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预防及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2015-12-25孙娜,崔建美,刘慧娟等
针刺预防及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孙娜崔建美刘慧娟高秀娟齐峰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预防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每组10只。预防组于造模前1 w开始针刺预防,取穴双侧“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胰俞穴,1次/d,造模后停止针刺。治疗组大鼠取穴同预防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天给予针刺治疗,1次/d,共7次。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的变化及治疗后各组间血糖、血脂的差异。结果预防组大鼠血糖、血脂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血糖、血脂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预防改善DM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不明显;针刺治疗具有显著改善DM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关键词〔〕针刺;糖尿病;血糖;血脂
中图分类号〔〕R245.31+1〔
基金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08130208C)
通讯作者:崔建美(1978-),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针灸教学及针灸效应的研究。
第一作者:孙娜(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针灸效应的研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的糖尿病(DM)约2亿,预计2025年可达3亿,DM已成为一个新的流行性疾病〔1〕。中医针灸防治DM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预防为主、既病防变等思想在防治DM的研究上。本研究探讨针刺对于DM大鼠的预防及治疗的作用及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分组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50.17±14.87)g,来源于天津市山川红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SCXK(津) 2009-0001〕;动物饲养在河北联合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环境动物实验设施〔SYXK(冀)2010-0038〕中,环境温度20℃~25℃,湿度60%~70%,通风良好。实验动物的使用采取“3R”原则,给予人道的关怀。大鼠饲料来源于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CXK(京)2009-0008〕,动物饮水采用超滤系统处理的无菌水。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治疗组各10只,实验期间治疗组因血糖过高死亡1只。
1.2实验仪器及试剂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公司);TDL-5-A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唐博士AGM-2300型血糖仪(北京唐博士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4.2,化学级,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戊巴比妥钠(化学级,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华佗牌0.35 mm×25 mm毫针。
1.3造模方法大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将STZ溶于0.1 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中,配置成浓度为1%的溶液(临用前现配),操作时置于冰上,按照6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DM大鼠模型。注射72 h后,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糖高于16.7 mmol/L的大鼠入选糖尿病大鼠模型〔2〕。
1.4针刺方法参照华兴邦等〔3〕方法选取大鼠胃经的“后三里”及经外奇穴胰俞穴,手针,分别刺入5 mm、8 mm深度,平补平泻,1次/5 min,每次行针30 s/次,留针30 min。预防组大鼠于造模前1 w开始针刺,1次/d,共7次,造模后停止针刺。针刺组大鼠于造模后开始针刺,1次/d,共7次。
1.5检测指标与方法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后及疗程结束后禁食12 h,剪尾取血唐博士血糖仪检测血糖。并于疗程结束后,按照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4℃,离心10 min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6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进行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检验。
2结果
2.1大鼠血糖治疗后,预防组血糖明显低于造模后(F=1.066,P=0.009),但与模型组相比,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0,P=0.628)。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F=7.809,P=0.000),且与本组造模后血糖相比明显降低(F=47.001,P=0.000)。说明针刺预防对DM大鼠血糖的改善作用不明显,针刺治疗有明显的降低DM大鼠血糖的作用。见表1。
组别n基础血糖造模后治疗后正常组105.10±0.864.80±1.005.14±1.29模型组105.00±0.7819.80±3.321)18.52±4.061)预防组104.84±0.7521.7±4.521)16.22±3.391)3)治疗组94.54±0.5719.21±2.321)10.71±2.901)2)3)F/P值1.003/0.40363.112/0.0037.414/0.000
与正常组比较:1)P<0.05;与模型组比较:2)P<0.05;与造模后比较:3)P<0.05
2.2大鼠血脂测定预防组TC(F=0.166,P=0.604)、TG(F=0.332,P=0.345)和HDL-C(F=0.090,P=0.236)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治疗组TC(F=0.379,P=0.004)和TG(F=0.625,P=0.004)显著低于模型组,而HDL-C(F=0.179,P=0.025)显著高于模型组,说明针刺预防降低DM大鼠血脂的作用不明显,针刺治疗具有明显降低DM大鼠血脂的作用。见表2。
组别nTCTGHDL-CLDL-C正常组101.38±0.151.12±0.300.50±0.090.324±0.051模型组101.61±0.301)1.59±0.371)0.34±0.071)0.326±0.095预防组101.44±2.221.26±0.440.43±0.180.366±0.107治疗组91.23±0.192)0.97±0.402)0.52±0.232)0.328±0.066F值4.8234.7812.7310.958P值0.0060.0070.0580.423
与正常组比较:1)P<0.05;与模型组比较:2)P<0.05
3讨论
DM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终身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旦发病,不能完全根治,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使体内脂肪积聚,体重增长,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葡萄糖耐量低减等高危人群已经成为DM庞大的后备军。因此迫切需要简单、经济、无副作用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胰俞穴曾称胃脘下俞,最早见于《龙衔素针经》,别名胃下俞,胃管下俞。《千金翼方》:“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历代医家向来重视该穴在调理脾胃功能和保健方面的作用,认为针之可以引伸元气,使气生津生。现代医学有报道证实足三里穴与胰俞穴在治疗DM时有明显疗效〔4,5〕,且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独穴位〔6〕。本实验选取足三里、胰俞穴对DM大鼠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和胰俞穴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1型DM大鼠血糖,并且能够调整脂代谢紊乱。DM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不是单一脏腑的病变,其病变涉及多个脏腑,本实验预防组大鼠针刺疗程短,且造模后未进行治疗,因此预防作用不显著,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适当延长针刺预防的时间,并于造模后继续治疗,以进一步明确针刺对DM的预防作用。
4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5.
2赵芳,蒋朝晖,杨国珍,等.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1):22.
3华兴邦,周浩良.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J〕.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1991;3(1):1.
4张智龙,薛莉,吉学群,等.针刺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11):723.
5梁凤霞,陈瑞,王华,等.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2):860.
6曾志勇,李永义.针刺胃脘下俞和足三里穴对糖尿病家兔血糖及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40.
〔2012-11-22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