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2015-12-24郑毅
(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种植业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白城市在切实抓好种植业食品生产、确保主要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推进种植业食品质量安全基地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种植业;食品安全基地;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7.002
1白城市基地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种植业食品安全基地有456个,面积220.88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14.4%。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基地130个,面积125.28万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基地326个,面积95.6万亩,主要有玉米基地69个,面积54.15万亩;水稻基地128个,面积55.39万亩;红干椒基地14个,面积31.14万亩;杂粮杂豆基地154个,面积54.45万亩;蔬菜基地11个,面积2.93万亩;食用菌基地6个,面积0.004万亩;水果基地10个,面积10.61万亩。
按照先行试点再全面铺开,力争用5年时间,结合我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创建一批生态农业突出,管理、服务体系健全,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为保障种植业食品安全,做大做强我市特色农业品牌,应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2.1完善种植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市要建立由农业、财政、质监、工商、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种植业食品基地领导工作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依托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健全监管制度。要建立健全种植业(农产品)基地产地环境监管、投入品监管、市场监管、检测机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执法监督、应急处置、信息发布、质量安全追溯、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规范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2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源头治理。对生产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并对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核,企业有合法资质,其产品才有资格进入市场,全面实行农业投入品登记备案准入制度。
二是加大检查力度。对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不留死角;加大产品抽检,对检查出的合格产品进行推广,存在小问题的限期整改,假冒伪劣产品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三是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与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有害农业投入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
四是加强监管力度。经常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追溯。
五是开展专项整治。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和重点品种的安全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产品和使用禁、限农药行为,切实维护农产品消费者利益。
六是加大培训宣传。每年春、冬两季,举办多期农产品安全管理培训班,在全社会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2.3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构建标准体系。坚持农业地方标准制定与实施相衔接、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原则,突出本地产业技术优势。
二是科学规划实施。根据我市农业产业优势,创建农产品品牌,推行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
三是开展示范建设。结合标准化园区建设,创建“三品”品牌,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农产品生产档案,逐步实现农产品
可追溯管理。
2.4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建设,落实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指导和支持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统防统治。
二是结合土壤普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加强对污染生产区的治理;严控工业“三废”污染向农产品产地转移,确保农产品产地安全。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一是切实建成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标准种植业基地,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通过保护性耕作、膜下滴灌、秸秆综合利用、节水农业技术,完善灌溉设施,提高抗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推广“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模式,建立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生态示范区。
2.6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
一是大力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以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培育认证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认证农产品监管。切实加强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使认证农产品抽检样品合格率达100%,认证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
2.7扎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稳步推进基地准出。积极开展农产品基地准出工作,严把准出质量安全关口;对生产基地准出的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承诺,逐步实施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按质量安全编码实行可追溯管理办法。
二是全面推行市场准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强化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严把市场准入质量安全关。
2.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要按照“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制度,完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强化信息沟通与新闻宣传,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2.9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形成合力,为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农业、卫生、工商、质监、商务、公安等部门的协作,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简介:郑毅,本科学历,白城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培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