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
2015-12-25吴莉斯
吴莉斯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能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又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目前,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虽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但实际上很多学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树立为市场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二是职业教育没有摆脱传统办学思路,服务意识欠缺。通过对黄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黄石地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概况的分析,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探讨,提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1 黄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黄石作为湖北省的工业重镇,武汉城市圈中副中心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随着部省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的进一步深化,黄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部署,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战略决策,在工作中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力争把黄石建设成鄂东特大城市。
在对近三年黄石经济发展和用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制衣制鞋、机械制造、钢铁冶金等仍是黄石市的支柱产业也是用工大户。而在现代服务业上,黄石一方面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服务业市场,另一方面全力开发“沿长江”“沿磁湖”“沿大冶湖”“沿城际线”和沿高速路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乐和生态景区,使得餐饮服务人员近年来的用工缺口很大。这就意味着黄石在产业转型方面,要以先进技术运用为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走“产城融合”之路。
2 黄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概况
目前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虽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但实际上很多学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究其原因,一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二是职业教育没有摆脱传统办学思路,服务意识欠缺。这可以从学校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来。
2.1 黄石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笔者对近三年黄石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将各校设置的专业进行了整理,将医学、冶金、舞蹈、体育、农业园林等各校极少设置的专业剔除,各校设置较多的专业如表1所示。
表1 各校设置较多的专业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设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和会计专业的学校较多。再从各校招生情况看,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建筑工程施工、会计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读人数逐年增多;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模具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读人数逐年减少;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就读人数基本持平。而深受学生喜欢,招生人数较多的有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社会文化艺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再将黄石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变化情况列于表2(按专业开设时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表2 黄石地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变化情况
以上专业学生人数较多的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算化、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由以上各校专业设置及学生就读情况可知,黄石地区职业院校的专业基本是根据黄石产业经济发展来开设的,且开设跟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学校很多,学生就读人数也较多。而近几年黄石第三产业崛起,矿冶文化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但与之相关的如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专业开设的学校较少,且就读的学生不多。另一方面,与第二产业相关的,学生就读人数较多的专业,各学校都争相开设,甚至有些文科类学校也开设工科类专业,专业设置随意性较高,这种“跟风式”专业设置不利于学校培养合格的、企业所需的人才。而与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相对应的岗位的薪资并不高,学生就业后跳槽频繁,并不利于企业和学生的发展。
2.2 黄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情况
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基本是由学校安排就业的,就业情况一直较好,但就业岗位多为企业一线基层岗位。高职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近三年来学生就业率分别为94.2%、90.2%、96.53%,专业对口率也很高,基本都在85%以上。毕业生工作行业主要分布在制衣制鞋、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机电、电气、通讯和建筑等。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湖北地区,其中在湖北地区就业的比率最高,与长三角、珠三角各占半壁江山。而在湖北地区就业的企业中,武汉、黄石地区的企业占的比重最大,达到80%以上。
对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表明,学生就业后易跳槽,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原因多为工作辛苦,工资低,工作单位偏僻,生活环境不如意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但是学习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工作初期由学生转换成工人角色方面,少数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中高职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的稳定性更好,工作能力更强,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更强。由此可知,黄石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且在黄石及周边地区就业的学生较多,基本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但缺乏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而毕业生的频繁跳槽也不利于企业的稳步发展。
2.3 黄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和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视度不够。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很随意,有些中职学校甚至没有人才培养方案。而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虽有人才培养方案,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的课时并不多,或是实践内容与其专业关系不大。而校外的实习又缺乏有效的指导,无法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三是忽视学生的文化素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3 黄石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地方是地方职业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方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责与使命,两者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内容包括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技术传播、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助力黄石职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摇篮,是技术创新的源泉;行业企业是人才发展的温床,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方政府是整个系统的维护者。因此,地方政府在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黄石地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3.1.1 发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达到共同发展,合作形式主要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培训、合作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对学校、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目前黄石地区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的普及性和深入度不够,基本都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为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工作,而企业并未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学校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等做的也不多。而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及资源调控优势,统筹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资源,健全相关激励政策,切实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合作办学机制。例如,2011年,在黄石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召开了黄石市重点企业用工订单式培养“校企对接”洽谈会,有36家企业和23所院校及培训机构参加,7家企业现场与学院成功签约,收到良好效果。
