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与指导平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015-12-24罗宏举和映花
罗宏举 和映花
(1.兰坪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农经局;2.兰坪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云南怒江671400)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但土地的面积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大量剩余,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剩余,这些劳动力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转移,对于农村的稳定及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原因,一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及机械化的推进,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二是城镇化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农民进城打工形成一股潮流,但其波动性也不可避免,经济起落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产生剩余量;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发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研究劳动力剩余的产生原因有助于对转移问题的分析。
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1.1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一直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导致农村的各方面投入不足,发展相对落后,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进步明显不足,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有的地区甚至还没有完全脱盲,较低的文化素质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制约了劳动力的转移。
1.2农业内部就业空间有限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品大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一方面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也出现了对劳动力的排斥现象,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的水平越高,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越小,先进的农艺、高科技的机械以及一些化工产品,完全可以替代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劳动力在生产中作用呈减弱趋势,越来越边缘化。
1.3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国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希望农村的劳动力能就近就地转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市场动态变化不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多数乡镇企业适应不了这种环境,难以顺应劳动密集型逐渐向资金密集型转变的发展潮流,很多企业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未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愿望。
1.4土地确权发展较慢,流转制度落后于市场发展
由于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土地确权仍未完成,土地的权益难以明晰,所以并不能把农村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虽然一些农村劳动力表面上转移到城市打工务工,但仍然是离土不离乡,并没有真正脱离土地,无法实现真正转移。
1.5劳动力转移缺乏制度保障,市场机制不完善
二元制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的人口户籍存在城市和农村的显著差别。虽然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虽远离家乡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并未享受到城市的保障制度,地位和处境十分尴尬,虽在城市生活,却始终处于游离的境地,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市场机制不完善,对于用工信息及求职信息缺乏统计和指导,劳动力转移仍处于一种分散状态,组织手段单一。
2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
2.1加快城镇化发展
就近就地解决劳动力转移,是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身意愿,同时也是符合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科学合理性。一方面就近就地转移,对于劳动力来讲,在居住便利、习惯适应、子女就学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从人口布局来看,可以合理调整城市的发展规模,合理布局,增加小城镇人口的基数,扩大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大城市来讲,又可以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在资源分配上避免过于紧张。所以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环境水平,增加吸引力,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也有利于启动农村人力资源市场。
2.2增加农业内部的就业机会,同时扩大劳务输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整体素质并不太高,但在农业生产方面却是他们的强项,除了向城市转移外,在农业内部实现转移是最为理想的转移渠道,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从以粮食为主向以经济作物为主,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在观光旅游、生态农业方面作文章,在农业产业化的纽带作用下,实现农业的内产就业,完成劳动力的内部转移。使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抢占国际劳务市场,拓宽劳务输出的渠道,放宽劳务输出的领域,增大就业的空间,建立完善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网络。
2.3逐步提高农民素质
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教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狠抓落实,保证农村儿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整体的文化素质。加强劳动力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在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知识水平,增强劳动力适应市场的能力。
2.4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
尽快完成户籍制度的改革,确保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和保险等方面形成一致,无论转移到哪里,都能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受益者,改变游离、边缘化的局面。在土地流转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在土地流转中其利益有所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2.5依法完善劳动力市场,搭建劳动力转移平台
政府、社会、劳动力要共同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搭建起便捷、有效的劳动力转移的平台。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完善市场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使劳动力在平台上能够对用工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进行了解、掌握,积极寻求转移的途径和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漫长和艰难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渐完善。
作者简介:罗宏举,白族,中专学历,兰坪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农经局,农经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和映花,白族,中专学历,兰坪县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