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改革研究
2015-12-25高峰
高 峰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航运业得以蓬勃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创办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自开办以来,紧贴行业现状,追踪专业前沿,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大胆探索适应现代航运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累计培养了700多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2010年6月IMO(国际海事组织) 在马尼拉召开STCW公约(《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并通过了STCW马尼拉修正案,该修正案计划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根据目前航运市场的需要和最新发展情况,修正案对船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传统的船员职务进行了重新划分。其中ETO(海船电子电气员)是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在现有船上职务中首次增加的新职务,ETO与传统的海船电子电气员相比较,其职责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以前属于报务员的工作将由电子电气员来完成。为了适应新的形势,2013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改名为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电子电气员,而是海船电子电气员。
2011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建设过程中,经过广泛的企业调研,准确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船舶动力设备典型故障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高职船舶电力拖动课程进行了改革,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人才培养定位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与理想的结合点,也是高职院校应把握好的一个发展原则。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主要面向远洋船舶和船舶修造厂,就业岗位为海船电子电气员和船厂电气技术员,主要负责船舶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船舶电力拖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就业岗位中船舶机舱及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设备维修管理岗位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船舶机舱及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具备维护、保养、安装、调试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后续专业课程、拓展知识的学习及顶岗实习打下必要的基础。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
表1 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就业岗位
2 课程开发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打破原有的填鸭式教学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按照这个原则,首先深入企业调研,分析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的工作职责,研究电子电气员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组织教师和专家对电子电气员岗位的知识、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根据总结的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在确定学习领域时,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学内容选择坚持“必需、够用”原则,体现应用性;二是参考了STCW马尼拉公约修正案对海船电子电气员的任职要求和中国海事局于2012年3月颁布实施的最新海船船员考试大纲,使得课程内容与国际公约接轨,符合国家海事局理论考试和评估大纲要求;三是兼顾到现代船舶电气设备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增加单片机、PLC、网络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满足船舶新技术及航运企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需要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具体化构建和实施。因此需根据确定的学习领域,依托学校实训设备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
对本课程而言,学习情境设计是基于船舶电力拖动系统的维护和维修的工作过程,根据船舶在营运过程中,维护和维修电力拖动系统的能力培养而设置的。按照船舶电力拖动系统的维护和维修,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即:电动机的认识与维护、电动机运行控制电路的认识与安装、机舱辅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维护、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维护。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难度层次递进,内容各自独立。这些任务涵盖了船舶电力拖动系统的维护和维修所需要具备的所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 课程具体实施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托学院国家级现代化模拟机舱及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室,构建与在船工作环境尽量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融学于做”的现场教学方法。
3.1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内容任务化后,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学生按照“获取资讯→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检查与评价”的步骤自主完成。学生领到任务后,自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制订实施计划,在此基础上到实训室熟悉设备,分组实施完成,最后是检查评价阶段,即通过自我评级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在总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整个课程贯穿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等先进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核心,教师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仅担负着启发示范和答疑解惑的作用。下面以起货机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为例介绍课程教学过程。
3.1.1 获取资讯
教师发放起货机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起货机电力拖动的要求、起货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识读控制线路图、了解起货机的控制原理等,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讲授、讨论、演示、查找资料完成。
3.1.2 计划与决策
学生分组讨论对工作任务的认识,根据起货机在操作过程中的故障现象,通过原理分析,判断产生故障的可能原因,制订故障排除的方案,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
3.1.3 任务实施
学生分组,依据制订的实施方案,利用工具和仪表进行检测,确定故障范围并排除。在实施阶段教师应示范工具和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操作的必要性,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小组分组工作完成。
3.1.4 检查与评价
检查是否完成了预定任务,实施过程是否规范,填写检查表,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3.2 考核方法与手段
针对海船电子电气员在船舶上从事电气设备管理、保养和维修工作的特点,考虑到海船电子电气员岗位人员配备的唯一性,船舶电力拖动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核从注重知识性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将考试形式从单一的理论考试转变为职业技能的考核,重视实践考核,突出高职特色。本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及考核要点以海事部门的适任考核标准为依据,建立以国际海事组织相关规则为依据的标准化考核评价体系,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评估两项,这两项各占50%。实操评估就是运用现代化实船设备和模拟器设备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学生的适任性进行评估。
3.3 注意事项
3.3.1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目前本专业文理科学生兼收,尤其是文科学生理工科基础尤为薄弱,因此在教学组织中尤其应注重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3.3.2 对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分析不清
对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气设备控制线路分析,大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针对这种现状,在教学中应加强相关线路及控制原理的分析和引导。
3.3.3 学生英语阅读及表达能力较弱
由于本专业的就业岗位面向国际,对外语能力要求特别高,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供英文参考资料(如说明书等)让学生得以锻炼。
3.3.4 教学模式运用
本课程要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学生做”为主要部分,教师主要起到协调、指导和总结等作用。
3.3.5 加强实践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在营造真实的环境,应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深化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学习活动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为了配合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本专业建设了船舶电机实训室、船舶锚机电力拖动实训室、船舶起货机电力拖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船舶电力推进实训室等,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造了条件。
3.3.6 教学手段多样化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依托仿真训练器进行模拟训练。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任务分析结果,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案例库等教学资源;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采取“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融入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
3.4 实施成效
该课程改革方案已实施应用于两届毕业生,教学效果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海事局考试中心统计数字表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学生参加的全国电子电气员船舶电气科目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明显提高;二是经对毕业生、同行教师及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改革研究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详见表2。
表2 高职 “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开发前后学生大证通过率和满意度比较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船电子电气员和船厂电气技术员,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分析和探索,以上是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船舶电力拖动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与研究。高职院校最终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大量的、社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船舶电力拖动作为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效果需用时间来验证,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提高和完善,从而不断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袁忠,耿文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43-46.
[2]黎雯霞,宋玉娥.高职“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课程的开发[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3-56+96.
[3]陈玉芳.高职“冷冲压模具设计技术”课程改革: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8-41.
[4]洪茜.基于工作过程的船舶电站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探索[J].船舶职业教育,2013(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