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看中国画创作中的装饰设计意识

2015-12-25王正刚陈伟

艺术百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装饰性艺术作品

王正刚++陈伟

摘 要: 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可谓集中国美术创作之大成,其获奖、入选作品既代表当下国内的美术创作水平,也引领着其后的美术创作取向。文章以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之中国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以装饰性为线索,立足设计学视角,从中国画的程式特征、构图章法、表现手法、装裱形式等方面寻绎具有现代意义的构成形式及装饰设计意识。

关键词: 全国美展;艺术作品;中国画;美术创作;装饰性;设计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传统中国画历经千余年的积淀,在题材与取景构图、运笔与施墨敷彩、装裱与陈列展示等方面均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但中国画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也随时汲取着时代的营养,不同社会阶段所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观念、新文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并左右着中国画的创作取向。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以数字媒体为载质的各类信息正获得空前迅捷而广泛的传播,新的生活内容催动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画创作必然要拓展出新的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艺术观念与形式。2014年9月,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在天津开幕,共展出591件中国画作品。可以说这些参展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当前中国画创作的前沿成果和最高水准,对未来几年中国画创作趋向起到风向标的作用。通览本次展出的中国画作品,可以看出,传统内容、形式和技法的水墨写意作品日渐压缩,能体现新观念、凸显主题性、强化装饰性、强调制作性、展现新材料的中国画作品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许多作品尤其是那些获奖作品,充分吸收了现代设计和装饰设计意识,画面所呈现的装饰性明显增强。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时越来越重视画面的形式感,更自觉的设计意识被融入创作过程。尽管这一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旨趣,并引来各种批评的声音,但不仅是本届美展,再追溯至前几届,可以窥见其评选标准是在导引这一趋势的。艺术当随时代,唯有不断融入时代精神,中国画这一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国粹才能符合新文化发展的方向,才能顺应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绘画“程式”的装饰性 “程式”是艺术活动的基本问题,就绘画而言,是指有一定规则的绘画方法。纵观历史上的中西艺术活动,几乎都具有程式性的特征。“程式”画法更是中国画的典型特征之一,它是历代画家由自然形象到艺术形象转换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提炼升华出来的艺术形式语言、符号及图式。中国画在发展历程中曾形成无数经典程式和艺术语言,如:散点透视的取景、构图,加强了画家的主观性和畅所欲言的表达形式;中国画每一行笔都讲究一波三折及笔墨线条的平、圆、留、重的手法等;线描所采用的琴弦描、铁线描、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十八种描法;表现山石所采用的披麻皴、斧劈皴、卷云皴、解索皴、米点皴等各种皴法;用墨所采用的焦、浓、枯、淡、白和浓破淡、淡破浓等技法;画竹所采用的“个”、“介”、“分”字的程式技法;等等。“程式”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笔墨语言和艺术符号,使纷杂的物象结构在笔墨造型、章法布局中显得精炼和完美,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征。作为传统国画的代表,水墨画是利用线条来造型,使用毛笔、水墨和宣纸的特殊介质达到用笔、用墨和浸染效果,尤其笔墨和线条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多变、虽干尤湿的艺术语言,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诗学意境。这种审美千百年来已经深入人心,最符合中国人的艺术气质和文化修养,其特点也成为中国画区别于世界其他绘画最为显著的特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特殊韵味的审美和表现手法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设计意识、装饰性和形式感等特征,尤其国画的规律化、秩序化、条理化、定型化、具体化,讲究符号程式化手法,使之成为世界绘画艺术中最讲究装饰的一种[1]。

