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与对策
2015-12-24郗永勤陈耀辉
郗永勤,彭 喆,陈耀辉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持续较快发展,2014年全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近6万亿元,同比增长7.7%[2],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沿海省份纷纷采取政策和措施推进本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力争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然而,在海洋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由于部分地区没有处理好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造成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海洋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对海洋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威胁。如何将循环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结合,是沿海省份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海洋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能够较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均较少。目前,海洋循环经济尚无比较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研究现状总结海洋循环经济的定义,即海洋循环经济并不是在循环经济前面冠以“海洋”,而是具有海洋特色和发展思路的循环经济,是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促进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以尽可能小的海洋资源消耗和海洋环境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海洋经济效益和海洋环境效益。其核心在于通过在海洋领域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实现对海洋资源的集约高效以及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升。
与陆域循环经济相比,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也使海洋循环经济拥有有别于陆域循环经济的特征:(1)海洋循环经济所展现的是海陆结合的循环大系统,与陆域产业发展联系密切,能够和陆域系统相结合,实现彼此间的大循环;(2)海洋特性明显,海洋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海洋资源为依托,重点考虑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3]。
二、加快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海洋产业发展模式优化的需要。从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早期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大部分产业类似,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却使海洋资源浪费严重,海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海水污染、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低效率利用等,都是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海洋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因此,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促进传统海洋产业模式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海洋资源深度开发的需要。海洋资源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储藏库,成为国家和地区争相开发的重点。由于对海洋资源存在“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等错误认识,海洋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浪费严重的情况,且海洋资源尚未得到深度开发。以海水产品的加工利用为例,目前大部分海水产品加工还未充分有效,往往是取其精华部分,而将其它部分弃置。因此,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海洋资源的深层效益,是海洋资源深度开发的客观需要。
3.海洋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随着城市工业化的推进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海洋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海洋环境质量逐年恶化,局部地区海洋生态退化和海洋环境恶化趋势明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使得海域环境保护困难重重。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近海人类生存带来一定威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海洋循环经济是近年来伴随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兴起的一种崭新的海洋经济运行形式。作为海洋大省,近年来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较为迅速,逐渐成为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和重要推手。目前,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以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依托。在政府层面,福建省从2011年开始在政府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这与海洋经济的发展形势一致;在企业层面,已有部分企业开始实践海洋循环经济,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公众层面,公众已开始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对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行为予以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链较短。从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从事海洋循环经济相关业务的企业较少。以从事海水产品加工业为例,福建省水产年加工总量已经超过250万t,年产值达400多亿元人民币[4]。但大部分海水产品加工业仍以传统加工为主,经济附加值不高,对海水产品的资源利用率也相对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福建省每年约有60万t海水产品加工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其突出问题就是海洋产业链较短,且绝大多数的海水产品加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非食品加工企业较少,这导致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无法即时消化并进行交易,使得不少海水产品加工企业直接随意丢弃加工废弃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可见,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横向耦合能力亟待提升。
2.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海洋新兴资源的挖掘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5]。目前,福建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矿物资源和海洋新能源等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显得尤为落后,除海洋风能之外,还未对潮汐能、波浪能等进行开发利用。事实上,福建省拥有丰富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但是由于政策、技术、资金等原因,此类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目前较多的是海水制盐,海洋盐化工业发展较慢,海水淡化工业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对海洋新兴资源潜力挖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
3.海洋循环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集聚对推进产业之间的纵向闭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能够充分利用各产业之间的相对优势,使集聚区内的相关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福建省虽然建设了一定数量的海洋产业园区,并继续鼓励和支持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但还未专门提出建设海洋生态工业园区,对海洋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视程度不够,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缺乏规模效益。
(三)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企业和公众意识淡薄。海洋经济属于资源支撑性经济,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这也导致公众形成海洋资源可无限获取的认识误区,出现了对海洋资源肆意开发利用的局面,且浪费现象严重。海洋是典型的非排他性开放系统,其固有特点导致海洋资源极易被滥用。由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动机认识不到位,以及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无法有效地引导人们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2.政策支撑力度不够。福建省虽然在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中强调要加大发展海洋高新产业,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以技术创新等手段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福建省还未出台具体的政策支持文件,缺乏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具体措施。就全省范围来看,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循环经济应用型项目明显不足,政府引导和推动的力度以及具体政策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导致海洋循环经济的推进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图1 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总体框架Fig.1 Overall framework of development path of marine circular economy in Fujian Province