3.1.2 发挥职教集团的纽带作用,优化职教资源效益
职教集团利于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校企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利于系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人才。职教集团一方面利于学校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促进技能型人才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业对接,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扩大就业渠道。2013年,由黄石的54家企业和23所职业学校组成的“黄石职业教育集团”在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挂牌成立。集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搭建黄石产业信息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师和企业职工培训,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黄石职教集团以服务黄石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将高职中职、职前职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职业教育相衔接,建立校企“合作育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3.1.3 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但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却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帮助学校更新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实训基地,也可以调配整合资源,让企业参与进来,帮助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在办学的这几年中,得到中央财政220万元、地方财政220万元的资助,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基地,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实训条件。2014年,学院与企业联合向黄石市科技局申报黄石市科技创新平台计划项目,市科技局资助了40万元的经费,学院与企业共享、共建了力学和金属材料实验室。湖北城市职业学校也得到国家资助,建立了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实训基地。
3.2 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检验地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尺,地方职业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然而,目前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多是中等职业学校,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也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办学时间短,基础较薄弱,职业院校对地方经济的服务主要还是停留在为企业培训员工,和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上,人力资源中也多为普工,技术工人很少;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研发等就更少了。因此,黄石的职业院校要发展,就必须更好地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2.1 明确目标,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是以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性和地方性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只有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企业的发展程度、岗位职业的发展需求来制订培养目标,找准定位,彰显职业特色,才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才能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黄石的职业院校要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做好办学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的对接,根据当地的产业定位和行业方向,来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3.2.2 优化专业布局,完善专业建设,打造特色专业
专业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载体,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来进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兴衰。职业院校要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要求,同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模和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进行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完善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同时,职业院校也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基础好、教学质量好、就业率高、校企合作优势强、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专业,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将其做大、做强,打造特色专业。用特色专业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力,带动全校的专业建设。
黄石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近几年着手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黄石的职业院校也确实紧跟黄石产业发展变化而调整专业,但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对自身办学条件及同类学校的调研不足。今后可以挑选几个办学质量好、基础条件好的学校,从中选择出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紧密的、校企合作优势强的专业,倾力打造,形成品牌,来带动黄石的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应率先进行专业建设,制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办法及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的意见,为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指明方向。2012年,该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功得到央财重点支持,共配套资金400万元。
3.2.3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是职业院校提升自身社会服务能力,吸引企业与学校长效、深度合作的关键。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几乎没有实践经验,与企业接触不多甚至没有接触,更谈不上凭借专业能力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研发了。这就造成了教师的知识更新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吸引企业与学校合作,无法彰显学校自身价值的结果。
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着重建设双师教师教学团队。一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考核,引进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同时配套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下企业锻炼教师的权益及利益。学校可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并由学校与企业联系,为教师下企业锻炼铺平道路,帮助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如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就要求教师有下企业锻炼的经验,并将此与职称评定、年度评优挂钩。二是重视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将科研同教学、生产相结合,着力打造校企联合科研团队。一方面使职业教育真正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为地方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锻炼并打造出一支既有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又有技术研发能力的教师队伍。
近三年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也选派了6名教师作为黄石市科技特派员,由市科技局资助派往企业,帮助企业厘清关键技术需求,制订技术发展战略,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改造。其中康立武老师在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申报了“含铁酸洗废液中回收盐酸的研究”项目,并已成功结题。胡江平老师在黄石万顺转向器制造有限公司与企业签订“BZZ型全液压转向器”技术服务合同,并被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只有深入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明确服务定位,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才能助推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代静,许波.关于对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3(12):111-112.
[2]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3]陈年友.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3-16.
[4]汪丽华,程来星.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4(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