因此,用现代装饰设计的眼光来看,水墨写意就是现代装饰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可以说,中国画从属于装饰画的范畴。张光宇先生曾经指出:“一部绘画史从来没有划分出太严格的所谓装饰性的绘画与非装饰性的绘画,一部美术史也同样没有划分它。不过在一切艺术中,可以分析出装饰性的强弱与明显或含蓄是可以的……,但有些人认为把装饰性绝对地划到工艺美术范围以内,而好像绘画、雕塑是不大需要研究装饰性的问题的,这是不对的。……只要分析出它的强与弱或明显与含蓄的程度就可以了,而且是必要的。”[2]这说明装饰性是绘画的根本属性之一。今天,提到“装饰”就不能不把它和“设计”联系起来,装饰设计本身就具备艺术设计的一切特征,装饰绘画也是现代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广义的“设计”含义是指使事物达到一种理想状态或者合乎目的的安排。事实上,国画创作的选题、章法、骨法、用笔、敷彩等各个过程都要通过构思、安排或设计来实现。因此,从本质上讲,不管是传统国画还是当代国画,也无论是水墨画还是工笔画,它们的完成都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都是通过设计来使绘画作品反映思想、体现审美及满足装饰功能。 中国画向来重视写意,但即使如此,也要通过笔墨元素来达到塑造形象、抒情表意的目的,作品要经过选材、立意、构思、章法、表现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因此,在创作起始阶段,作为与作品内容相对应的表现技艺、制作手法等形式范畴就不可能不在作者的运筹和设计之中。在具体的完成过程中,制作和表现技艺自始至终伴随着作品创作的进程,而制作与表现常常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国画作品必然要结合制作与表现手段来预想和完成作品的最终效果,它是实现作品完成不可缺少的手段,离开了制作和表现也就无从诞生艺术作品[2]。而现代装饰画作品尤其重视表现技艺和制作方式,中国画的设计和装饰倾向,必然也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但在历史上,中国画画面表现出来的工艺性、制作性,常常被贬低为画匠的技能而受到排斥和忽视,无法处于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不符合艺术本质和创作规律的现象。工笔画是中国画发展的早期状态,也是中国画的重要品种之一,至今长盛不衰,其绘制更偏向设计性、制作性和装饰性的特征。一谈到工笔画,就让人联想到其漫长的制作过程和工匠式的劳作,其过程和装饰画的表现是相同的。中国画在发展历程中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也受到装饰艺术的影响,但装饰性毕竟是它从属性的艺术语言,而写意性是其艺术语言的主体。装饰性更注重形式美、制作性和技术性的表达,是外露的,而在精神层面的反映上欠缺;写意性是内敛、含蓄的,更注重精神内涵的体现。从本届全国美展来看,这种顺序已出现了颠倒的趋向,受到多方的批评和质疑。笔者看来,不管是装饰性还是写意性,国画创作都要内外兼修,始终要考虑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画在发展历程中,其艺术语言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设计意识和装饰性,但今人往往认为绘画和设计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学科,把它们彼此割裂开来。这是不正确的。制作与表现始终是艺术作品得以实现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为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审美服务的。优秀的制作和表现应该与作品主题浑然天成,既不露痕迹表现出主题内容,又应具有相应的形式美。

二、取景构图中的构成设计 构图、章法是绘画的骨架,对绘画作品而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在构图方面取得了相对固定、丰富的模式,如画面采取散点透视和取景;能充分体现“起、承、转、合”构图理念的“之”字形构图骨架;能够对器物装饰的、呈带状的通景式构图;和现代版式设计手法一致的“留白”构图及花鸟画中的“折枝花”形式的构图;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构图形式具有显著设计意识和强烈的装饰性特征。从本届全国美展整体情况来看,参展作品构图的复杂程度明显超过传统国画,画面表现层次增加,几乎都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严谨的构形特征,装饰性、形式美的特征明显。

在本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构图来看,对现代设计借鉴最为明显的是,充分吸收现代版式设计中棋盘式构图进行表现,具有明确的装饰和构成设计意识,这种构图方法近些年在国画作品中也较为流行。此届全国美展采用此种构图方式的作品有16幅之多,其中5件作品获奖或提名。采用这种构图方式是把若干与主题吻合、表现手法一致的小品以棋盘格的形式分布、填充和罗列在画面中,与现代设计中的九宫格构成设计非常相似,如获奖作品《群乡蔬谱图》《快递哥》等即是如此。

传统国画作品多为尺度较小的小情趣和小意境的表现内容,这种状态是由于当时的文人心性、小尺度的建筑空间、近距离的欣赏方式及没有现代参展机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此种棋盘格构图是把系列化的多幅小尺度作品囊括在一幅大尺度的画面中,既可以充分适应当代大型展览大空间、大尺幅的展览要求,可以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向左右做无限的扩展,又使画面具有丰富的表现内容,还使作品的装饰性和形式感增强,具有突出、醒目的视觉效果。因此,观展这类作品时面前往往有大量观众俯身、贴近细致观赏。归根到底,这类形式作品是在小尺寸绘画审美与大空间、大尺寸展陈设计要求下衍生出来的,是对小尺度传统型绘画适应当代大型展陈所采用的变通手法。在历史上,像当前国展作品尺度的大画极少,因此相对于传统绘画,这也是一种改变和突破,是中国画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此种画面是由同一主题的系列小画组成,形象表现往往细致入微,适合近观。但远观的话,处于画面上方的小画由于距离原因,不易观看,整体效果和画面气势也不佳。本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在构图上继续广泛吸收国内外传统或现代装饰画、壁画、重彩和绘画的构图形式,这已成为近些年来对设计借鉴较为广泛和成熟的构图形式,如提名作品《铁马冰河之战图》(图1)具有典型的重彩绘画特点。画面分为两个明显层次——前面细腻的工笔写实人物和后面的重彩图案背景,尤其是背景部分的表现,吸收古埃及壁画的表现特点,形象平面化处理,突出外显,层次丰富,内容多样,造型复杂多变,色彩饱和、浓烈、鲜艳,作品形式感很强,具有明确的现代设计和装饰性的表现特征。

