,enhancing brand value and trades organization influence may improve the exportation and production of honey in China.

honey;exportation trade;CMS model;influence factor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JY072)

1.徐国钧,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蜂业经济研究;2.顾国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管理研究;3.李建琴,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规制经济和行业组织研究。

①生产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出口份额占比经作者计算而得,原始数据来源于FAO.http://faostat.fao.org/和UNcomtrade.http://comtrade. un.org/,2014年12月9日。

猜你喜欢

出口量蜂蜜竞争力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2020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出口概况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蜂蜜”CP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化肥出口量价齐降
不翼而飞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