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个全覆盖扮靓新农村

2015-12-24昳岚

骏马 2015年6期
关键词:家家路灯农民

昳岚

也许在孤自的范围呆得太久,也许过于落后形势,腾克乡移民多年之后,我怀着旧有的心情又一次走近腾克,参与莫旗文联组织的下乡送书活动。这次,是与腾克镇的新农村特莫呼珠结缘。

下乡于我,已是一件新鲜并奢侈的事情,喜欢那一路的放松释然,喜欢山水的润泽养眼。一路的心情,仍是过往农村亲切的老景,原始的泥土街道、草木秫秸随处的自然记忆。心中的农民,总是离不开土的颜色,土,也即农民的颜色。

车还没有进村,远远地就看见特莫呼珠的亮色,蓝蓝的房顶,白色的围墙,仿佛一幅图画,静谧地卧在一片绿色的怀抱之中,让人恍惚觉得要走进的是一个童话世界。

进村了,平坦宽敞的水泥马路,整齐划一的街道,亮白的路旁围墙,一下颠覆了陈旧的记忆。这是一个农庄,还是一个积木玩具?我是否走进了一个摆设精致的积木家家?

泥土草秸哪里去了?柳编的障子何在?猪栏牛舍又隐在哪里?真的是看不见过往农村的原始面貌了吗?

亭亭玉立的路灯一盏一盏,我脱口说,这路灯真有特点啊!同行的达子却说,那哪是路灯,是太阳能灯。哦!我一阵惊叹,这哪像是农村?分明像我们小时候用彩色的纸玩的“哈尼卡”家家,整齐规矩干净似乎就是一种摆设。

特莫呼珠,完全改变了中国农村无数年来草房、泥土灰不溜秋的烂衫模样!

车停在村委会院里很大的一个文化广场上,长长的艺术围栏、雕塑、演出舞台等文化活动设施,都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做梦也没想到的。农民也许想过丰收的粮食,想过鼓鼓的钱包,以及可以算是精神享受的影视放映,但这种自己参与的文化活动场所,是不在想象中的。

村干部们出现在门口,看得出他们的等候充满真情,墙上的“欢迎旗文联作家送书”的标语,也透着村委会对待送书活动的重视。大大的苹果亮着红白的脸也在热情地迎候。坐下来交谈方知道,是莫旗旗委响应上级号召,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给特莫呼珠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特莫呼珠,是莫旗腾克镇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几乎都是达斡尔族,产业主要以农牧业为主。2006年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2009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2014年在全旗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结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项目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项目,顺利展开了特莫呼珠村“十个全覆盖”的内容,并且达到了现有的规模。

这些规范必须的指定内容,显示出村庄改换面貌的达成指数。大街小巷的水泥马路,全面改变了过去的脏差,处处显得干净利落。卫生室里,进出的白大褂医务人员,点缀得整洁的村庄更加洁净。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场所,让昔日农民的面孔陡然露出书香。家家的自来水、电视、村里的超市、村民住房的城市化装饰、养老保险以及移动通讯的使用,几乎覆盖了农民的土色!

“以前我们生活条件不好,住的都是危房草房,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烧炕屋子也不热。现在好了,危草房改造后,全村人都住进了砖瓦房,吃上了自来水,出门就是水泥路,穿拖鞋就能出门,晚上路灯也亮了,不用打手电筒了。网络、电话、手机都通了,生活在俺们村跟城里没啥区别,党的惠民政策真是好啊!”从小在特莫呼珠长大的村民说,“以前一下雨,路上全是水、泥,出来进去可不方便了,运输成本也高,收粮的都不愿来,有时粮食都放发霉了也卖不出去。道修好后,交通便利了,粮食也能卖上价了,一年能多卖好几万呢。”

尤其是学校校舍的建设,过去是木质窗户,四处漏风漏雨,冬天烧铁炉子,烟熏火烤,烟灰四处,冷热不均。冷的时候,跺脚搓手,热的时候,炉火烤人,孩子们受够了罪。自从校舍改造后,情况大变,教室里安了暖气,干干净净,“跟城里的学校没什么区别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受冻了”。

农民的满足和幸福感,表现在他们的心上、脸上、语言上,他们高兴地颂道:

街巷硬化惠百家,出门不再踩泥巴。

生活垃圾常清理,环境维护靠大家。

生活富裕环境好,活动场所不可少,

农闲娱乐常健身,文明生活新农村。

看着这些已经贴在墙上的话语,听到看到的我们,也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农民的日子好过,城里的生活也便拥有保障。城里人虽然不住农村,或没有直接的来往干系,却离得不远。土地湿润的季节,我们自然想到庄稼的滋润,土地干涸的时候,我们也会忍受农民的焦渴。我们离不开农民,也离不开土地,大家本是一家,不过是前院、后院的距离和关系。

特莫呼珠村的改变,让中国古老落后的农村具备了另一种样式的存在可能,介于城市与农村间的生活样式,却比城里人还要滋润。他们呼吸着新鲜舒畅的空气,抚摸着绿色植被,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以说他们闲适安逸,没有了吃穿住的忧虑。

是的,特莫呼珠人,家家都在尼尔基城里有楼,冬天可以住在城里享受闲暇,夏天则回到村里沐浴自然的风光,与原野说话,与土地亲近。再不做向土地要粮的“乞者”,再不愁漏雨屋湿。冬天到来的时候,家家都到城里的楼房去了,打工者就变成了村里的“主人”。

“村里出外打工的有多少人?”我问村长。

“没有一个出外打工的,倒是外边的人到我们这里打工。”

这是让我惊讶的事情。现在的农村,出外打工早已成为潮流,从过去一年四季忙于农活儿却还吃不饱的状况,到现在仅两三个月就可以解决四季耕作的情形,农民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走出山村,到城里去谋取另一份生活。这已是中国农民的另一种姿态,另一种别有的天地。而特莫呼珠人能够保持原有的状态而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是家乡的清新富有、美丽安适把他们留下的。难怪他们真心地感谢党和政府。

特莫呼珠村还有新的计划,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整合项目资金,要继续实施扩大文化活动广场,继续硬化街道,增加太阳能路灯,延长艺术围栏,村屯绿化,建设监控室等工程。并在校舍维修的基础上着手新建幼儿园,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村里人都去腾克镇参加全国鄂姓家谱大会了,我们没看到更多的村人,也没能做到更多地接触。我有点心存遗憾,没能像过去那样,盘腿坐在他们的热炕上,随意地唠唠家常,吃一顿达斡尔饭菜,汤汤水水,每人一碗大炖菜,在原始油水的滋润中,享受一次古老的朴素情怀。倒是他们热情的现代化招待,让我感到像是在城里。这或许是特莫呼珠新农村的又一种标签吧。

责任编辑 王冬海

猜你喜欢

家家路灯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家家都有难忘的梗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QK空间上的叠加算子
家家:请懂得我的低调 “还是想念”的灵魂歌姬
傍晚,路灯为什么能自动亮起来?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