三、运笔、施墨、赋色的设计匠心

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笔、墨、宣纸等工具材料的特性,产生了丰富的表现方法,如运用毛笔的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并结合勾、染、点、厾、皴、擦等多种手段,所用之墨有焦、浓、淡、破、积、干、湿、清、宿等之分,画面表现风格又可细分为工笔、写意、泼墨、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等多种类型。这些技法、材料和表现的多样性,使中国画具有多样的设计意识和装饰感。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表现手法采用装饰型、工笔型、制作型和写实型作品所占比例较大,而传统的写意型作品数量极少,仅有30幅左右。看来中国画的创作风气变化极大。这种倾向与制作的装饰型和严谨写实水墨画作品的增多,事实上已成为当代中国画坛的大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除了和今天中国画创作队伍高度专业化、职业化及功利性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第一,当前中国画国家级大展的作品创作趋向发生变化,已不是狭窄的水墨写意型、工笔型的创作评价趋向,而是注重挖掘新的绘画语言、内容和新人,注重美术创作本体内容和艺术内在规律的探索,提倡百花齐放式的作品创作。

文人画虽然有璀璨的历史,但现今社会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文人阶层已经消失,产生文人画的时代已经过去。这类作品在今天看来已经严重脱离社会生活,与当前审美趋向也大相径庭。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上多元文化艺术形态的平等共存和互相理解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传统绘画中有限的艺术语言无法代表当前中国画的面貌,而与生活密切的写实性、装饰性的审美理念必然要融入国画的创作之中。

第二,水墨写意表现的基本功不足,是当前国画创作者普遍面临的问题。

传统水墨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多为古代文人的“墨戏”,需要长期磨练,科技使当代人失去了这个生活基础,自然也就减少了基本功的磨练机会,因此,对于今人来说,利用传统水墨表现的难度增加。基本功不足,个性的、写意性的东西也就无法融入到作品中去,画出来也与古人相去甚远,造成技道不统一,作品反而粗糙;全国美展的作品在尺度上要求大,难度又增加;传统国画是利用毛笔、水墨结合宣纸特性来表现的,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第三,参展作品中传统文化底蕴反映的不够,中国画固有的夸张、浪漫等审美特点不足。

传统国画是诗书画印的结合体,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差别非常大,古典文化中的书法、诗词等在现代教育中只占有少量部分,造成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生疏,加上学院派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受外来绘画尤其是西方绘画写实主义、装饰性审美的影响,以传统写意性为审美趋向的作品自然就不多了。这就造成展览中能够体现传统民族绘画特点的写意性作品的数量实在太少了,令人遗憾。

由于以上原因,今人的水墨写意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难有作为,因此工笔性、装饰性、写实性的国画作品成为发展方向。在本届全国美展中,不少作品确实已经很难界定是中国画还是装饰画或者是其他了,从参展作品情况来看,其装饰性表现常用以下两种手法:

一种手法是图案化、平面化的画面处理。此种表现手法是本届画展作品对设计意识吸收和运用最多的手法之一,有70幅之多,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平面化的形象处理,饱和亮丽的色彩,具备一定程度的写实,画面中没有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诗学审美意境,形式感强。如获奖作品《节日的山村》(图2),作品主题反映直观,内容贴近现实生活,造型复杂,画面只具有平面的二维空间,色彩平涂且鲜丽,画面中只有起点缀和平衡作用的几处黑色,没有水墨用笔和渲染,因此与其说它是一幅国画,不如说它是一幅现代装饰画。其他作品如《高原精灵——伽蓝下的舞者之二》《极限无限》《戏》《何处惹尘埃》等都较为典型地运用此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好的现代感和形式感,丰富和发展了国画的绘画表现语言和审美趋向。

[JZ][XC] [JZ]图2 《节日的山村》,陈福彬,180×175cm

另一种手法是注重画面肌理的表现,且使用较多。这里说所的“肌理”,是指区别于传统国画的画面纹理。这种利用肌理或制作技法营造画面效果的手法主要是借鉴现代装饰性、写实和重彩绘画表现的特点,其中不乏有利用现代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做法,展览中这类作品数量不少于三、四十幅,极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手段和效果。如获奖作品《雾茫》(图3),主题内容反映城市现代生活,人物处理简洁,利

