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研究
2015-12-25黎东良李香吴明奇
黎东良+李香+吴明奇
摘 要:德汉互译是各高校德语专业必开的课程,但是,教什么?怎么教,仅仅局限于德译汉,还是汉译德,还是德汉互译并重,同时兼顾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进行有效的、密切联系实际的练习设计?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难点有哪些?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德语专业;教学改革;德汉互译;德语写作
据统计,我国开设德语专业的高校至少有82所[1]。在中国大陆,德语已经是通用外语之一[2]。德语国家是西方强国,德国是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语已成为“欧洲的语言”[3]。随着中德关系的全面发展,对德语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强劲。“德语应用文笔译”或者“一般应用文笔译”几乎是国内各个学校德语专业都开设的课程之一。在中国台湾则是开设“德语应用文写作”。大陆部分高校德语专业也开设这门课。在国内,明确开设“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则为2008年在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当时还叫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所首创。
当然,翻译课程也需要翻译理论、翻译研究成果来指导的。关于中国译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翻译学界知名学者吕教授俊认为是:“始终缺乏一种直觉的自主性,这就使得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显示出更多的依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跟风”现象[4](吕俊2014:1)我们认为我国德汉、汉德互译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一方面,教德汉互译的人并不少, 起码有8所高校德语专业开设了德语的翻译硕士(MTI),另一方面,这方面的书籍、教材很少,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少,只要看看中国知网(CNKI)就知道了,有价值的、有真知灼见的原创论文就更少。我们的德语研究、翻译研究中人云亦云的比较多。
国内高校德语专业开设的“德语应用文笔译”或者“一般应用文笔译”最大的问题是:简单照搬国外教材,教学中实行的是把德语书信翻译成汉语这种“单行道式”的教学,不进行德汉应用文之间的互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基本上没有得到锻炼;在翻译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简单的“信达雅”处理,一般不顾及文化差异;内容上或者说选材方面仅仅局限德语信函的汉译。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通过开设“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实现一箭三雕的目的。
一、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性质及课程
定位
在现代汉语里,“应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收据等[5]。在现代德语里,“应用文”这个概念,常见的有三个词:Schriftverkehrs- kunde,normative Schreiben,Musterbriefe。Normativ这个词根据德语国家最权威的《杜登德语通用大词典》指的是:(bildungsspr.)als Richtschnur,Norm dienend; eine Regel,einen Ma?stab für etw. darstellend,abgebend[6].
较之审美文体和新闻文体,应用文体在作者、读者、写作过程、思维方式、体式规范、语言以及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7]。一般认为,一般应用文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广泛性,因为这类文体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和工作之中;二是实用性,这类文体以实用为目的,不追求用词华藻,委婉;三是它的格式性,这类文体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
从课程定位上说,本课程是属于语言翻译类课程。鉴于我国高校“两课”体育课等公共必修课合计占总课时的1/3,又由于各校开设写作课的时间普遍较短,不少高校德语专业只在三年级开设德语写作课,每周2节,学习1年,总课时也就是在64到78节左右,学生学不到什么。本课程也应该在传授德汉互译的同时,强调相关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传授。这里之所以要界定“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课程定位,目的无非是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教学
目标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培养学生德汉双向翻译能力、德汉应用文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的职业道德。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从事德汉互译工作的职业能力、写作能力和职业道德。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不小。一是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这些能力;二是德汉互译实践与写作的机会;三是学生众多与有经验的师资之匮乏的矛盾;四是课时的急剧减少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否学完的矛盾。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模拟。
三、“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教学
内容
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和实践内容分为以下六个模块:关于德汉一般应用文的预备性知识(“一般应用文”的定义,“应用文”的特征,书信的格式、德国的邮政编码体系、部分欧洲国家代码及其缩略字母、信纸的格式、信面排列法、地点与日期的常见写法、结尾礼辞的常见写法),怎样翻译和写祝贺类贺信和贺卡,怎样翻译和写邀请信、回绝以及应允邀请信,怎样翻译和写感谢信、唁函和慰唁函,怎样翻译和设计广告以及怎样翻译和写其他题材的德语信件/文体。设计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模块5怎样翻译和设计广告包含以下内容:5.1怎样翻译和写广告征婚和交友广告/Heirats- und Bekanntschaftsanzeige; 5.2 怎样翻译和写生育广告/Geburtsanzeige; 5.3 怎样翻译和写订婚广告/Anzeigen zur Verlobung; 5.4 怎样翻译和起草结婚广告/Anzeige zur Hochzeit; 5.5 怎样翻译和起草庆祝银婚、金婚广告/Silberne/Goldene Hochzeit; 5.6怎样翻译和起草生日祝贺广告/Glueckwunschanzeigen=keine strenge Form; 5.7 怎样翻译和起草讣告/Todesanzeige; 5.8怎样翻译和起草不动产广告/Immobilienanzeigen; 5.9怎样翻译和起草出售物品广告/Verkaufszanzeige; 5.10 怎样翻译和写求购/广告Kaufgesuche。模块6“怎样翻译和写其他题材的德语信件/范文”包含如下内容:6.1怎样翻译和起草官方信件; 6.2怎样翻译和起草工作证明( Arbeitsnachweis);6.3怎样翻译和起草个人简历;6.4怎样翻译和写议论文;6.5怎样翻译法律文书例如《青年保护法》(Jugendschutz);6.6怎样翻译报刊文章;6.7怎样翻译成绩单; 6.8怎样翻译教育类专业文章; 6.9怎样翻译微型小说; 6.10怎样翻译经济类文章和统计图表。endprint
四、“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习题
