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不同转色方法对比试验
2015-12-26王增洪
王增洪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100)
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不同转色方法对比试验
王增洪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龙岩 364100)
在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取得突破后,菌棒转色好坏,直接关系到出菇产量的高低,如何确保香菇菌棒安全转色且提高种菇经济效益成为广大菇农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如何提高菌棒抗逆能力、培养气生菌丝、适时促进气生菌丝倒伏、保护菌棒不受其他杂菌侵染方面进行了传统转色技术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发现,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可以明显提高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转色的安全性,提高经济效益。
反季节香菇;人工控制;安全转色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地处东经 116°25′~117°05′,北纬 24°23′~25°05′,海拔180 m,年平均气温20.1℃,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温度39.2℃,日夜平均温差11℃~12℃,年平均降雨量1 600 mm~1 700 mm。
1.2供试菌株
L26,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1.3试验配方
每千袋配料:杂木屑(干) 850 kg、麦皮200 kg、玉米粉20 kg、红糖11 kg、石膏粉11 kg、石灰3.5 kg、轻质碳酸钙3.5 kg、KH2PO42 kg、MgSO45 kg,pH值自然。
1.4菌棒制作
栽培袋用15 cm×65 cm×0.04 cm低压聚乙烯折角袋,每袋装干料1.1 kg。其它按常规进行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制作2 000袋菌棒。
1.5试验方法
1.5.1传统的转色技术
菌棒生理成熟后由室内搬到菇棚,进行炼筒,在适宜的温度(18℃~23℃)进行破袋、脱袋,边脱袋边排筒边盖膜,培养气生菌丝,然后每天通过薄膜的掀盖迫使气生菌丝倒伏,分泌色素进行转色。
1.5.2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
(1)练筒
当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有30%~50%菌筒表面出现瘤状突起,接种穴表面开始有红棕色斑块时,选择晴朗天气,把菌筒从室内转到室外菇棚练筒,视菌筒成熟度一般练筒7 d~15 d。
(2)破袋
通过7 d~15 d的练筒,菌筒基本适应大气环境,即可进行“丫”字破袋,进行第2次练筒,经过2 d~3 d破袋伤口即可愈合。
(3)脱袋
当伤口愈合后,选择晴朗天气,适时脱袋,同时畦上搭小塑料拱棚,注意边脱袋边盖膜,防止菌棒脱水,促进气生菌丝生长。
(4)人工控制菌筒安全转色
经过2 d~3 d当气生菌丝长至2 mm~3 mm时,上午进行第1次喷施1%石灰水,下午进行第2次喷药,用25%多菌灵800倍液喷施;第2天上午进行第3次喷施2%石灰水,下午进行最后一次施药,使用1‰KMnO4喷施。注意前后4次用药必须在2 d之内完成,喷药前后必须通风20 min~30 min。
(5)人工调湿促转色
4次用药完毕后,第2天即开始人工泼浇2次水,第3天进行3次,第4天进行4次,第5天进行5次~6次,以后每天进行5次~6次,连续进行10 d~12 d,即可完全转色,此时菌皮呈现红棕色,有光泽,这是香菇高产的象征。
随机抽取600袋,分2个处理,即传统的转色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次重复100袋,观察转色情况,对产量、产值、经济效益进行统计分析(为便于统计分析分别用处理A、处理B代表传统的转色组与人工控制安全转色组)。菇棚高2.5 m,掌握“二分阳八分阴”的原则,采取统一的出菇管理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的转色效果对比
不同处理的转色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的转色效果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B比处理A提早2 d完成转色,转色成功率高4.3%,转为红棕色的菌棒增加3.6%。
2.2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出菇、效益比较
2.2.1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出菇量比较
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出菇量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出菇量比较表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B比处理A菌棒的平均产量高7.5%,生物学效率高4.6%。
2.2.2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产值、效益比较
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产值、效益比较情况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B比处理A菌棒的平均产值高7.5个百分点。处理B的投入产出比1∶2.8,比处理A的投入产出比(1∶2.5)高出12个百分点。
表3 不同转色方法处理的菌棒产值、效益比较表
3 小结与讨论
在中低海拔地区进行反季节香菇栽培时,传统的转色技术、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均可应用,转色成功率均在90%以上,传统的转色技术对初学者较难掌握。
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可在中低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栽培中大力推广应用,具有转色成功率高(比传统的转色技术高4.3%),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强,初学者易掌握的特点,同时因正常转色的菌棒数增加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人工控制安全转色技术中可以放心使用多菌灵的主要根据是:据“中国食品产业网”2008年发布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中病虫害控制措施》第4条第3款明确规定,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多菌灵名列其中;据“中国农药网”2008年发布的《常用农药杀菌剂使用方法》指出:多菌灵是一种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的作用,对高等动物低毒,对鱼类、蜜蜂安全,用药浓度50%的多菌灵600倍~800倍,安全间隔期15 d。
多菌灵的理化性质:对酸碱不稳定,遇酸碱容易分解失效;在喷施药液过程中所使用的浓度、安全间隔期、用药顺序、人工调湿等措施都足以降解多菌灵;在配方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石灰,不但可软化培养料,调节pH值,防止杂菌的作用,还可分解残留的农药。
S646.1A1003-8310(2015)05-0082-02
10.13629/j.cnki.53-1054.2015.05.021
王增洪(1967-),男,大专,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E-mail:wangzenhong@126.com
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