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2015-12-24陆苗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湖水人教版语言文字

陆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用”。笔者认为低年级作为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在以识字写字为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要通过词句段的理解和运用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语言基本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选择典范词句段,落实“语用”训练

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习目标、学生学习起点和文本语言特点,精心选择文本中的语言范例,发掘语言文字训练点。

1.字词理解,注重生动形象

《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的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道理,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字词的理解也要注重形象性,这样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第四册课文《风娃娃》中,“极”和“吸”是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 “吸”要用嘴巴,学生很好理解。可“高兴极了”这个“极”字,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是个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学生后期的写话写作中“极”的运用出现错别字的情况很多,学生普遍将其与“级”“及”混淆。笔者出示从古到今“极”字的演变,通过图文直观的形象性告诉学生:一棵树的顶端、最高点就是“极”。高兴达到了最高点就是“高兴极了”,在笔者的引导下“开心极了”“漂亮极了”等平时惯用的词都冒了出来。

《画家和牧童》中,大画家“戴嵩”的“戴”字是本课要会认读的生字,笔者从欣赏国画入手,引出“戴嵩”。这个“戴”字,文中作姓氏之用,但它还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时值冬天,笔者指着脖子里的围巾说, “戴围巾”,指着学生胸前的红领巾说“戴红领巾”,聪明的学生马上说,还能“戴帽子”“戴手套”……

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善于找到重难点,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偏重的特点,注重教学的形象性,能在生动有趣中化解难点,并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2.丰富路径,提升练写质量

低年级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在要求学生练说练写句子时,总是先安排一个例句给予参照。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例句、例段的导引作用,引导学生把握词语句子的行走路径,领悟词句的运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1)抓住词语,训练语言。《北京亮起来了》第三段寥寥数字,除了让学生领略各种灯的迷人,在讲授时要把重点放在对“犹如”的理解和运用上,在明白“犹如”是用在比喻句中,相当于“好像”“仿佛”“好似”等词语后,笔者让他们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来说说其他的灯。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照明灯犹如地球明亮的眼睛。”“草坪灯犹如童话世界里公主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喷泉灯犹如仙女洒下的七彩水珠。”……

在学生大胆的想像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各种灯的华美和迷人,在脑海中勾画出了五彩的图画,同时对“犹如”一词的运用进行了强化练习和运用。

(2)问题铺垫,尝试补白。人教版第一册的《四季》是一首简单有趣的儿童诗歌,诗中的“草芽、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每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在诵读的基础上,我们层层递进设计了三个问题:还有哪些景物也是季节的代表呢?这些景物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又会对谁说呢?

三个问题讨论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想像补白,“ ,它对 说:‘我是 。’”学生的创作五花八门:“桃花红红,它对白云说:‘我是春天。’枫叶飘飘,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低年级学生,从字词到句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铺设阶石,这样在由简到难问题的铺垫下,让学生尝试补白,既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也完成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3)关注表达,仿写创作。人教版第一册《比尾巴》是一首问答式的儿童诗,这样有情有趣又富有语言特色的儿童诗,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典范。虽然入学没几个月,但学生都是天生的诗人。笔者让学生尝试让狐狸、燕子和老鼠也来加入比尾巴的队伍。“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好像大剪刀?狐狸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细。燕子的尾巴好像大剪刀。”笔者相机把学生的创作打入PPT课件,署上作者名,学生们一个个兴奋不已,自己竟也能创作儿童诗,在这热烈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 丰富朗读感悟,美化“语言”感受

汉字是音形义三重美感相结合的艺术,“语感”更是对汉字综合性的理解和运用。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读,引领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同时,增强语言文字的可感性,用有声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范读,在潜移默化中领略语音感

语音感是语感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是指正确地朗读语言,还包括对语言朗读时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把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音感还没有形成,他对语音感更直接的感受来自于教师的言语。

不同基调的文章需要不同的语气来表现,如《快乐的节日》《棉鞋里的阳光》等课文需要用热烈、上扬的语气来让听者感受到积极、和谐的情感,而《王二小》就需要用低沉、迟缓的语气来表达对王二小的惋惜和敬佩。即使同一篇文章中也需要不同的语气来表现,比如在人教版第二册的《小壁虎借尾巴》中有小壁虎、小鱼姐姐、老牛、燕子和壁虎妈妈这5个角色,在泛读中,笔者用不同的音色去读不同的角色说的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一来,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阅读可以赋予文字生命,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中,班级里面就出现了温柔的妈妈、天真的小壁虎、亲切的小鱼姐姐和粗声粗气的老牛等形象。

