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生突发情况的艺术
2015-12-26罗仕华
罗仕华
个体心理差异是教师艺术处理学生问题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根据具体情境,针对不同的问题,从爱出发,做出“热”“冷”不同的艺术处理,让情况朝着有利于教育理想的方向转化。
一、“热”处理方式的实践和思考
笔者曾因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了“热”处理方式很好地处理了一件突发事件而大受其益。2006-2007学年我担任八(4)班班主任,在我班中有个叫小张的男生。他聪颖过人,可惜没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要求松散;又向来争强好胜,调皮捣蛋,爱出风头。为了管住他随意性强的特点,我破格让他当上了纪律委员,希望能以责任意识来拘束他的行为。但可惜,小张也只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三把火过后,立即就现了原形。即使我费尽唇舌,软硬兼施,也收效甚微。一天的自习课,我刚开完会,绕道教室后门看看情况。一看,发现小张坐在管理干部的位置上,却嬉皮笑脸地和下面的某些男生调笑戏谑。我顿时火冒三丈,立马把小张领进了办公室。面对着小张,想想自己在他身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完全不相应的回报,气愤和委屈让我的双眼憋得通红。这时,我却从他低垂的平时玩世不恭的脸上发现,他眼中居然出现了少见的愧疚之情。我心中一震,顿感一个难得的好的教育时机到来了。我不批评他的错误,我只告诉他,我作为班主任,是花了多少心血、时间整顿班风;告诉他我让他做班干,是因为我对他怀着多么大的希望和信心;我又是多么的痛心,看见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暴自弃。他的头越垂越低。
最终,我的真情、热忱打动了他。他的妈妈后来告诉我说,小张回到家就说,心里有一团火在霍霍地燃烧,再也不觉得前路茫然了,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何方了。
小张的转变让我大受启发:扰乱课堂秩序、屡教不改并非他真心所为,而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想目标作为行动引导,他不清楚自己的潜力而对自己心生失落。假如我从把他揪到办公室来的那刻起,就认定他是一个教无可教,不再值得沟通的孩子,对他不予理睬,不予处理,只会让他认为老师无能,以后更肆无忌惮;若对之冷嘲热讽,或拍案怒骂泄愤,又势必会与争强好胜的他发生尖锐的矛盾,甚至步入无可沟通的境地,到头来只能是为家庭、学校、社会多创造了一个悲哀。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严肃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题。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和屡教不改的违纪行为的。运用这种处理方式应注意:(1)不要长时间中断教学。(2)批评应清楚而肯定,不要有粗鲁和威胁性语言,避免出现“顶牛”现象。(3)批评应围绕一个中心,不要多方非难,要特别避免出现“波浪效应”,即不因指责一个学生而波及全班。(4)教师应避免苛刻而大动感情的指责。
二、“冷”处理方式的实践和思考
与热处理逆向而行的是冷处理。
不成熟的我曾经遇到脾气暴燥的学生,血气方刚的我想当然地狠狠教训,却只得到学生的怨气与不服。经过反思的我,在2009-2010学年新接手九(4)班班主任时调整了方法,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班中有位学生叫小陈,他的特点我早有耳闻:学习上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尊心特别强,容不得意见看法;脾气暴燥,易生无名火。刚接手不久,该生就给我出难题了,我曾亲眼目睹,他在上课铃响时猛力推踢教室后门;又有任课教师反映,他上课忽然无端拍桌,扰乱课堂,批评教育,反倒被瞪冷眼。我考虑到直接沟通有困难,我就先找来小陈的好朋友,让他们委婉地给小陈暗示、提醒,而我则等待着更好的沟通时机。一天我的课堂上,小陈与前面同学耳语两句后,忽然猛力一拍桌子,全班皆惊。我顿了一顿,平静了心情,微笑地对学生们说,看来小陈对于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有个人心得急于表达,我们请小陈同学站起来谈谈吧。小陈站起来了,但目无表情,我微笑着凝视着他,他却突然把笔往前一摔。我还是忍住了气,笑笑说,小陈同学的心情比较激动,我们先让他冷静一下,整理一下思绪吧。这时学生们才重新收拾心绪来继续上课。下课铃响了,我不动声色地吩咐小陈的好朋友放学后把小陈带到我的办公室来。我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分析这件事情的错对,而是请小陈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老师,面对这件事情,你该怎么做?如果老师的反应和你一样强烈,那会导致怎样的局面?这个局面确实是你想要的吗?同学会怎样看待你?你真的可以毫不在乎同学、老师的目光吗?成绩确实保持着中等偏上,但比较一下七八年级的情况,你就甘心落后了吗?我们就这样平心静气地,一步步地按着我设想的问题前进,我也耐心安静地倾听他的想法,他的态度也由一点抗拒到后来的完全放松。后来的表现证明了他一步步地接受着我的建议,逐渐地学习控制情绪,和同学交好,认真听课。
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