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化途径浅析
2015-12-25张春霞
张春霞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它源于口语,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完善。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语言,同口语最明显的区别是适应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并遵循语言规律。教学语言包含有声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板书语言;从教学环节上分,又可分为导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结语等。对于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更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在生动开放、富有人文性的课堂环境中迅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与创造能力。
一、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语文是一种兼具人文、科学、欣赏、娱乐、生活等多方面价值的学科,所以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除了要具备教学语言规范、形象、鲜明等普遍性特点,还应有本学科的特殊要求。
1.生活性
文字的产生源于口语,源于生活,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更是要借助于口语来传授。中职生入校时的文化基础普遍偏弱,语文教师在讲课时就不能一味宣读教材上的文字,而应结合时代信息,将教材上经过艺术加工的字句转化为易于被学生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当然,这种教学中的口语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口语,而是将生活中为学生熟悉的口语与书面语有机结合,将道理简明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口语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衔接教学环节、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使用口语时要注意用词不能粗俗、方言不宜多、避免不良的口头禅。
2.科学性
中职学生处于成长期,在言行上会不知不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深刻影响。不同于1+1=2那么确定,语文教材的内容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事物可以由不同的字词来表达、描述,甚至一些作品追求一种“意会”的境界,不同语文程度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要准确、清楚地表达核心思想与含义,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找到最科学、最具代表性的词语来讲解。同时要求发音精准、语法规范、逻辑清晰、主旨明确、字词精练、严谨得体,在语言文字、语意、表达内容方面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语言范例。
3.趣味性
教师的语言是否生动活泼,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前提。生动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同样一件事,一般人口语会描述“这么做多余”,而有过古文知识的人会说“画蛇添足”,不仅简明扼要而且有寓意;诗人的语言则会更立体化:“给金子镀上金子。”所以语文教师要适当使用一些趣味性语言,将一些名言警句、诗词谚语,甚至笑话、顺口溜、歇后语、舶来语、网络语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寓教于乐。需要注意的是,一不要使用挖苦性的趣语,二要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趣语的使用只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不能喧宾夺主,尤其不能为趣味而趣味,追求表面的热闹。
4.艺术性
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美感和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更优美、更有文采,使学生上语文课成为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接受对象、学习程度,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叙述、说明、议论、修辞、抒情综合运用,句式富有变化,长与短、骈与散、平叙与倒叙、婉约与豪放相结合,使语言跌宕起伏、明快又严谨、简明又文雅,如此艺术化的语言才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求知欲,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二、语文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简洁准确
教学语言一定要言简意赅、严谨缜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解析能够层层推进直达核心,见解新颖深刻;能够将丰富的内容以寥寥数语形象直观地进行描述。如在介绍“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不是叙述完整的故事,而是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瞬间便明白了要点,并能自己联想出故事大意。这样的语言最受学生欢迎,也能够有效地将教材上的知识与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要注意的是,在追求语言简洁精炼的同时,还要能准确无误地表达,正如韩愈所言“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
2.富有美感
语文教学语言的美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美。用词优美文雅,能够让学生如沐春风,感受到我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二是声音的美。具体如语调、语速、语音,抑扬顿挫、清晰流畅、情感丰富,如音乐般令人心情愉悦,并且快慢适中,并给人以充分思考、联想、感悟的空间。这样的语言能够在短时间内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3.直观形象
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教材,能够将教材内容活化于学生眼前,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的语言越是风趣形象,学生的思维就越是活跃,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也越是顺畅,从而在脑中形成画面,对书本上的文字产生镜头感、现场感。如此,学生便不会在课堂上感到疲倦,吸收到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4.真切友善
虽然师生是教与学的关系,但如果教师一味强调自己的教师身份,以命令、要求式的语言要求学生,或者用生硬简短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错误,无疑会令学生心理紧张,甚至对教师冷淡疏远。在讲课时,教师如果能用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解分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教材,而且可以引起师生、生生间心灵的共鸣。要注意的是情感性语言的“度”和“真”。一是不能无限制地亲切与平易近人,反复使用“你好”“真棒”等赞语,掌声不断,学生有错误了也不明确指出,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纠错,反而会让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二是情感性的语言要结合教材,有感而发,而非无分寸地为情感而情感,给学生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感觉。
三、语文教学语言的优化途径
1.教师要树立专业语言、优化语言的意识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语言也是口语,不用专门学,略加注意即可。还有的认为教学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学经验丰富了,教学语言也随之掌握了。其实教学语言和任何一个专业一样,是一门学问,需要深入研究。虽然讲课时间长了,教学语言水平也会有所提升,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初期会让学生成为教师语言锻炼的实验品,甚至牺牲品,语言能力和学科成绩都得不到提高。此外,教学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智慧。语文教学语言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即使长时间进行训练,掌握了语言技能,但“熟”也许能生“巧”,却不会生“美”。所以教师要时刻树立优化语言的意识,在每节课结束后总结语言优劣、教学得失,学习相关的语言理论,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模式
任何一节课都不应该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尤其是语文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用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语言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讲课不能是个人的讲台独白,而应走到学生中去,轻松地与学生交谈,以对话的语言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在语言中,还要注意根据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随着教师语言中情感的起伏激起学习的兴趣。
3.多渠道储备知识,积累语言素材
教学语言有质的提升,关键不在于理论学习,而在于教师的日常修养。我们强调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但艺术性不是专门的学习能够达到的,它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积淀、文化素养甚至思维、理想、三观都有密切关系。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高尚的情操,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还应博览群书,学习相关学科,如心理学、哲学、历史、音乐、美术等。十几岁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也很活跃,教师只有知识底蕴深厚了,语言方能有活力,才能在学生面前对答如流。
4.将个性与艺术性融入语言
一些教师用尽一切教学手段,可是课讲得却是平淡无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没有特色,用每个人都熟悉的方式说生活中普通常听的话,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促使其激情迸发。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个性化、艺术化的教学语言,除了理论知识的储备,还应时常留意生活中人们因性别、工作、年龄、所处环境等不同而使用的语言的特色,向社会、媒体、网络了解语言在时代中的变化,了解当下社会热点,在教学语言中融入积极的、学生喜闻乐见、有时代特色的新元素,比如新的表达方式、新的语言文字、热点事件等,并取其精华,这样方能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品位。
综上所述,优良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和一生的成长都有深远影响,语文教师要在反复的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不断总结、探索、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的。
(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