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交往:春天不做夏天的事
2015-12-24关鸿羽
摘 要:青春期是人生充满矛盾的特殊时期,对性产生神秘感,对异性向往,关注自我形象。家长可以进行超前教育,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家长要淡化早恋话题。要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鼓励孩子与异性群体交往。鼓励孩子在公开场合与异性接触。教育中要理解并关心孩子,注意把握好尺度。
关 键 词:家长;青春期;异性交往
作者简介:关鸿羽,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青春期是少男少女们心中五光十色的梦幻时期,又是他们内心充满矛盾的特殊时期。由于生理上的急骤变化,青春期孩子心理上充满矛盾:成熟与幼稚的矛盾,活动能量大与认识水平低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国际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危险期”“困难期”,是人生最容易犯错误的年龄阶段,教育起来要格外小心。因此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一般有以下心理特点。
对性产生神秘感。性的萌发使青春期孩子对性有一种神秘感。男孩与女孩都想拨开异性身上蒙着的轻纱,探求对方的秘密。这种神秘感有点像鬼使神差,不能控制,但又不敢公开探求,于是暗中窥测。他们开始对谈情说爱的电影、电视、小说感兴趣,对两性关系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更对生活中情侣的亲昵产生好奇。
对异性向往。由于性激素的影响,青春期孩子开始对异性有好感。青春期的男孩与女孩喜欢一起做作业,一起写板报,一起侃大山。光是同性,不来“情绪”;有男有女,倍增“兴趣”。比如,有的男孩子坦白:“一有女生在场,我们男生跑得就特别卖劲!”其实,青春期孩子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就是因为他们对异性向往。
关注自我形象。俗话说,不怕孩子脏,就怕孩子太讲究干净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们会发现原来胡打胡闹满身泥巴的小花脸,突然变得爱照镜子爱打扮了。他们有的会模仿自己偶像的穿衣打扮,有的会追求标新立异,有的则保持“酷”的形象,这一切多半是为了得到异性的肯定和瞩目。对多数孩子来说,青春期爱打扮是正常现象,只要不过分就不要多加干涉。
另外,青春期孩子还有独立意识增强、逆反心理加剧、情感波动大等心理特点。因此,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要十分细心,应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用理解、尊重和爱,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十字路口,把危险期变成发展期。笔者以为青春期教育应该秉持开放、开明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青春期教育应超前
提前教育可以使孩子有个心理准备,避免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一无所知。其实,小学低、中年级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性教育。
老师可以从动物讲起,告诉孩子动物交配是它们繁殖后代的一种本能,人也有这种本能,否则人就无法延续后代。还可给孩子们介绍人体发育的奥秘:人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第二性征——男孩会长胡须,声音变粗,喉结变大;女孩会来月经,乳房隆起。告诉孩子有了这种变化不要大惊小怪,这就如同植物开花结果一样是自然现象。并向他们解释,由于性激素的刺激,男女会互相吸引,这是一种自然心理,不必紧张,也不要多想,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
孩子很小时问妈妈自己是怎么来的,家长应该如实告诉孩子相关知识。如果孩子是剖腹产的,妈妈可以给孩子看刀口,告诉孩子是割开这个刀口以后,把你从子宫里取出来的。孩子过了7岁,父母不要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标识物,可以用图片、绘本作为辅助。国外有人主张从幼儿就开始进行性教育,甚至有的学校专门开恋爱课,告诉孩子什么叫恋爱,什么时候恋爱最合适,如何做合格的丈夫、妻子等,这就是一种超前教育。
二、正确对待青春期中的异性交往
孩子到了青春期,向往与异性接触是正常现象。因此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
(一)要淡化早恋这个话题
没有被关注的行为往往会慢慢消退,因此家长不要把早恋的话题挂在嘴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使恋人之间的爱情降温,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人为地干预很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所以家长不要过多干预,要淡化早恋话题。
家长必须要让孩子懂得,恋爱的结果指向婚姻,而目前孩子既无经济基础,又无驾驭婚姻的能力,因此多数早恋是没有好结果的。要让孩子明白,萌动可以,萌发就不可以。“春天”不要做“夏天”的事,更不做“秋天”的事,否则“冬天”就会来临。
(二)鼓励孩子与异性群体交往
有些家长极力反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早恋。却不知,这样反而导致孩子更加渴望早恋。因此要鼓励孩子多与异性交往,但不是一对一交往,而是群体交往。孩子与异性接触得越多越好,接触多了,就会发现这个异性有这个优点,那个异性有那个优点,不容易早恋。即使是在男女同学单独相处时,也要光明磊落,理智相处。要让男孩从小知道保护女性,尊重女性,关照女性,谦让女性。男同学要充分尊重女同学,照顾女同学。女同学也要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懂得把握自己,不要释放不恰当的信息,以免引起误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同学之间纯洁的、真挚的友谊,促进彼此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家长要尊重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异性交往与异性间的友谊,是青春期少年成长的需要。家长应该认识到男女生来往多一点不可怕,是正常的,对学生健康成长是有益的。要鼓励孩子与异性群体的交往。这种交往可以达到彼此间互补、互慰、互励的效果。既有助于孩子在交往中体会和掌握自己与异性不同的身心特点、行为规范,学会承担与自己性别角色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也有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对于这种正常的异性交往,家长应予以支持。
(三)鼓励孩子在公开场合与异性接触
孩子到了青春期向往异性、愿意与异性交往本来是正常现象,但不少家长限制孩子的正常交往,结果逼得孩子把地上的工作转为地下。男孩与女孩公开接触没有害处,而经常单独秘密来往就危险了。因此家长不要硬性限制孩子与异性接触,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和异性接触,以满足孩子对异性的好奇。如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孩子过生日可以邀请男女同学到家里来聚会。通过公开场合的活动,引导男女同学互相了解,理性交往。
三、青春期教育要把握好“度”
尊重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教育孩子必须掌握合适的“度”,“度”掌握得过严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掌握得过松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这里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教育案例。一位家长发现自己女儿写的日记,上面记着孩子喜欢一个男孩。家长看完后当即把孩子找来,一顿臭骂:“小小年纪就整天想乱七八糟的事!明天我就去找你的老师,看你的脸往哪放……”孩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泪水哗哗地往下流,第二天就吃安眠药自杀了。家长的心是好的,怕孩子早恋,可批评时没掌握度,结果造成惨剧。另一位家长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但谈话很注意分寸,给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变化,从生理谈到心理,并指出应怎样对待异性吸引,怎样度过青春发育期。孩子听后受到深刻教育,不但没早恋,反而把这美好的感情升华到比进步、比学习,顺利地度过青春期,考上了大学。
上面两个家长虽然遇到的是类似的问题,但一个尺度没掌握好,教育就失败了,而另一个掌握好了分寸,教育就成功了,可见掌握分寸对于教育来说十分重要。
另外,还要对青春期孩子适时进行青春期卫生教育、性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等。要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帮孩子划清友谊与早恋的界线,使孩子的感情得到升华,精神生活更为丰富,更要理解、关心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责任编辑/黄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