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护理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5-12-25李书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效果观察血液透析尿毒症

李书群

潜江市中心医院(湖北 潜江 433100)



强化护理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李书群

潜江市中心医院(湖北 潜江 4331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份收治的8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强化诱导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效果观察

血液透析诱导期是指患者一开始实施血液透析最初一段时间的透析,即患者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度到平稳的透析阶段。老年尿毒症患者因并发原因复杂,加之机体功能较弱,因此在尿毒症前期大多存在合并症,对血液透析的耐受力也较差,从而导致诱导期间极易引起并发症,因此要求诱导期间需要实施护理干预。本院对收治的4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实施诱导期强化护理,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67~84岁,平均年龄(73.3±3.2)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肾病24例,糖尿病肾病23例,慢性肾炎30例,多囊肾3例。所有患者均处于血液透析诱导期。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碳酸氢钠透析液进行透析,于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适度调整,从每分钟160~180mL增加为每分钟200~220mL。选择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结合患者病情对用量进行选择,范围为1500~4000U,一次性静注。结合患者的病情对透析时间进行选择,并预防常见并发症。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诱导期护理。

1.2.1诱导期前护理

1.2.1.1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对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包括原发病、饮食、血压、睡眠、浮肿情况、药物治疗情况以及意识等,并对患者实施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2.1.2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说明血液透析的操作过程和作用,同时介绍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由于透析治疗的时间较长,患者容易失去耐心,加之经济因素,加重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1.2.2诱导期护理

1.2.2.1血管通道构建因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血管容易破裂,因此血管通路的构建难度较大,因此首次穿刺需要确保成功,必要情况下还需要采用中心静脉留置管,并合理选择静脉进行血管通道构建。

1.2.2.2低血流量透析在透析诱导过程中,老年患者的血流量需要合理控制,以每分钟180mL为佳,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透析次数,将流量适当调高,防止血流量过快,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动过速等并发症。

1.2.2.3短期内透析首次透析的时间为1~2h,并结合透析的次数逐渐增加时间。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每天透析次数为1次,每次时间为0.3h,诱导期为10~14d,防止尿素氮清除速度过大而导致恶心、呕吐等。

1.2.2.4超滤量的设置老年患者大多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透析速度过快,会导致过量超滤,引发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因此首次透析的量不宜过多,患者如果存在水钠潴留,则需要结合临床透析情况对超滤量进行控制。

1.2.2.5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神志以及脉搏等,防止患者透析过程出现不良反应,引发并发症。护理人员每20~30min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存在异常的患者,及时进行处理。

1.2.2.6并发症护理①低血压:患者如果透析过程中出现恶心、打哈欠、肌肉痉挛、脸色苍白、呕吐、呼吸困难以及冷汗等症状,则表示低血压,需要及时终止超滤,静注100mL50%的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静注200mL生理盐水,改善患者的血浆渗透压。②失衡综合征:患者透析过程如果出现恶心、震颤、嗜睡、头痛、视力模糊、高血压、失定向等,则确诊为失衡综合征。临床上需要输注高渗糖水、生理盐水进行治疗。③低血糖:患者透析过程如果出现无力、低体温、饥饿感、心悸、颤抖以及眩晕等,则确诊为低血糖,因此透析前患者适当进食,并严禁使用降糖药,同时加强与低血压以及失衡综合征的鉴别,防止出现误诊。

1.2.3诱导期后护理

1.2.3.1密切监测病情诱导期后,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透析后出现并发症。对于病情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1.2.3.2饮食指导营养不良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一个因素。尿毒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厌食以及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因此透析治疗后,需要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注重高蛋白、高营养以及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对水分的摄入进行限制,防止干体质量增长过快。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并采用调查问卷统计患者的满意程度,程度划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0)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40)

3 讨论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尿毒症。莫国华等[1]人在研究中指出,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疾病机制复杂,加之血液中毒性代谢产物较多,器官功能减弱,一般在尿毒症前期大多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功能缺乏稳定性,容易受损,因此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不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血液透析的诱导期,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熊建容[2]在研究中对48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透析诱导期护理,包括透析前护理、透析诱导期护理以及诱导期后护理,结果显示有20.8%的患者在透析诱导期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全部缓解,疗效理想。本实验组通过透析诱导期护理,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3-5]。可见,老年尿毒症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莫国华,韦丽玲,李家莲,等.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3-144.

[2]熊建容.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09-110.

[3]侯远丽.一次性血液透析护理包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46-48.

[4]李婧.血液透析护理中防止患者MRSA感染的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81-83.

[5]袁虹,孙华.干预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22):51-5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014Q066)。

[收稿日期2014-07-1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64(2014)03-0079-02

猜你喜欢

效果观察血液透析尿毒症
人物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