3.可供借鉴经验较为欠缺。虽然福建省在陆域循环经济应用领域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还较为欠缺,针对海洋具体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未形成,相关产业的循环经济实践也较少。以海洋渔业为例,已有部分海水产品加工企业认识到海水产品加工后废物的价值,通过技术手段将废物进行处理后形成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企业价值。但是,从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比例明显过低,不少企业也认识到应当对海水产品废物进行利用,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以及发展模式,产业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困难。
4.技术创新驱动力有限。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循环经济技术的支持与运用。福建省当前海洋产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海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有限。以海水综合利用业为例,福建省拥有丰富和优质的海水资源,且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的产值规模较小,相应的配套设施还未建立,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使得产业发展难以推进,产业发展活力有限,无法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一)路径选择
1.总体框架。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构建就是要实现由传统依赖海洋资源消耗的线性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化发展模式。其总体框架在主体上要求涵盖企业、政府与公众,分别通过各自的行为推动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图1)。
2.发展目标。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包含3个目标:(1)通过对海洋经济系统内部的改造提升,加强关联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形成高效、完善的海洋产业链,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2)通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建立和完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3)通过构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海洋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3.产业重点。海洋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海洋资源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水综合利用业和海洋油气业。由于福建省尚未涉足海洋油气业,因此根据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围绕海洋渔业(包含海水增养殖业、海水产品加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船舶拆解与再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构建以海洋渔业、海水综合利用、船舶拆解与再制造等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4.区域布局。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海洋循环经济的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循环型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才能科学有效地推进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循环型海洋渔业主要分为循环型海水增养殖业与循环型海水产品加工业。其中,循环型海水增养殖业主要布局于漳州、莆田、宁德等地,应丰富海水养殖模式,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建立立体生态养殖基地;循环型海水产品加工业主要布局于漳州、厦门、泉州等地,应强化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循环型海水综合利用业主要布局于泉州、厦门、漳州、平潭等地,应开展海水淡化与海水直接利用,发展海盐业和盐化工业,延伸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循环型船舶拆解与再制造业主要布局于宁德、漳州、福州等地,应建立船舶拆解与再制造基地,推进循环型船舶拆解与再制造发展。循环型滨海旅游业、循环型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循环型海洋工程建筑业可在省内沿海各区域广泛发展。
(二)对策建议
1.加强对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福建省凭借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沿海各地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要强化政府部门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和积极作为。在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通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等宏观调控手段来加以弥补,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实施。同时,强化考核和监督力度,特别是要注意和处理好在推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和寻租行为,为福建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推进海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在福建省的海洋重点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海洋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设立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在示范区域内探索有效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示范企业、示范工程和示范园区给予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其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总结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有益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对于新建或规划中的海洋工业园,要严格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借鉴国外或国内其他示范园区的良好经验,在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上进行合理设置,有效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建立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对有利于构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企业予以优先考虑。
3.加强海洋循环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海洋循环经济发展需要以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为支撑。福建省政府应在海洋循环经济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循环经济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包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技术研发人才队伍、科技创业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等,这对于推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营造有利用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4.推进海洋循环经济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强有力的科技为支撑[6],要将海洋循环经济做到既循环又经济,就要加快海洋循环经济成果的产业化,让涉海企业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增强其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福建省应加快培育海洋循环经济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完善相应的评估机制、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等,以推进海洋循环经济成果的产业化。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9)[2015-06-23].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国家海洋局.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15-03-18)[2015-06-23].http://www.soa.gov.cn/zwgk/hygb/zghyjjtjgb/201503/t20150318_36402.html.
[3]王泽宇,韩增林,鲁志勇.基于产业体系的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7):97-102.
[4]孙贤迅.福建全力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海洋经济发展[EB/OL].(2013-11-28)[2015-06-23].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1-28/5559698.shtml.
[5]孙吉亭.海洋科技产业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41-53.
[6]吴树敬,虞成富.科技创新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的原动力[J].渔业经济研究,2007(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