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教师对于语感的敏锐度是十分重要的,声情并茂的示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和情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达成语言文字的训练。

2.悟读,在字里行间领略语意感

低年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认真朗读,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引导,使学生捕捉到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在教师的言语中帮助学生一起进行内心勾画。

在教授人教版第四册《泉水》这篇课文时,当学到火红的杜鹃出现在清澈的泉水中时,通过感受创意朗读,我们的心跟随着泉水感受了温暖和幸福。笔者通过“这是一股怎样的泉水?”“在这面明亮的大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这火一样的杜鹃花也看到了自己美丽的身影,从此她——”三个问题进行追问,学生透过字里行间,读出了“我仿佛看到杜鹃花在大镜子前摇摆着自己漂亮的身子,很高兴。”“我仿佛看到这美丽的杜鹃花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她发现自己是这样的迷人!”“我仿佛看到这热情的杜鹃花在尽情地享受美好的时光,因为一切都很美丽!”

3.表演,在眉宇之间领略语情感

低年级学生往往读字不认字,读文不悟文,有时声音响亮可表情僵硬,不知所云,是典型的“小和尚”。要想通过“读”来实现对学生语感的训练,就要把“读出声音”与对语言的理解和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在讲授人教版第二册《黄山奇石》一课时,从朗读题目开始,就突出一个“奇”字,让学生带着“猎奇”的心去看一看黄山的巨石,“好奇”的眼去瞧一瞧黄山的巨石,“惊奇”的语气去读一读黄山的巨石,有的学生瞪大了眼睛,有的似乎难以置信地摇着头,还有的跃跃欲试真想马上去黄山亲身体验一番。

通过表情朗读,能使学生告别“走马观花”式的读,通过咀嚼关键词句,在理解句子,体会作者情感后,全身心地用朗读来传情达意,在实现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三、 创设想像情境,丰富“语用”经验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其核心就是语言运用能力。低年级学生虽然有交流的欲望,但并不善于自主地将已有的生活体验融入课堂学习,往往想说而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考虑到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唤醒学生各方面的体验,使学生的表达有的放矢,从而丰富语用经验。

1.边读边想像,拓宽语言思维

很多词语,都有很强的画面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边读边想像中落实说话训练。

人教版第二册《识字3》这首对对子歌中“鸟语花香、和风细雨、万紫千红、山清水秀”这几个四字词语,就是带有强画面感的词语。笔者引领学生乘上想像的翅膀,自己就是一只快乐的鸟儿,张开翅膀,轻轻地飞呀飞,大自然好美呀,各种各样的花开了。通过“小鸟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在做什么?”四个问题,让学生读出藏在“鸟语花香”一词后面的“桃花开了,樱花开了,杜鹃花开了。小伙伴们闻到了香香甜甜的味道。在花间在枝头飞翔、赏花、开音乐会”的画面感。

边读边想像,通过“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将词语读出画面感。学生思考的角度广了,思维拓宽了,自然有话可说,语言运用的经验也丰富了。

2.冥想勾画,突破语言抽象性

中国的语言文字很多时候是抽象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进行心灵的冥想勾画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人教版第三册《清澈的湖水》中的“山石趣”学生是能体会到的,因为很多学生看过奇形怪状的山石,但“湖水清”这个“清”字,怕是我们学生体会不出来的,这个“清”字,带有很强的抽象性。

笔者尝试运用了冥想勾画:在班得瑞《清晨》的轻音乐下,让学生缓缓地想:此时,你就坐在游船上,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一座又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峰。你与湖水贴得那么近,一低头,你都能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还能看到湖底的沙石。而头上的蓝天、白云又如此的清晰。这样的湖水,真是——清澈见底。

学生慢慢地睁开双眼,当我再出示“湖水真清啊,清得 ”的练习时,学生突破了难点,有话可说了:

“湖水真清啊,清得看得见游动的小鱼。”

“湖水真清啊,清得看得见湖底的沙石。”

“湖水真清啊,清得看得见蓝天白云。”

“湖水真清啊,清得看得见周围的山峰。”

总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符合语言文字本身的规律,又要把握年段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情感和喜好等,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升言语技能,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萍.句式导练:低段言语训练的重要内容[J].教学月刊,2012(12).

[4] 徐晓晓.语文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2015(3).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湖水人教版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湖水和北风忆
心中有湖水
湖边
涟漪湖水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