设计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课程,它既是翻译课,也是写作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具有德汉、汉德互译之能力,在德语国家,学生或者译者只能开展单向的翻译,要么是德译汉,要么是汉译德,一般没有人会或者乐意搞德汉互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德语写作能力。
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我们为此针对以上6个板块进行了专门的习题设计。设计习题的原则是,面向实践,面向实用,面向实际,难度适中,题材多样,注重中德文化差异。例如,在学习5.1怎样翻译和写广告征婚和交友广告/Heirats-und Bekanntschaftsanzeige时,除了让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弄懂原文,将德文征婚广告翻译成中文外,还要求学生翻译习题集里的来自国内报刊上的征婚交友广告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文化差异。中国人的征婚广告注意学历、财富、职业,不大注意自身或者对方的性格、爱好。相反,德语里的征婚广告一般不注意学历、财富。其实找对象关键是双方合得来,婚姻才能长久,财富是可以创造的,人是关键。这就是文化差异。其实,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对德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即德国人自己定义概念中的传统德国[8]。
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这里主要是训练学生怎样用德语来写各种信、起草各类广告、写贺卡、写工作证明。至于法律文体,就不用练习,因为那类工作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是法学家的事。例如,在学习第二模块“怎样翻译和写祝贺类贺信和贺卡”时,在学完“贺卡上的简单祝贺的翻译和写作”后,这里的待翻译的贺卡原文是:Ein glückliches und frohes Weihnachtsfest wünscht Dietlind Wünsche.要求学生用德语起草一个关于祝贺中国人过春节的贺卡。在讲评学生起草的德语贺卡贺词之后,在注重格式的前提下,特别强调遣词造句,也就是修辞学视角下的选词问题。在学习(2.1)圣诞贺信的翻译和写作/Weihnachtsgruesse时,我们及时要求学生在课内起草一封写给老师的春节贺信。
五、“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在我国高校基本上是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验可供借鉴。从各高校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师资建设等诸多问题。这里主要谈谈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其实,由于“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的课程定位是德汉互译以及德语应用文的写作,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这表现在教师既要德语知识好,理论水平高,还要科研能力强,更要翻译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最好是教过写作课。仅仅这一条很多人达不到。科研能力强就是德语知识好,理论水平高的表现。前面提到开展翻译研究的事,特别令人惊讶的是,以德汉科技翻译为例,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论文仅区区50多篇。我国德语专业搞翻译教学的人起码也有100人,每个学校起码有一位德语教师教翻译,社会上从事德汉互译的就更多了。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人肯定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人;教德汉互译没有翻译实践经验,教学不可能好。关于写作课的教学,我国德语专业95%的德语写作课全部交给德国外教来教。据笔者所知,中国教师教德语写作课的情况不多。
第二,教材建设问题。“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教材,我国根本上就没有。那些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也就是照搬德国人编写的书信写作的例文。内容大多局限于书信的德译汉。假如我国高校德语专业能够合作,并且能够集思广益编写出符合本课程的教材的话,那对推动“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教学质量的管控问题。正如前面谈到了,我国高校德语专业开设这门集德汉互译和写作于一体的课程还是处于开始阶段。我们的建议是,(1)教材的编写。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确保教学内容被教授,教学质量跟学习多少还是有关系的。学得多,掌握得好,肯定质量就会比学得少,掌握得不到位要强。(2)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德汉一般应用文互译”课程属于初创阶段,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压力很大。开展教学经验的交流对于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3)推广好的教学设计环节。例如在学习第二模块“怎样翻译和写祝贺类贺信和贺卡”的2.1.1 向Dr. Schmidt祝贺节日时,我们是这么处理的。这里摘录原文如下:
2.1.1 向Dr. Schmidt祝贺节日
Bonn, 20.12.2014
Lieber Herr Dr. Schmidt,
Ihnen und Ihrer sehr verehrten Gattin darf ich zum bevorstehenden Weihnachtsfest die besten Wuensche uebersenden. Moege Ihnen auch das kommende Jahr weiterhin Gesundheit, Glueck fuer alle Ihre Pflicht und schoene geschaeftliche Erfolge bringen. Auch meine Frau schliesst sich diesen Wuenschen an und bittet, sie Ihrer Gattin freundlichst zu empfehlen.
Ihr sehr ergebener Wang Kun.
(Unterschrift)
国内德语专业传统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把该文翻译成中文就完事了。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读原文,之后全班一起分析原文,我们的分析思路是:(1)语法分析,包括常见的时态、语态、语气。(2)与本贺信相关的词汇特征,包括选词是否高雅、选词是否紧扣语境、表达是否得体。(3)课文的结构特征,是否先说原因,再谈祝愿等。(4)原文的格式特点是哪些,包括日期的给出的特点和位置特点、信面的排列格式是否是完全框行排法,全部左靠(Ganzblockform),还是改良的框行排法,也就是致敬语、签名、公司名居中(Blockform),结尾礼辞的特点是什么,是否有亲笔签名。经过这么深入的分析,学生对贺信之特征了然于心。最后,让学生翻译课文。并且写自己的老师写一封新年贺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还真的掌握了应用文互译的能力,写作能力大幅提高。我们坚信,严格的训练必将带来喜人的丰收。
参考文献:
[1] 贾文键,魏育青. 中国德语本科专业调研报告[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 戴炜栋,胡文仲. 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412.
[3] 黎东良. 常用德语英语对比语法[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1.
[4] 吕俊.目前我国译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 上海科技翻译,2014(3):1-6.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637.
[6] Duden Deutsches Universalwoerterbuch[Z]. 7. überarbeitete Auflage.Mannheim:Dudenverlag, 2011.
[7] 金健人,陈建新主编. 写作概论[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76
[8] 黎东良. 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3.
[责任编辑:陈立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