用斑驳的肌理营造白雾茫茫的画面效果,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形式感和现代感特征。又如提名作品《寂静欢喜》,人物采用典型的写实性表现手法,而天空中乌云的特殊效果则是采用装饰画表现中的油墨吸附法制作的,具有自然流淌、浑然天成的肌理效果,很好地营造出乌云密布的高原景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写实性的表现特征,较好地丰富了画面效果,与作品的主题和格调十分契合。

[JZ][XC] [JZ]图3 《雾茫》,邓先仙,173×134cm

本届全国美展中也有一些对现代设计借鉴不成功的作品,如《宋庆龄》,它是根据宋庆龄女士的黑白照片来表现的作品。在笔者看来,这件作品表现完全就是另一类物质——典型的现代西式构成设计作品,除了表现的是一位中国著名人物外,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中国痕迹了,此件作品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无特色,无法理解这样作品为什么能够入选国家级展览。

四、视觉动力原理在作品装裱与陈列展示中的运用

在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根据陈设空间尺度、位置作用、作品风格和观赏方式等因素形成了多样的装裱形式,如立轴、中堂、对联、横披、小品、卷轴、扇面、册页、长卷、通景屏、斗方等形式,但总体来看,其尺度较今天为小,最大的就是悬挂于厅堂中央屏风的中堂,这些装裱形式主要是由当时较小的建筑空间及近距离的观赏方式等因素所决定的,它们明显区别于异域绘画的外观,形成特有的形式。这些形式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恰恰又为中国画增添了些许装饰性。在本届美展中,参展作品的装裱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装裱形式,展陈形式也发生较大改变,具有明确的视觉性和装饰特点:

其一,由于充分考虑到国家级展览及现代大型空间展陈设计的需要,参展作品尺寸有统一性要求,多数作品尺幅巨大,多为3平方米至4平方米左右的大画作。因此,像作为传统国画主流的小尺幅作品无缘参加当前国家级展览。这种大尺度的作品在展厅中易形成突出的画面效果,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也形成突出的装饰性。

其二,传统国画的丰富装裱形式已经不见踪影,装裱形式统一使用单纯简洁的装裱样式。近几届美展参赛作品没有过多的外在装饰,多为简洁的长条形木质边框,作品表面也没有透明材料覆盖保护,这是当前市面流行的画框装裱的改进型。这种装裱形式简单又易于操作,尤其适合大画作展陈,有助于突出作品视觉效果。这实际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外框式的装裱特点,这种特点既为适合大型展览,又具有现代流行的简约式装饰风格。

其三,出于现代大型展览的需要,作品在展陈设计方面充分体现视觉性的动态特征。作品尺度巨大易形成良好的视觉性,这是不言而喻的。再加上简洁的外框装裱、大尺度的展览空间、均匀适度的光线照射及与白色展墙对比等因素,使作品具有适宜的展陈和观赏效果。

其四,装裱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增强。在本届美展参展作品中不少作品通过装裱形成作品画面,这时装裱不仅对于作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让画面完整的作用,如前面讲到的棋盘格式构图,是以小画幅的尺度来完成的,然后通过装裱组合成大尺幅的画面。换言之,没有装裱手段的介入,这种具有装饰、构成设计特点的作品是无法完成的。这种具有现代意识的外框式装裱已经全面融入到国画的创作之中,不管在官方展陈还是建筑空间中都广泛使用,而传统的装裱样式目前只有部分得以延续,如扇面、册页、长卷、通景屏等。这已成为当前国画作品装裱最显著的特点,这是由当前的社会现实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国画作品的实用性、视觉性、装饰性要求所决定的。

五、结语 中国画是中华优秀艺术形式之一,之所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积淀丰厚的传统,正是因为它能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及时吸纳新文化元素,锐意创新内容与形式,才得以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之林独具民族的和时代的艺术魅力。当下,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层次日益丰富,精神消费如艺术审美对艺术创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常态下的中国画创作面临新的课题。由文化部主办的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展览,既向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当代美术最新创作成果,向人们提供了一场审美艺术的饕餮大餐,也借由对入选、获奖作品的筛选标准,向人们传递一个隐形信息——当代中国美术的创作取向。

从本次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可以看出,在创作过程中,构成设计的意识逐渐增强,画面取景构图、表现技法、装裱与展示方式越来越体现出更明显的装饰性特征。这种变化,不但未损及中国画的元气和精髓内质,反而使其更贴近时代的发展需求,更能焕发活力,更具审美魅力。 (责任编辑:贾明哲)

参考文献:

[1][ZK(#]李富贵.国画的装饰性与装饰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14-116.

[3]张光宇.装饰诸问题[J].装饰,1959,(05).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装饰性艺术作品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