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换性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示例

2015-12-25

科技视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互换性零件图锥度

徐 琳

(苏州技师学院,江苏 苏州 250009)

0 引言

在技校、高职类及高等院校的教学任务中无一不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作为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它既突出了常见几何参数及典型表面的公差要求的标注、查表、解释以及对几何量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内容,又适当地保证了对国家标准制订的基本原理的解释、分析,以贯穿本课程始终的实际例子,说明理论内容,尤其是重点化解难于理解的理论内容。这门课程对有一定实训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具有锦上添花的妙处,但对于零经验的新生,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活动上多下功夫,多以实例、实物和图样引导学生。由于这门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时地给予纠正和解决。下面以“莫氏锥度螺纹轴”中光滑圆柱体结合的互换性为例,结合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 “莫氏锥度螺纹轴”实例

图1 “莫氏锥度螺纹轴”装配实物图

1.1 任务要求与分析

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对普通车削零件“莫氏锥度螺纹轴”中两处圆柱体配合进行互换性计算。首先明确该零件的加工方法——普通车削。其次在装配图中找到这两处圆柱体配合,再根据装配图对应到零件图,在零件图中对尺寸、基本偏差代号及公差等级进行分析,之后进入计算。

图2 “莫氏锥度螺纹轴”装配图

图3 零件图1

图4 零件图2

图5 零件图3

1.2 任务实施

以分组练习模式展开,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计算步骤准确完成任务。组1 题目:试用查表法确定Φ23.82H7/h7 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判断其配合性质等相关内容,并画出公差带图。组2 题目:试用查表法确定Φ28H7/g6 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判断其配合性质等相关内容,并画出公差带图。计算步骤如下:

1.2.1 查表(学生根据相关教材填写,如表3-2)确定孔和轴的标准公差

1.2.2 查图(学生根据相关教材填写,如图3-12)和表(学生根据相关教材填写,如表3-3)或(学生根据相关教材填写,如表3-4)确定孔和轴的基本偏差

1.2.3 计算孔与轴的另一个极限偏差

1.2.4 标出极限偏差

1.2.5 画出公差带图

1.2.6 判断该配合的配合性质

1.2.7 求出极限间隙

在学生准确、准时完成计算后需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点评活动,并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例进行拓展性思考

2.1 总结问题1

这个配合到底是基孔制还是基轴制?

讨论结果:它既是基孔制又是基轴制。但对于基准制的选择主要是从经济性方面考虑,同时兼顾到功能、结构、工艺条件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从实际加工出发,一般轴的加工比孔容易,基于此项原因,一般优先选择基孔制。

2.2 总结问题2

这个配合在表——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中未能查到及对公差等级的选用存在疑惑?

讨论结果:表——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中列举的是基孔制优先、常用配合,这些仅仅是可选用的一部分。查图——一般、常用和优先公差带,只要上面可以进行配对的都是允许的,所以该配合也是正确的。虽然书中提出的公差等级选用考虑细则中提及的:公差设计时,尺寸≤500mm 的常用尺寸段配合,当公差等级小于IT8 时,推荐轴比孔小一级,如M8/f7、H7/u6 等;当公差等级为IT8 时,也可采用同级孔轴配合,如H8/f8 等;当公差等级大于IT9 时,一般采用同级孔、轴配合,如H9/c9 等。那么是否一定该遵循这项进行设计和加工制造呢?但我们参照表——各种加工方法可达到的公差等级可知:“莫氏锥度螺纹轴”的普通车削价格,无论精车还是粗车,其加工精度等级最高为IT7,最低为IT12。那么根据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大的公差等级。因此在一般公差带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到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适当加大公差等级也是必要的。

2.3 总结问题3

结合实际加工,对比Φ23.82H7/h7 与Φ28H7/g6 这两个同一规格的尺寸,其配合都为间隙配合,但实际加工时应该选择哪种配合更为符合实际?

讨论结果:虽然H7/h7 的配合方式比较少见,大家可以参照表——基孔制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也可以判断这种间隙配合的特征属于很小间隙的行列。虽然理论上不是优选,但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和优选项的H7/g6 比较(比较其公差带的加工宽度),实际加工难度H7/h7<H7/g6。同时,我们这里强调的是普车实训,由于人工操作的尺寸精度更难以保证,所以H7/h7 的实际应用比较实用。

3 总结

尽管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很繁杂,需要学生按部就班的记忆、理解和综合计算。但该课程学习的重点不仅是掌握计算的过程,也是结合教材与实际加工的综合性考量。今后如若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怎样依据理论为实际制造加工提供更大的便捷与精度,这是我们学生时期应当不断深入的问题。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针对实际问题大胆分析,摆脱一成不变的思维,希望他们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1]张帆,宋绪丁.互换性与几何测量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于萍,高晓康.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启林,柳敏煌,吴定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郭彩芬,王伟麟.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刘谨.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发布时间:2011-09-18).

猜你喜欢

互换性零件图锥度
氢气与城镇天然气掺混的互换性分析
次级线圈绕线锥度对LVDT静态特性的影响
高速钢电火花线切割锥度加工试验研究
等效锥度曲线非线性特性及影响研究
“轴承的配合制选用”的教学心得
浅谈机修钳工实训中的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中装配图的识读
无键锥度液压联接在大功率高转速偶合器中的应用
探讨数控车刀与普通车刀的互换性及区别
以LDH为例来探讨具有溯源性和互换性的校准品在临床生化应用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