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瘀解毒法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影响研究
2015-12-24曾宪国
曾宪国
(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区人民医院 常德415137)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患者远期较严重的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目前学术界认为本病是一种独立的心肌疾病,与临床中常见的冠心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有所不同。本病在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引发心肌广泛灶坏死,早期可出现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以收缩功能不全为主,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重症患者甚至猝死[1]。自2012年以来,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瘀解毒法遣方用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心肌病100例,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的诊断标准,且出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甲亢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53~78岁,平均(61.2±9.7)岁;糖尿病病程5~24年,平均(12.7±4.5)年;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7例、Ⅳ级1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5~75岁,平均(62.3±9.5)岁;糖尿病病程 5~23 年,平均(12.5±4.8)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26例、Ⅳ级12例。经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控制血糖达理想水平(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同时常规吸氧、应用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化瘀解毒法遣方用药治疗,方药:黄芪 30 g、沙参 15 g、山药 15 g、三七3 g(兑服)、丹参 10 g、赤芍 10 g、丹皮 10 g、黄连 3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适时辨证加减。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脑钠肽(BNP)水平;并通过心脏彩超测定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bAlc和BNP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lc和BN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lc和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Alc和BNP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Alc和BNP水平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 HbAlc(%) BNP(pg/ml)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2 52 48 48 8.72±1.83 6.61±0.87*#8.77±1.85 7.49±1.12*672.5±98.3 531.8±79.2*#671.9±99.6 562.5±81.5*
2.2 治疗前后心脏彩超结果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LAD和LVEDD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LVEF则均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AD和LVEDD均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结果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结果对比(±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n LAD(mm) LVEDD(mm) LVEF(%)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2 52 48 48 48.5±6.1 41.2±4.5*#48.9±6.3 44.2±4.6*62.1±6.7 56.6±5.6*#61.8±6.8 58.9±5.9*37.7±5.3 42.9±5.6*#37.5±5.7 40.2±5.9*
3 讨论
自上世纪70年代糖尿病心肌病这一概念提出后,40余年来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特殊和严重的并发症[2]。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代谢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3]。当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再采用强心、利尿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有学者指出本病的治疗主要有三个方面[4]:(1)严格控制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2)改善生活方式,低脂高纤饮食;(3)改善心脏重构,防止心衰恶化。BNP是反映心室压力及容量负荷变化的最强独立指标,且以往的研究表明,其浓度随着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加重逐渐升高,呈正相关[5]。因此,监测血浆BNP水平以及心脏彩超有助于诊断心衰患者及其严重程度。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但据其临床表现,亦属于“胸痹”的范畴。消渴的主要病机是阴虚为主、燥热为标,燥热日久、气机郁滞、血脉失养、血液黏滞、运行不畅成瘀;瘀郁化热毒、久病入络、阻于心脉。病久亦可阴损及阳,见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证。因此认为本病治疗当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所选方药中黄芪能益气补血,善治胸中大气下陷所致胸痹、心悸,与沙参、山药相配,更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三七、丹参活血化瘀,配合赤芍、丹皮更能凉血清心,化血中之瘀热,更添少许入心经之黄连,以加强解毒效;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共奏益气活血、清热解毒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化瘀解毒法遣方用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能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1]初杉.益心舒胶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18-920
[2]王旭,洪兵,周学平,等.清化瘀热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12-414
[3]杨莉.糖尿病心肌病6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7-38,40
[4]席晓慧,王福文,牟艳玲,等.糖尿病心肌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5):93-95
[5]魏进,韩玉亭,高明殿,等.脑钠肽对糖尿病心肌病诊断价值及丹红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290-291