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理畜禽粪便污染扼制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2015-12-24王秋侠
(咸阳市环境监测站,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粪便产生量日益增加,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概述了我国畜禽养殖的污染途径和现状,同时剖析了造成畜禽粪便污染的原因,并对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38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态养殖、合理规划并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是今后畜禽污染治理的方向所在,将会对我国畜禽养殖、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1我国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途径及现状
1.1环境污染的途径
直接污染。畜禽场地对环境直接造成的污染包括:畜禽粪便、畜禽场污水、病死畜禽、畜禽噪音以及畜禽场物料加工产生的粉尘;间接污染。间接造成的污染包括:畜禽场粪便发酵后的恶臭、滋生的大量苍蝇、病死畜禽肉制品、寄生虫和一些病原微生物等;水源污染。一些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不加任何处理随地堆放导致随雨水进入土壤、河流,有的甚至直接倾倒或排入河流,导致畜禽养殖的污染严重;空气污染。养殖过程中不能及时处理粪便和病死畜禽,高温天气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影响了空气质量,造成未见畜(禽)舍,已闻其味。
1.2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大、污染严重。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粪便污染已居农业环境污染源之首。尤其对水污染的影响大,已与工业源、生活源并举,成为水污染主要来源。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5%,占农业源的95%、79%,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2畜禽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
2.1畜禽养殖方式转变,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脱节
传统的畜牧养殖业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废弃物通过周围农田及时施肥自然消化,形成畜—肥—粮的良性循环。然而,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模式逐渐由原来的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脱节,养殖废弃物不能被土地及时消纳,得不到及时利用,超过了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
2.2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注重眼前经济效益
我国大部分养殖场(户)场主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对相关畜禽养殖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不够了解,而且大批畜禽养殖者只注重当前经济效益,并不重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对畜禽粪便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使得大量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2.3缺乏规划和引导,选址布局不合理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多是自发的面向市场需求而自由发展,导致大量农户在行情见好时投入到畜禽养殖中,没有考虑场所选址是否符合用地规划和环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居民和敏感目标等基本环保要求。
2.4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目前,大量非规模化的家庭式畜禽养殖户基本都未设合格的污染防治设施。畜禽产生的粪便、废水经简单贮存后就直接排入沟塘或河流,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而言,虽然建有污染防治设施,并不能达到环保达标排放的要求。
2.5防污制度不够完善,环境监管不到位
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导致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执法一直是环境监管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环境监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在畜禽养殖污染面广量大,各执法单位还存在法难责众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对的都是普通农户,各单位在执法时也十分为难。
3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措施及建议3.1高度重视,强化政策引导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环境管理的工作范畴。同时加大养殖业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对于积极配套治污设施的企业,给予补贴扶持;在政策上对创新治污技术的企业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积极推广。
3.2转变思想,推广生态养殖理念
积极转变思想,树立生态养殖理念。努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型畜牧业,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将畜禽生产、废弃物处理、能源循环利用以及种植业、水产业等统一进行考虑,多方面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种养结合、互为促进的良性生态农业链。
3.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议各级政府坚持生态养殖的理念,结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根据畜禽废弃物产量和农业种植情况,充分考虑消纳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土地的载畜量及当地环境质量,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
3.4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通过对畜禽养殖企业经营者进行生态养殖培训与提供污染治理技术,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污染治理水平,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同时,在媒体上公布畜禽养殖企业排污达标情况,实行舆论监督与公众参与。
3.5技术推广,研究政策
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如沼气的再利用、沼气发电、有机肥市场的开拓等政策的研究,不断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再循环、再利用,从而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王秋侠,本科学历,咸阳市环境监测站,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